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中華律盾

    一、分析:導致孩子沉迷網路、遊戲的原因

    1、周邊環境:在網路世界如此發達、精彩的現在,人們很容易為充滿新奇、絢麗內容的虛擬世界所吸引,即使是成年人絕大多數也在跟隨著這些潮流浮浮沉沉,更何況是好奇心遠勝過成年人的孩子。此外,不少家長自己都沉迷於虛擬世界、電視劇、打牌等,又如何有資格來禁止孩子遠離誘惑呢?

    2、過度壓抑:這是中國中小學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況,在長期面對嚴厲的父母、老師,繁重的課業壓力,枯燥的學校生活之後,孩子的內心普遍會感到非常沉重壓力。然而,這時網路、遊戲給予了他們一個截然相反、無比輕鬆的世界,兩相對比天差地別,孩子更樂於選擇哪一邊可想而知。

    3、逃避現實:在沉迷於網路、遊戲裡的孩子中有不少這樣的例子,一方面,長期被家人、老師忽視,很少得到來自他人的認可、贊同;另一方面,卻在虛擬世界中萬眾矚目、叱吒風雲。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當長期得不到時,就非常容易陷入在“自我懷疑”和“怨天尤人”二者之間的痛苦的掙扎,倘若此時有任何一個能夠獲得認可、成就感的途徑,所有人都會非常自然地沉溺其中、難以自拔。

    二、解決:讓孩子不再沉溺網路、遊戲的方法

    1、以身作則:從古自今想要下屬用心、士卒用命,最有效的辦法永遠是身體力行、身先士卒,作為家長我們要讓孩子正確對待網路、遊戲,就首先要正確地對待自己身邊的一切誘惑,給孩子做一個好榜樣,否則說再多、管再嚴,都只能換來孩子在心中默唸:你好意思說我嗎?

    2、正確對待:網路、遊戲不是洪水猛獸,存在即合理,網路的出現極大地加速了世界的發展,讓我們的世界更加便利發達,這是客觀且不容否認的事實。任何一樣東西只有正確使用,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網路、遊戲同樣如此。所以家長應該做的不是禁止孩子接觸網路、遊戲,而是幫助孩子找到正確使用的方法和度。

    3、培養興趣:絕大多數孩子沉迷網路、遊戲,都是因為生活太過枯燥、乏味,和精彩紛呈的虛擬世界相比沒有絲毫的吸引力,如果家長能夠在網路、遊戲之外幫孩子找到更能提起興趣的領域。

  • 2 # 品故事悟人生01

    1:去探索他喜歡玩遊戲的原因:

    孩子喜歡玩遊戲,是因為孩子在玩遊戲的過程中,他享受遊戲給他帶來的快樂、刺激與挑戰,也可能是因為家長給予的有效陪伴不夠!

    2:同理心去跟孩子溝通:

    抱著同理心去跟孩子溝通,站在他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因為如果你站在你自己的角度去看,就會存在貼標籤、批判、自責的態度,這樣你跟孩子的溝通空間就沒有了,可以嘗試對孩子說:“我知道你很喜歡玩這個遊戲,要麼等你玩了這一次,停下來,我們來一起來玩更好玩的遊戲,你願意嘗試一下嗎?”轉移他的興趣,引導他和你去做互動的遊戲!

    3:全身心投入到和孩子的互動遊戲中:

    在和孩子的共同遊戲中,全身心的投入,放下自己的手機和其它跟遊戲不相關的事情,給孩子樹立榜樣,引導他做任何事情,需要專注!

    4:建立規則

    每天可以獨自玩手機遊戲多久的時間,除了玩手機以外,爸爸媽媽都會去陪你做更多你喜歡的遊戲和事情,比方拼積木、讀繪本、散步、爬山等可以一起參與的活動!

    可以嘗試更多的親子類的遊戲跟孩子去互動,只有我們跟孩子同頻的去溝通,孩子才會開啟他的心門跟我們去交流;我們更多的對孩子有效的陪伴,讓孩子不會感受到孤獨,從而去降低他們對手機遊戲的依賴和寄託!

  • 3 # 哈哈動人

    想想現在的孩子玩玩遊戲,其實並沒有什麼不可以,只是沉迷其中,那就是不對了。

    其實仔細想想孩子們喜歡玩最子產品,也是有原因的

    回想自己的童年,沒有那麼多作業,也沒有那麼多課外書看,更別談上什麼補習班了。放了假就是自己痛快玩耍的時間。那時沒有像今天一樣的物質條件,玩的都是純天然的遊戲,比如三、五個小夥伴痛痛快快地跳進小河來一場歡快的游泳比賽;或者鑽進小林子裡捉正在歡叫的知了;又或者和夥伴們躲在哪個屋簷下玩著自制的彈弓,總之是怎麼痛快怎麼玩,大人也很少干預。

    再看看現在的孩子。暑假裡,太陽像大火球,走到外面像是個巨大的烤箱,你捨得讓孩子往外跑嗎?即使是你捨得,外面來來往往的車流,形形色色的人群來往穿梭,你不感到害怕?所以孩子只能乖乖在家裡,享受空調,享受電子產品帶來的樂趣了。

    再看看大人。作為家長,自己都玩手機,三分鐘不刷一刷,心裡就不痛快,你不讓孩子玩這也太不公平了吧!

    所以避免不了,不如正視它,那我們該如何引導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

    一、講清利害關係

    手機是“眼睛殺手”。大家都知道,在我們眨眼的時候,淚腺就會擠出淚液,在眼球上形成淚膜,它可以眼球溼潤,潤滑角膜,改善視力。如果長期專注於手機,就會導致重度乾眼,導致視力下降。

    損害思考力,專注力。手機、電視都會將透過色彩豔麗的圖形資訊、聲音資訊傳遞給大腦,我們輕易地就能知道問題的答案,長期如此,孩子們就會喪失對問題的思考能力,也不願花精力思考。二、增加休閒娛樂方式

    孩子愛玩電子產品,不是因為無聊,沒有人陪伴。但可以告訴孩子,比看手機、電視更健康的方式還有很多,比如:閱讀。從小開始接觸閱讀,可以讓孩子大腦發育更完善,想象力更豐富。因此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閱讀讓我們知性,讓我們聰明。再比如:游泳、跑步、打球等運動。有研究表明,小學運動能力差的孩子,在閱讀和數學能力方面也比較差。因此我們可以告訴孩子越動,才會越聰明。

    健康的休閒娛樂方式很多,作為家長有義務告訴孩子,並引導他們去做,讓他們找到其中的樂趣。

    三、家長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沉迷於手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看到父母無時無刻的盯著手機,因而孩子也深受影響。當然父母有些工作需要用到手機,可以直接告訴孩子有工作要處理,或者乾脆躲著孩子。

    總之,現在的孩子有了很好的物質基礎,但教育不僅僅是提供物質,更需要父母的親身陪伴。假期裡,父母應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孩子玩玩遊戲,一起閱讀,一起練練書法……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健康的、值得回憶的童年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博古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