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楊139066966
-
2 # 芝麻辰小七
看到這個問題想起了一個真實事件,說是國外某個律師,從小就是乖乖孩子,按部就班的讀書,做律師。但是骨子裡就是想嘗試一下自己心裡想卻在求學期間沒有做的事。
於是當他成功的當了一名律師後,他開始嘗試所有的這些之前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比如吸毒等等。
其實聽話只是孩子順從了大人的價值觀。但是我們身處在一個多元價值觀碰撞的年代,孩子長大了就會有力量和機會去研究他心裡的別的感受。
所以越壓制其實越不可控。當孩子由年幼的無能為力到長大後擁有了自己的力量時,之前的壓制就微不足道了。
我覺得最好的做法是引導。消滅孩子對不可控的事情的好奇心。那麼做法就是讓他真正明白,為什麼這樣的事情不要去做。以及做了之後你有沒有試錯成本,你的試錯成本是可接受的嗎?
我的孩子是女孩兒,讀初二,喜歡看書。看《羊脂球》的時候我就問了她對這個人物的看法,也看了逃難期間周圍人群對羊脂球的看法。
雖然有特有的時代背景,但孩子明白了羊脂球從事的職業是不能去碰觸的,因為在這件事情上任何人都是沒有試錯成本的。
疏勝於堵,但家長的榜樣力量也很重要!身為家長,不能自己拿著手機聊天卻要求孩子別玩,以身作則才最有信服力。
-
3 # 零點朝陽
這種情況首先要分析一下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平時很聽話,但總偷偷做大人堅決反對的事情,那麼他的聽話就是表面上的順從,也就是“嘴聽心不聽。”
我爸爸就是這樣的人,我從小跟我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經常生氣地說我爸爸對她總是嘴聽心不聽。經我觀察,我爸爸確實是那樣,因為他不認同我奶奶的很多觀點和意見,但是他又特別孝順,不希望惹奶奶生氣,所以就只能做表面順從的行為。
如果您的孩子也是這樣的,家長就需要分析一下,是不是生活中您是操控型父母,對孩子的管教過於嚴格,凡事父母說了算,不給孩子機會讓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決定,並且不允許孩子做任何反抗。
在這樣家庭中成長的孩子,有少部分是出於特別懂事,不希望自己的違抗讓父母傷心;但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出於無奈,畢竟小胳膊擰不過大腿,自知反抗不但無用,還可能遭到一頓打罵,得不償失。於是,孩子就機智地選擇表面聽話、順從。然而,好奇、探索是孩子的天性,大人越不允許他們做的事情他們就越是充滿期待,越想研究個明白。因此,背地裡就會偷偷地去嘗試大人禁止做的事情。遇到這樣的孩子,建議家長可以做如下努力:
一、 學會尊重孩子。孩子從呱呱墜地的一刻起,就具備了獨特的人格和尊嚴,即使最親近的人也要學會尊重他們。平時,多與孩子溝通,多聽取孩子的想法,孩子自己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做決定,家長可以給與一定的引導或建議。如果孩子的選擇明顯是不正確的,但孩子又不聽父母的建議,家長就可以嘗試讓他們自己承擔後果。當他們受到一次挫折後就會理解大人的建議是很重要的。讓孩子在這一過程中自己判斷、自己領悟。因為,本身試錯也是成長的一部分。
二、 學會寬容孩子。人非聖賢,人人都有犯錯誤的時候,何況一個身心尚未成熟的孩子。著名美國教育家馬文.柯林斯說,孩子犯錯是因為他不知道什麼是對錯,如果一個孩子什麼都知道,就不需要來學校學習受教育了。我們中國的父母,喜歡在孩子犯錯後歇斯底里,包括我自己也一樣。因此,如果孩子犯錯後,我們能夠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告訴孩子不應該這樣做的理由,相信大部分孩子下次都會注意。即使下次忘記了,可以再多幾次提醒,讓孩子知道大人們是在幫助他們,而不是一味的訓斥。常被訓斥和責罵的孩子,一般很難向大人敞開心扉,做出表面順從的行為就更正常不過了。
-
4 # 小毅談PMP
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如果這個小孩能得到一個科學良性的引導的話,將來一定是可塑之才。
還記得幾年前在國外的時候,我親眼見證了一個類似小孩的成長。這個小男孩名字叫Carlos,一頭短短卷卷的金髮,很可愛,他每次在他父母和老師面前總是很聽話,該做的事情做的挺漂亮,有時還主動幫媽媽洗碗掃地,課堂上也聽的起勁兒。但是,當他父母或者老師不在他面前的時候,他就開始奇思妙想,各種倒騰,不少時候還幹壞事,把桌布剪碎放進開著的電扇裡,看著電扇扇出來,滿屋飛,最後電扇卡死了還冒煙了。這幾年不見他,聽說現在在上初中的他,很多學校的科學小實驗他都能拿到高分,很優秀,今年還參加了一個他們國家的全國科學知識競賽,獲得了團隊第一名。
第一、從提問中可以看出這個小孩在父母面前是比較乖和聽話的。也可以理解成這個小孩心性單純善良,有很理性的一面。但是如果都僅僅是這樣,那麼他再聽話,恐怕也只是父母塑造的一個他們想要的樣子。
第二、對於小孩來說,他有時做父母堅決反對的事情,這肯定是源於小孩的好奇心和一點點叛逆心理。畢竟他在父母面前表現拘謹,不排除是父母嚴厲教育讓他在父母面前比較恐懼。小孩子的好奇心和叛逆心理如果能得到好的引導和推動,將會讓他認識到更豐富的世界,提高他的創造力。
第三、不是所有父母堅決反對的都是絕對對的。有不少父母對小孩過於嚴厲管束,什麼事情都要求要往自己設計的道路上走,不管是不是扭曲小孩的心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做好模範作用。在管理教育上,多引導,少強制壓迫,多理解包容,掌握幾條大的原則就可以。如果你的堅決反對僅僅是個人情緒和傾向,那麼請放開一些,只要不涉及大的是非對錯,那麼請多給小孩一些探索世界的機會。
最後,希望父母多和孩子進行溝通,瞭解他們的想法,以交朋友的心態去和小孩交流溝通,促進相互信任。
你是不是也這樣認為呢?
個人看法,共賞共鑑。
回覆列表
有一個故事一一
一教授上課前,拿一小盒放在講臺中間。
臨下課,教授拿小盒說,你們一定想知道里是放什麼東西?一一其實是空盒子。
這故事說明,人都有好奇心,更何況小孩。
所以大人越禁止,小孩越好奇,越找機會探究竟。
不如對一些禁止的,敏感的事物說明禁止原由,讓其知道其中厲害關係。
況且,你禁止了,他一定會找其它途徑打探清楚。
我們自己不也這樣探究過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