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隋遇哦

    佛經的形成過程是與佛教的發展相始終的,按照佛教發展的時間順序,最早形成的是小乘佛教三藏,之後形成的是大乘佛教三藏,最後形成的是密宗三藏。

    小乘佛教三藏的形成

    根據小乘佛教典籍的記載,印度佛教史上共舉行過四次有名的結集。所謂結集,是指釋迦牟尼 入滅之後,由佛教徒所舉行的回憶釋迦牟尼在世時的言論,並加以談論、核實的會議。經過這四次結集,小乘佛教三藏逐漸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系統。

    1.小乘佛教的第一次結集:

    釋迦牟尼圓寂90天后,為了防止僧團中出現更多的比丘破壞戒律,大迦葉尊者 召集500位阿羅漢在七葉窟舉行佛經的第一次結集。

    結集首先由優波離尊者背誦了佛家戒律,形成《律藏》 ,全名為《八十誦律大毗尼藏》,由於書中每條戒律都是經過大眾的詢問和解答而確定的,所以被視為佛陀所親制的戒律,為一切戒律的根本。之後由阿難回憶佛陀的教法,形成《阿含經》 ,這是釋迦牟尼成道後,最初對五比丘所授之法,其中包含了四聖諦、八正道、十二因緣等佛教最根本的教義,被認為是最接近原始佛學的佛典。

    2.小乘佛教的第二次結集:

    釋迦牟尼圓寂110年後,以耶舍長老 為首的700名僧眾,在毗舍離進行第二次結集。此次結集就毗舍離比丘提出的十條戒律(即十事)展開討論,集會上少數有地位的長老判定十事為非法。對於這次結集的決定,毗舍離的僧侶頗不信服,於是另舉行約有萬人參加的會議,並判定上述十事為合法,就此形成了大眾部和上座部。

    3.小乘佛教的第三次結集:

    釋迦牟尼圓寂226年後,在阿育王統治時期,由於阿育王推崇佛教,每天在雞園寺中供養上萬名出家人,其中也有許多外道,因而經常引起爭端。於是,目犍連子帝須[14] 召集1000名僧眾,在華氏城(即波多釐子城)進行了第三次結集,重新整理了《阿含經》。會後,目犍連子帝須將各派不同的論點整理出來,形成《論事》,這是佛教史上第一部論著,對佛教文獻的豐富起了重要作用。

    4.小乘佛教的第四次結集:

    釋迦牟尼圓寂674年後,在迦膩色迦王統治時期,500名比丘以世友尊者為上座,在迦溼彌羅 (今克什米爾)舉行了第四次結集,會上對以前所有的經、律、論三藏進行了總結,並對三藏作了註釋。在前兩種註釋已經失傳,只有後一種註釋儲存下來,形成《大毗婆沙論》 ,至此小乘佛教的三藏基本成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首歌這樣唱不如不覺過去好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