回覆列表
  • 1 # 股海人海

    關注的點不同,得出來的觀點不同!在對於面值很小的物品上7 8千很多,對於高價值的物品,7 8萬也是小數目。另一方面,和心態有關,懂得知足常樂,7 8千也是很多;如果人心不足,7 8萬微乎其微。

  • 2 # 宋馳

    為什麼有時候感覺7.8千塊錢挺多,有時候感覺7.8萬都是小錢。我覺得主要是因為你的消費水平不一樣了,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了,更是心境不一樣了。

    很多人生下來並不是喊著金鑰匙的,財富的增長都是透過自己一步步努力,一步步的積累上來的,當你大學畢業,初入社會,拿著微薄的工資,那時候你的追求也很簡單,吃好點,穿好點,其他的不敢去想,因為你的收入還跟不上你的慾望,所以所有的消費慾望都被壓制了,在大城市,租個房避開集體宿舍那就超過了很大一部分的人,那時候的消費主要是房租水電,吃飽喝足,所以當你手中有7.8千的存款的時候感覺經濟還算蠻靈活的。

    隨著財富的不斷增長,你的消費水平也跟著增長,以前不敢想象有一天自己會買車,買房,這個時候全部都已經有了,當擁有這些東西的時候,你的生活和消費的水平不在是一個級別了,你有資本去追求更大的野心了,或許以前租房住的時候,還不敢去酒吧消費,現在酒吧成了你經常初入的場所之一,你的消費能力不在是7.8千的水平,你需要更多的資金來維持自己現有的生活水準,車要加油,房要物業,這個時候你感覺7.8萬也經不起揮霍了。

    所以我總結有這中心理落差主要是你的消費觀和消費水平不一樣了,7.8的時候過7.8的生活,7.8萬的時候有7.8萬的消費,有多少錢就辦多少事。歸根結底還是人心的不滿足而已。有時候我也有深切的感受,明明有房了,手上有點存款了,總還算感覺自己很窮,喜歡換更好的車,買更好的房。所以知足方能常樂。

  • 3 # 海色民生

    日常生活的基本消費品價格都不高,舉例來說,以往家電三大件,冰箱,洗衣機,電視,現在七八千也能買全了,只要你沒有其他消費需求,七八千是很值錢的。

    不過隨著大家的消費能力增加,商品的種類也增加了,特別是商品的價格區間變得很大,現在大家都喜歡的住房,汽車,基礎價格就是以萬為單位,當你關注這些高價貨時,就會覺得七八萬很少。

    還有環境的影響,注意力在日常生活時,就覺得七八千不少了,但只要你關注新聞,就經常能聽到從千萬到千億的各類數字,逐漸讓你習以為常,對金額數字漸漸麻木,相比之下,七八萬實在太少了。

    還是迴歸現實,多想想自己的養老金,能不能有每月七八千。

  • 4 # 丁臻宇

    這就是我們現在面臨的生活中的悖論,本質上是說:幸福是個比較級。

    2019年7月,全國37個主要城市的平均招聘薪酬為8452元/月,北京、上海、深圳均超過了1萬元。西安為7281元,排30名。

    媒體公佈的西安平均工資7000多,看看自己的工資條,五味雜陳,又是被平均了。

    看看現在的房價,一套房200萬。

    想想10年前,西安房價4字頭,一套房40萬,七八萬都夠首付了,如今呢?

    首付60萬隻是起步價,相比而言七八萬可不就是小錢麼?

    再說教育,最近可能有人關注到了,西安有人為孩子上初中,找人花45萬運作上西工大附中的,牽線人失聯的。其實,這在西安不是什麼秘密。5年前,坊間傳聞西工大附中就是30萬左右的行情,鐵一中據說今年也是40萬,最近有些插班生出現了吧。

    再說看病,如果去過三甲醫院,比如心臟搭橋之類的手術,基本上押金就要先交個10萬,最後醫保報銷完花個3萬,但是,沒有那10萬押金先交著,還得先等一等。

    其它,至於說年輕人結婚彩禮什麼的,七八萬也不算多了。

    透過簡單的比較,大多數人在平均工資面前覺得七八千很貴,在住房、交易、醫療、婚姻等大額支出的勉強,覺得七八萬是個小錢兒。

  • 5 # 元角分百千萬

    呵呵,你的這個問題很有哲學思考的味道,慢慢為你道來。井底之蛙,坐井觀天,以為井口就是最大的天。這是因為蛙生活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所以他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

    大海里的蛟龍,邀遊於大洋大海,頭頂無垠的藍天,蛟龍眼中心中的天,無限大,心胸也限大。

    下來,咱聊聊你的問題,當人在窮困潦倒之時,七八十元可以飽食,可以暖衣,所以是一筆大錢。

    但當你做生意,商機無限,滿眼都是機會,都是黃金,掙住大把大把銀子的時候,這時侯七八十萬之於你,只有一點碎銀子而已。阿里巴巴的雲兄,百度的宏哥會認為七八十萬是大嘛?

    努力吧,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眼界大了,錢就好掙啦,啥時候,在你心中七八十萬是小數目時,說明你快趕上三匹馬(馬雲,馬化騰,馬明哲)啦。

  • 6 # 刀哥說股事

    感覺這個東西很玄妙,咱不是心理學專家,不過生活經驗已經告訴了我們答案,題主的感覺也是大多數人的感覺,它和“參照物”、“得失心”有關係。

    時間、空間的不同會導致心理參照物的差異。

    比如,四十年前,華人普遍收入偏低,“萬元戶”還是個新鮮事物,那你手中的七八千自然是筆鉅款;而在當今,月入過萬的比比皆是,七八萬也就不是個事。

    又比如,如果你生活在貧困地區,周圍人收入很低,你會感覺七八千也是個大錢;如果你生活在富裕地區,周圍人普遍高收入,你會感覺七八萬不算什麼。

    再以自己為參照,如果你月薪一千,自然會感覺七八千很多;如果你月薪十萬,那七八萬還抵不上一月的收入。

    最現實的是,我們選參照物只會選取親朋好友、附近的人、同類的人,絕不會選取遠距離的、不同階層的或無關的人。普通人不會和馬雲、王健林比錢多,他們很難影響我們對錢的感覺。

    再有,人往往對得來不易的東西更為看重。比如,我扛麻包辛苦賺來七八千,我會感覺很多很重要;而賭博或投機一天賺了七八萬,我的感覺則相對平淡。

    更無語的是拿在手上的比賬面資料更有心理衝擊力。比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丟了不用說七八千,就是七八百,也會非常沮喪;可在股市、期市一筆交易損失七八萬也未必有多激動。這一方面是實物比數字對我們心理衝擊更大,另一方面是得失心在作怪。丟了的大機率找不回來了,而投機的錢還有僥倖回本。

    感覺很奇妙也很讓人無語,很多時候感覺左右了我們的行為。可一塊錢確實就是一毛錢的十倍,這是客觀事實。總是跟著感覺走容易掉坑裡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中武功高人活的窩囊除了林沖楊志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