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生活的變化 清末民初,經過辛亥革命的衝擊,中國社會風尚急劇變化。最大的變化是剪去了髮辮。清朝強迫漢族男子束髮留辮,晚清的進步人士把辮子視為民族的恥辱。武昌起義後,革命黨人動員群眾剪除髮辮。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釋出法令,要求人們剪辮易服。其次是服飾變化。封建社會,以服飾區分人們的身份地位。辛亥革命後,千百年來以衣冠“昭名分、辨等威”的作法被社會廢棄,於是人們的服裝樣式開始多樣化。當時人們對沿襲已久的纏足之俗進行了嚴厲批評,出現了不纏足運動,各種不纏足團體和禁纏足宣傳,遍及全國。1912年3月13日,南京臨時政府頒佈《勸禁纏足文》,對改變纏足陋習起到重要作用。南京臨時政府還發布了《嚴禁鴉片通令》,嚴厲禁菸。 清末民初的女性 清末的中國社會眾生相 服飾變化與衣冠之治的解體 從習俗和觀念的變化看中國近代社會 清末民初,中國社會出現了鼎新革故的社會潮流,社會風尚新舊並存,而革命新潮流涉及領域廣泛、氣勢之大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嶄新的氣象。 清末民初外華人在中國的活動 思想觀念的更新 南京臨時政府釋出法律,要求民眾革除前清腐朽生活習俗,革新禮儀稱謂,廢除叩拜、作揖、請安、打千、拱手等舊式禮節,改行鞠躬、脫帽、握手、鼓掌等禮節。婚喪禮節也改為新式,廢除舊式婚喪的各種落後禮俗。人們的稱謂,不再使用“大人、老爺”,一律以“先生”、“女士”、“君”相稱。傳統觀念逐漸被新觀念代替,認識到封建君權、神權、族權、夫權是對個人人格的摧殘,提倡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力求打破封建枷鎖,給人民平等權利和地位。 晚清帝國的“市民社會”問題 南京臨時政府以法律的形式,給各種職業的人們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和權利,取締買賣人口及賣身契約。當時全國反對賣淫納妾,要求實行一夫一妻制,要求有財產獨立權,個人自立,不苛待傭工等。各種以人道主義、解放人權為宗旨的社會團體紛紛建立,辛亥革命打破了禁錮人的個性發展的封建枷鎖。這時,人們開始對國事政事發生興趣,各種集會、結社、選舉活動得到廣泛發展。知識婦女也開始投身於政治。 當時人們重視工商業的作用,認為辦實業是救國的重要手段。人們打破了傳統的四民觀念,為發展實業殫心竭慮,投資設廠,各地出現工商業大發展趨勢。 清末的工商金融 民初,新學大倡,學生選擇專業,考慮其實用價值及利益,法政科招生,成千上百人報考,傳統的作詩填詞、習經讀史、心學理學,不再受人重視。社會上也出現了追求奢侈浮華的風氣,社會各類消費性行業得到發展,對封建社會傳統道德倫理觀念進行衝擊。與此同時,中國固有的學術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這些政治經濟因素是決定人們服飾生活上的決定因素;
社會生活的變化 清末民初,經過辛亥革命的衝擊,中國社會風尚急劇變化。最大的變化是剪去了髮辮。清朝強迫漢族男子束髮留辮,晚清的進步人士把辮子視為民族的恥辱。武昌起義後,革命黨人動員群眾剪除髮辮。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釋出法令,要求人們剪辮易服。其次是服飾變化。封建社會,以服飾區分人們的身份地位。辛亥革命後,千百年來以衣冠“昭名分、辨等威”的作法被社會廢棄,於是人們的服裝樣式開始多樣化。當時人們對沿襲已久的纏足之俗進行了嚴厲批評,出現了不纏足運動,各種不纏足團體和禁纏足宣傳,遍及全國。1912年3月13日,南京臨時政府頒佈《勸禁纏足文》,對改變纏足陋習起到重要作用。南京臨時政府還發布了《嚴禁鴉片通令》,嚴厲禁菸。 清末民初的女性 清末的中國社會眾生相 服飾變化與衣冠之治的解體 從習俗和觀念的變化看中國近代社會 清末民初,中國社會出現了鼎新革故的社會潮流,社會風尚新舊並存,而革命新潮流涉及領域廣泛、氣勢之大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嶄新的氣象。 清末民初外華人在中國的活動 思想觀念的更新 南京臨時政府釋出法律,要求民眾革除前清腐朽生活習俗,革新禮儀稱謂,廢除叩拜、作揖、請安、打千、拱手等舊式禮節,改行鞠躬、脫帽、握手、鼓掌等禮節。婚喪禮節也改為新式,廢除舊式婚喪的各種落後禮俗。人們的稱謂,不再使用“大人、老爺”,一律以“先生”、“女士”、“君”相稱。傳統觀念逐漸被新觀念代替,認識到封建君權、神權、族權、夫權是對個人人格的摧殘,提倡西方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力求打破封建枷鎖,給人民平等權利和地位。 晚清帝國的“市民社會”問題 南京臨時政府以法律的形式,給各種職業的人們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和權利,取締買賣人口及賣身契約。當時全國反對賣淫納妾,要求實行一夫一妻制,要求有財產獨立權,個人自立,不苛待傭工等。各種以人道主義、解放人權為宗旨的社會團體紛紛建立,辛亥革命打破了禁錮人的個性發展的封建枷鎖。這時,人們開始對國事政事發生興趣,各種集會、結社、選舉活動得到廣泛發展。知識婦女也開始投身於政治。 當時人們重視工商業的作用,認為辦實業是救國的重要手段。人們打破了傳統的四民觀念,為發展實業殫心竭慮,投資設廠,各地出現工商業大發展趨勢。 清末的工商金融 民初,新學大倡,學生選擇專業,考慮其實用價值及利益,法政科招生,成千上百人報考,傳統的作詩填詞、習經讀史、心學理學,不再受人重視。社會上也出現了追求奢侈浮華的風氣,社會各類消費性行業得到發展,對封建社會傳統道德倫理觀念進行衝擊。與此同時,中國固有的學術也發生了顯著變化。 這些政治經濟因素是決定人們服飾生活上的決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