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領域創作觀察員

    雙方關係是相互的,政府的政策如何也取決於地方本身的態度。同時這也是地域政治產生的必然後果。

    先說漠南蒙古。漠南蒙古中靠近東三省的科爾沁部是從明朝中葉就與女真族有往來的,直到後來努爾哈赤崛起,漠南蒙古包含內喀爾喀五部在內的各部族也就陸續歸附了,並且成為從龍入關的一支力量。由於地域相對靠近內地,往來密切,漠南蒙古更易接受政府的領導,更易受到中央文化、政治的影響,管理方面自然較其他蒙古各部容易許多。而且根據幾百年來的實際情況看出,漠南蒙古一直安於清政府的統治,除早起察哈爾部之外未發生過任何真正的叛亂,政府放心,自然格外親厚。

    再說漠北蒙古。第一,我不認為多倫會盟後仍舊是間接統治。不論內蒙古還是外蒙古都施行的是以旗盟為基礎的扎薩克制,形式上都屬於半自治狀態。但這種自治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因為扎薩克的任免權利在政府手中,上至汗王,下至梅林,政府都有直接任免權,同時,外蒙還與漠南的察哈爾土默特等部一樣實行官管政策,實際上受政府控制更多。另外,外蒙的立法權、宗教信仰權(胡圖克圖的轉世認定)也都牢牢控制在政府手中,軍事治理上也非不理不睬,烏里雅蘇臺將軍管區的設立就等於將遠離內地的扎薩克圖汗部及以外地區直接收入囊中,這遠比扎薩克制更加直接有效。行政形態是決定統治程度的關鍵,從外蒙古接受旗盟分封和爵位授予開始,清政府對漠北的統治格局就正式建立了。如果說外蒙沒內蒙跟清朝親近,只能說這是歷史的因素和地域的差別。康熙也不是對外蒙沒有擴充套件野心,而是外蒙已經納入皇朝版圖,所以根本不存在擴充套件問題。至於親緣關係上,出嫁外蒙的清朝公主的確不如內蒙多,規格也沒有內蒙高,但兩百年來,自恪靖公主開始,出嫁外蒙的皇族格格也並不在少數。外蒙的貴族有時更享有比內蒙貴族更多的特權,這是因地而治的結果。這種關係不是若即若離的,至於所謂漸行漸遠也是晚清時期出現的,其中的內因外陰非常多,這裡不再細述了,但不可一概而論。

    最後說漠西蒙古。首先,準噶爾不能等同於整個漠西蒙古。事實上漠西從四衛拉特時期開始,就是臣服於清政府的,當然這種臣服成都比內外扎薩克的程度要低一些,更加類似於藩屬關係。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碩特衰落,準噶爾崛起,其他三衛拉特陸續向政府靠攏,並開始了大規模的遷徙過程。所以康熙中期以後阿拉善地區的漠西蒙古部族已經基本接受了政府的領導,設立旗盟,加入朝班,實施聯姻,從而與準噶爾區分開來。至於準噶爾,自巴圖爾洪臺吉開始,都是秉承與內外喀爾喀的和解以及對政府的服從政策,直到僧格死後噶爾丹即位這種政治傾向才逐漸瓦解。這與噶爾丹本人的野心有關,也跟準噶爾與外喀爾喀的歷史恩怨有關,當然前者是最主要的原因。噶爾丹敗死於康熙手中後,繼立的策旺阿拉布坦和噶爾丹策零等人都與噶爾丹本人有著相似的行為方式,致使準噶爾始終處於判服不定的狀態。可是不管準噶爾安定與否,準噶爾地區始終沒有真正脫離政府的統治,至少從土地版圖上是這樣的,歷代準噶爾首領也都要接受政府的冊封。乾隆時期從準噶爾貴族的內亂開始,準噶爾地區又進入了動盪期。乾隆皇帝的做法現在看來的確是有些過激的,但由於綿延百餘年的戰禍影響,他的行為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不是政府非要鎮壓準噶爾,而是準噶爾就像天生長了反骨的人始終不能讓政府安心。相對於政府對其他漠西部落的態度,我認為還是準噶爾統治階級本身的問題比較大。中央施行純粹懷柔的政策不行,也就是隻能武力對之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和老公再婚八年了,我有個兒子他沒孩子。我該不該給他生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