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亮哥講歷史
-
2 # 一為取龍城
秦國勝了,但不是大勝而是慘勝!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強大起來後,以軍武立國,人人好戰,爭奪軍功!因為這是每一個底層秦人的機會!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苗頭始發於此!底層親人可以透過軍功提升自己地位,改變自己或者家族的命運!所以秦人好戰!
趙國雖然敗了,幾乎全軍覆沒,但不是代表趙國弱!趙國是戰國中後期唯一一個能和秦國單獨叫板的諸侯!趙國的武力之強,僅次於秦國!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極速提升了趙國的軍武實力!單從武力上看,秦趙兩國都在伯仲之間!
長平之戰,秦國肯定希望速戰速決,可他們遇上了善守的廉頗!廉頗知道秦國的想法,當然不會讓秦國如願!於是大家就互相耗!雙方陳兵百萬在長平等地!這一耗就是三年!這時候,拼的就是國力而不是軍力了!此時,上百萬人吃喝問題就是關鍵,秦國還有巴蜀之地做糧倉,而趙國已經國力耗盡!而向其他諸侯借糧,則因它們懼怕秦國不肯借糧!
不得已,趙王只能換下廉頗,用上主張進攻的趙括!其實,趙括紙上談兵的事就不說了,趙括或許就是那個背鍋的!沒得選,只能進攻,不能再防禦!不然趙國早晚肯定先被耗死!
此時,秦國也已換上善攻的白起!長平決戰,最終以秦國慘勝而告終,為什麼是慘勝,因為秦國投入近50多萬人傷亡30多萬,趙國投入40多萬全軍覆沒(其中一半是投降被坑殺)秦國投入的兵力更多,戰死的傷亡卻超過趙國!從這上面看,趙國軍武實力持平秦國!可惜,綜合國力趙國就差遠了!
就在趙國差點被滅的時候,秦國內部出現矛盾,範眥因私怨阻擾了白起滅趙的步伐!給了趙國喘息機會,同時趙國也沒閒著,信陵君竊符救趙,遊說各國,唇亡齒寒,各個諸侯也相繼派兵或是給予趙國援助。在這時,秦國已經錯過了滅趙的最佳時間!因為秦國的國力也耗盡了!
-
3 # 依山傍水65486
長平之戰秦兵大勝,趙括全軍覆滅。這是歷史事實。此戰開始,秦軍兵鋒最盛。秦偵察兵斬殺趙軍裨將趙茄,可見秦兵作戰能力之強。以後數勝趙軍,殺六尉。廉頗小敗堅壁固守,避其兵鋒,守住長平。由此可見,秦兵損失不多且史無記載。但長時對持下去,必然會師老兵疲,因此需要速戰速決。廉頗卻堅壁拒敵。在無法攻破長平的情況下,秦用反間計。散佈秦兵只怕趙括,不怕廉頗。趙王中計,用趙括更換廉頗。趙括上任立即改變廉頗堅壁拒敵的戰術。在不知己不知彼又驕傲自大的思路上,向秦兵下戰書,白起給趙括量體裁衣,設下陷井。秦兵詐敗,趙括不識是假,八義士勸諫趙括返回大營,趙括不聽反殺八義士。率五萬趙軍進攻秦兵陷入包圍。白起則派二萬五千秦兵切斷趙軍退路。趙軍實圍失敗趙括被殺,五萬趙軍被殲。四十萬大軍投降被白起屠殺活埋。如果說此戰秦兵傷亡二十多萬,全是憶想亂編歷史無記載。試問:五萬趙軍能殺秦兵二十多萬豈不是趙括已突破了白起的包圍?四十萬趙軍被活埋根本無反抗能力,秦兵根本就無損失。長平之戰是秦兵大勝趙軍全軍覆滅而結束。白起還有攻下邯鄲的能力,是此戰秦軍兵員戰損不多的原故。此,歷史事實。
-
4 # 使用者4998391379696
秦國強大始於商鞅變法的秦國社會背景變化的基礎和數十年積累。
我認為秦國勝在變法所奠定的富足綜合國力。
一,秦國為主動遷入或者被迫留在秦國勢力範圍生活的六國百姓分發土地,農耕用具,生產資料。這一政策,對中華文化影響甚深,對統治階層影響甚深。
其產生的動員作用,士兵士氣,土地產出,剩餘價值提取都產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二,社會金字塔結構的徹底變化。
秦國除戰俘外,沒有真正的奴隸。貴族與平民極差縮小。
從根本上講,按照現代歷史學家的講法是(封建社會)與(奴隸社會)的大對決。
勝敗不需多言,時間問題而已。
三,趙國實力始於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但與秦國相比,變革時間太短,國家積累,社會積累淺薄。最重要的是,趙國永遠無法做到秦國的社會剩餘價值提取。
這一點影響直接體現在戰場的後勤供給。秦國士兵可以基本滿足溫飽,而趙國隨著對峙時間的延長,無法做到溫飽。
四,可以明確的一點是,白起使用不足趙國兩倍的兵力圍住趙軍。
首先這個包圍很難實現,趙括在被白起包圍這個問題上是負有直接責任的。
秦軍圍住趙軍而趙軍無法突圍,這個問題我覺得只能用戰鬥意志來解釋了。趙軍真的視死如歸,秦軍即便仍然獲勝,也真的是慘勝(這個慘勝指兵員消耗)。
所以白起判斷秦軍可以圍殲趙軍的前提是,兩軍士兵的戰鬥意志。
秦國完成的是其他國家無法完成的社會體制重構。戰爭動員能力在白起橫掃楚國戰爭中的表現比秦趙對決更為明顯。
-
5 # 宇宙爆炸了
是的,1.秦國贏了,奪取了上黨,掌控了趙國的西大門,可以兵鋒直指趙國首都邯鄲。2.消耗了趙國40萬兵力,大大削弱了趙國。不過後面秦國急於求成,進攻邯鄲大敗,又丟失了上黨。
回覆列表
長平之戰秦國雖然勝了趙國,但也是慘勝算不得大獲全勝。
首先長平之戰雙方參戰兵力,趙國45萬,秦國60萬,戰爭的結果是趙國幾乎全軍覆沒,秦國也是傷亡過半,也就是說也損失了30萬左右,所以秦國也是勉強獲勝,這是從結果來看。
其次長平之戰前秦趙兩國在長平對峙了3年左右,這3年時間雙方各幾十萬大軍光吃飯就不得了,可以說趙國在長平之戰失敗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國力不如秦國,幾十萬大軍吃3年,趙國撐不住了,所以趙王才沒辦法換了主張進攻的趙括,而不是什麼中了秦人的反間計,因為廉頗的主張是防守,這樣雖然沒有打敗,但是秦人不但兵多,糧食也多,因為秦國有巴蜀糧倉可以持續供應。但是最後秦國也是元氣大傷,不但損失30多萬軍隊,國力也是大損。
再者趙國的軍隊戰鬥力不在秦國之下,雖然說秦國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百姓人人喜戰,戰鬥力提升不少,但是趙國也不是吃素的,趙國也是在胡人堆裡成長起來的,真正做到全國皆兵,而且趙國經過了胡服騎射之後,全民的戰鬥力又提升了不少,所以到了戰國後期唯一敢和秦國叫板的也只剩下趙國了,唯一讓秦國吃過敗仗的也只有趙國了,戰國四大名將就是秦國和趙國各分2個。
所以說長平之戰中趙國雖然敗了,秦國也是吃了大虧了,不僅損失30萬軍隊,國力也是大損,元氣大傷,經過數十年才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