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kkool879

     滿族  1、主要節目:  滿族許多節日均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元宵節、二月二、端午節和中秋節。節日期間一般都要舉行珍珠球、跳馬、跳駱駝和滑冰等傳統體育活動。  頒金節:是滿族“族慶”之日。1635年農曆10月13日,皇太極釋出諭旨,正式改族名“女真”為“滿洲”,這標誌著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形成。各地滿族同胞在農曆十月十三日滿族命名日自發地舉行紀念活動,以示紀念滿族的誕生。  上元節:即正月十五日,俗稱“元宵節”。同漢族一樣,滿族也有元宵掛彩燈和吃元宵的習俗。  走百病:滿族婦女的節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當晚,婦女們三五成群,結伴遠洲,或走沙滾冰,或嬉戲歡鬧,叫做“走百病”。  添倉節:每年正月二十五,滿族農村家家講究煮黏高粱米飯,放在倉庫,用秫秸棍編織一隻小馬插在飯盆上,意思是馬往家馱糧食,豐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飯,連著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兩把鋤頭插在飯上。這個節至今在東北農村保留著。  二月二:俗稱“龍抬頭日”。當日晨,滿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彎曲如龍,故稱“引龍”。然後在院中舉行儀式,祈求風調雨順。全家人還要吃“龍鬚麵”和“龍鱗餅”。婦女們這天不能做針線活。  蟲王節:六月天,易鬧蟲災。居住在遼寧省岫巖、鳳城一帶的滿族過去在六月初六這天,一戶出一人到蟲王廟朝拜,殺豬祭祀,求蟲王爺免災,保證地裡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蟲王節祭祀掃活動,但家家要在這一天晾曬衣物,以防蟲蛀。中元節:滿族以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也視為超度亡靈的“鬼節”。屆時,各處寺院設立道場,燃燈唸經,要舉行各種超度儀式。院內西側向東擺一架木屏風,屏風上掛有雞冠花、毛豆枝、鮮藕等,為供月兔之用。屏風前擺一張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餅。祭時,焚香磕頭,婦女先拜,男人後拜。  開山節:滿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後,或農曆9月中旬(具體時間不定)為採集草藥獲得豐收而進行的祝福活動。在過去東北滿族村落中每年開山節都要面對長白山,進行祝福禱告,感謝山神給予採藥人的豐富恩賜,再這一時期採到的人參則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龕中。  臘八節:滿族人家臘月初八要泡“臘八醋”和煮“臘八肉”。除全家人吃外還要分送親友。  小年:滿族過小年的習俗與漢族相同。臘月二十三日為“小年”。屆時家家戶戶要祭祀灶神,俗稱“送灶王爺”。  2、聚居地點:中國東北、河北、內蒙古、新疆  3、著裝特色:歷史上滿族男子多穿帶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帶,或穿長袍外罩對襟馬褂,夏季頭戴涼帽,冬季戴皮製馬虎帽。衣服喜用青、藍、棕等色的棉、絲、綢、緞等各種質地的衣料製作,褲腿扎青色腿帶,腳穿棉布靴或皮靴,冬季穿皮製烏拉。頂上留辮子,剃去周圍的頭髮。  女子喜穿長及腳面的旗袍,或外罩坎肩。服裝喜用各種色彩和圖案的絲綢、花緞、羅紗或棉麻衣料製成。有的將旗袍面上繡成一組圖案,更多在衣襟、袖口、領口、下襬處鑲上多層精細的花邊。腳著白襪,穿花盆底繡花鞋,褲腿扎青、紅、粉紅等各色腿帶。盤頭翅,梳兩把頭或旗髻。喜戴耳環、手鐲、戒指、頭簪、大絨花和鬢花等各種裝飾品.滿族男女都喜愛在腰間或衣服的大襟上掛佩飾。男子有火鐮、耳勺、牙籤、眼鏡盒、扇帶。女子有香囊、荷包等。大多用綢緞縫製,花色品種繁多,製作精美。入關以後,滿族旗袍已在中國婦女中通用。  4、飲食習慣:滿族飲食品種繁多,風味獨特。滿族烹調以燒、烤見長,擅用生醬(大醬)。蔬菜隨季節不同而變化,雜以野菜(薔蒿、蒙菜等)及菌類。滿族先人好漁獵,祭祀時除用家禽、家畜肉外,還有鹿廉、漳、豹、雁、魚等。尤喜食豬肉。豬肉多用白水煮,謂之“白煮肉”。設大宴時多用烤全羊。滿人忌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凡是用狗皮做的東西都是禁止使用的。據說狗救過滿族始祖的命,所以滿族人對狗有特殊的感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夢幻西遊裡煉妖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