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童知樂簡簡

    如果我這裡回答一句"無法溝通",可能這種說法太不積極了。但是,輔導孩子作業,怎麼和他溝通呢?溝通是解決不了的!他小的時候,不懂,給他講明白之後,為了讓他會,只能讓他多練。這個時候,和孩子商量肯定是不行的,商量著來既耽誤時間,小孩還會偷懶,家長用命令的語氣反而效果更好。比如“抄三遍!”

    孩子大了,比如上初中或者高中以後,已經有自己的主見,家長輔導他作業或者跟他交流,聽不聽還兩說著,也許根本不願意搭理你。就像有位媽媽說的“我每天都想跟孩子聊聊,但是他根本不想和我說話,我只好每天在孩子上學前跟他叮囑幾句,可是他好像不太喜歡聽。”這位媽媽說,孩子剛上學的時候還願意跟她說說一些學習的事情,但是慢慢的孩子就單方面拒絕跟她交流了。

    其實,有好多青春期孩子都是這樣,所以,如果孩子還小,從孩子的成長看,溝通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必須管教才行!管教好了,孩子長大就好溝通了。管教不好,一直把孩子當朋友,等突然一天,孩子不把你當朋友了,你會很難受。

    當然管教不能太粗暴了,需要講究方法。

    親子溝通六個步驟:

    1.平等平和平靜心情,為溝通做好準備

    2.孩子先說,讓溝通順利開場

    3.精心問答,把溝通引向深入

    4.手法多樣,讓溝通產生效果

    5.克服障礙,使溝通能夠持續

    6.妥善處理,讓溝通結果有用

    溝透過程中注意說話的方式:比如問孩子“作業做完了嗎?”孩子可能回答“沒有”然後就可能沒有下一句了,或者家長會問“怎麼還沒有做完”結果肯定不是怎麼高興。家長可以改成“還有幾題沒有寫?”這樣孩子回答“兩題”“一題”“馬上就寫完了”這種語氣大家都很愉快。也很容易繼續下去。

    家長跟孩子談話中要避免使用“但是”、“不過”,這樣的詞語。比如:“你說的很有道理,但是……”,這句話的意思讓人聽起來就變成“你說的沒有道理”。

    如果把“但是”換成“也”,這麼說:“你說的很有道理,我這裡也有一個很好的主意,要不要聽?”。如果孩子不想聽,家長就放低姿態,求孩子聽一聽。孩子的心底都是善良孝順的,不會讓家長失望。

    不同的說話方式,能夠獲得不同的溝通效果。我們作為父母首先要學會這種有效的語言表達方式,這樣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跟父母交流的輕鬆和愉快,而不是出現了不滿或者牴觸的情緒。

    然後說話目的達到,就找機會多表揚孩子。人都是喜歡被誇獎的。孩子也一樣。別隻想著標榜自己,把孩子扁的一無是處。

    孩子需要鼓勵。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被“誇”壞了,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旦發現說教的機會,就會指責孩子的不足,基本上不會誇獎孩子。家長的初衷是期望孩子越來越好,但事與願違,這樣的表達會讓孩子反感,覺得在父母的眼裡自己永遠都是不好的, 自尊心受挫。父母應該根據真實具體的情況認可孩子,不要模稜兩可的說“做得還行”,“你真棒”。也許一開始這樣的誇獎方式還有效果,但時間長了孩子會覺得很敷衍。針對具體事件或行為的誇獎能讓孩子真實的感受到自己為什麼受到認可,能夠發現自己的優勢,從中累積自信心。比如檢查作業的時候說“昨天寫錯了兩個字,今天只錯了一個,進步很大”“每一題都做對了,而且書寫還很認真,比媽媽寫的都好。”孩子聽了一定會很受用,更加努力。

    以上是一些通用的溝通技巧,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效果未必會相同,但對於和孩子溝通是完全適用的。

  • 2 # 噗通地瓜

    輔導孩子做作業是一項艱鉅又有挑戰性的任務。很多家長一碰到孩子不會,就會火冒三丈,無名火灑了一地。我兒子剛好今年也三年級,天天晚上是我輔導的,我來談談我是怎麼樣來陪讀的。

    第一,孩子放學比我下班早,所以在他爺爺把他接到家後,我明確要求他,先把自己有能力做的作業儘量完成,別拖拖拉拉。因為你一拖拉,晚上睡覺就要拖晚,一般孩子都能做到的。

    第二,在晚飯後,我會逐一的把一門門功課讓他給我過關,檢查他的作業,幫他找出他的不足,然後進行講解。

    第三,回家作業全部完成後,我會給他做課外輔導作業,有針對性的哪種(比如一課一練),規定好時間,讓他像平時考試一樣做完,然後給他批閱,發現問題耐心講解。我也不會問他你到底怎麼樣怎麼樣,我會明確和他說,明天我會和你複習今天做錯的,看你記住沒有。平時他認真的話,我是有獎勵的。你要做到賞罰分明。

    第四,睡前閱讀半小時,我不要求他讀哪一本。唯一要求就是半小時內安安靜靜的看完。我也有可能隨機抽一下,讓他講一下今天讀的內容。

    總之,輔導孩子,需要耐心,更需要方法。他不願意的你千萬不要強求,我們換一種方法。這需要我們一起來多互相探討,學習。

  • 3 # i媽育兒

    作為父母,教育孩子總是會帶有很大的期望,當孩子稍微偏離自己假設的軌道時,總是會忍不住將他揪回來,甚至有時會控制不住動手。

    打完孩子之後,自己總是會陷入深深的內疚中,總是會下決心下次一定要理性對待教育孩子這件事;等到下次教育孩子的時候,一樣的情緒,一樣的反應,只是打完之後,比之前的決心更大些——理性教育孩子。

    然而,最終你還是發現:那個決心終究是心向,終究還是會陷入深深自責。

    (教育方法自行百度,其實很多教育經驗的有效性是因為他們嘗試 那樣做了;而放在你和你孩子身上未必管用。那些育兒經甚至會給你造成一種錯覺——那些話都是BABALA的廢話)

    所以,

    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一直盯著孩子的眼睛看,讓孩子的眼睛始終在你的視野之內,同時你的關注點一定是要在孩子的眼神上面。

    因為當你訓或者教育孩子的時候,孩子最簡單直白真實的表達渠道就是眼睛。當你盯時間久的時候,你總是會從孩子微微Celesta Elantra的眼神裡面讀到些什麼東西。同時,當你將主要精力放在孩子眼神裡的時候,你更可能控制好自己;結合孩子眼神中傳達出的資訊,你可以更加理性地思考當前自己的行為並調整行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和我吵架說:你想怎麼辦就怎麼辦,是不是他想離婚?你如何看待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