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養基賣基不殺基

    1.遠征高麗的失敗。無論從哪方面看,遠征高麗都操之過急,且規模巨大,北方苦寒之地,百萬大軍的調動,對於幅員遼闊的中國來說,每日耗費之巨難以想象,我甚至覺得隋軍是被拖垮的,不僅拖垮了軍隊也激化了階級的矛盾。

    2.大運河的修建。我十分同意大運河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的偉大工程,北達涿郡,南至邗溝江南河縱觀南北的巨大工程,耗費民力之多可想而知,南北剛剛統一,休養生息在所難免,大運河的修建不該畢其功於一役,有操之過急之嫌。

    3.門閥貴族根深蒂固。貴族集團把持朝政,掌握經濟,政治,選拔大權,嚴重威脅中央集權,科舉制的福利還未顯現就想撬動門閥集團,勢必引起反撲。

    4.統治者個人性格。楊廣不管是在北周滅南陳之戰還是奪嫡之戰中表現都是很出色的,但是他做事操之過急,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正所謂貪多嚼不爛。

  • 2 # sillymonkey

    隋煬帝楊廣有很大的性格缺陷,好大喜功、急功近利,且愛慕虛榮,浮華張揚。他一上臺,就無休止地大興土木,建東都,造宮殿,挖運河,連年對外征戰,又隔三差五就興師動眾,四處巡遊,耗費巨資無數不說,還嚴重影響農業生產,底層百姓無法忍受如此繁重的徭役、兵役,最後只能造反了。其實楊廣的性格和他大哥,廢太子楊勇挺像,只不過當初為了爭太子之位,刻意把自己裝得勤儉恭順,沉穩莊重,多年的壓抑,已讓他心態扭曲,一朝登基,他的本性就如火山一樣爆發了。還有科舉制,影響了豪門士族的利益,讓他們心生怨恨,挖運河又佔用了權貴富豪大量的地產良田,那時候又沒有拆遷補償,富人權貴也心懷不滿,最後,全民皆懷反意,只要一個火星,就全國動亂,不可遏止了。

  • 3 # 憂傷會被風吹走嗎

    從某種意義上他是個好皇帝,修建京杭大運河,帶動了周邊經濟發展,就和現在的一帶一路差不多。可好大喜功,急於求成,最後一敗塗地!

  • 4 # 抱影無眠夜歸人

    一:煬帝生平:

    隋煬帝楊廣(公元569~618年),文帝堅次子。晉王,上柱國。滅陳主帥。嘗窺太子位。因太子勇居東宮受百官朝見越制(被豬隊友坑),好色而被獨孤後惡。勇多有怨言,被文帝廢為庶人。開皇十二年(公元600年),廣終登太子位。仁壽四年(公元604年)文帝崩,煬帝繼位次年改元大業。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宇文化及反,煬帝被縊死。

    二: 煬帝之功

    改官制,改科舉增進士科

    修《大業律》

    開運河

    三:煬帝之過

    誅故太子勇,滅宗侄諸王

    徵高句麗,討琉球,窮兵黷武未與民休養生息,致隋末烽煙四起。

  • 5 # 王二閒話

    隋煬帝這個人正史中記載的主要是他好征伐,好大興土木,隨意殺害朝中大臣,最後因為濫用民歷,引得天下大亂,最後在江都被無數人聯手背叛殺害,總之除了他個人的自我吹捧外,簡直一無是處。

    這些都是記載在正史《隋書》中的,但是我仔細想想隋書是誰主持編撰的,這個人還主持編撰了《晉書》,《周書》等,基本上大分裂到唐建立這段時間的歷史都是在李世民在位時候編撰的。

    李世民的父親李淵和隋煬帝楊廣是親姨兄弟,他們兩個的媽是親姐妹,楊廣包括他的父母對這個表弟還是很照顧的,但是李家最終搶了楊家的天下,心理上多少會有點理虧,於是不由自主的把楊廣的那些不好事誇大一點,再增加一些亡國之君都會犯的錯誤:什麼女人啊!什麼殘暴啊!

    《隋書》中關於隋末的各種起義,暴亂寫的非常詳細,動輒就是幾萬,數十萬人的大起義,然後這些起義很多又莫名被一些地方的太守輕易就攻滅了,這個很讓人商榷,當時剛經歷數百年的戰亂,全華人口估計都沒有多少,這無數次嚇死人的大起義,估計隋朝人口沒有兩億以上玩不下來,但是實際上唐初加上隱匿的人口都不會超過3000萬。

    下面就是對三次攻打高句麗的描述,一是軍隊規模大,反覆強調光軍隊就有百萬,加上民夫不知凡幾,估計沒有300萬以上。但是中國古代有那麼大的動員能力嗎?第二個就是描繪隋軍敗得有多慘,而且主要責任是隋煬帝,跟那些大將一點關係都沒。為什麼著重強調這一段,因為李世民時代被高句麗打的很慘,一直到他兒子才打敗高句麗。相反隋煬帝已經打敗了高句麗,這在不少史書上都有記載,但是被《隋書》輕描淡寫一筆帶過。高句麗是在隋滅亡以後復叛的。

    那麼隋煬帝真正敗亡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點大部分都認可的對民力的濫用,因為是新朝,又是經歷了幾百年分裂以後重新統一的大一統王朝,許多基礎設施都毀壞或者直接消失了,修復這些和建設這些基礎設施需要大量的人力,隋文帝楊堅就相對比較謹慎,緩緩圖之。

    而楊廣作為新的皇帝,還是想做一些成績出來的,因而急功近利起來,很多專案要求快速完成,並且不斷加大專案量。特別是大運河這個超級大專案,這個構思和用途都是極好的,但是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耗費的民力是極大的,再加上拆遷安置工作。民夫的大量聚集也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第二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隋煬帝動了漢人世家和鮮卑族勳貴們的利益。在隋煬帝初期曾經頒佈一個詔令:要徵辟一些民間人士為官員,這些人只要有一技之長都可以。讓大臣們推薦民間的奇人和隱士。但是官員們做了什麼呢?他們互相推薦,就是不推薦民間人士。

    隋煬帝就發了火,意思就是你們只想保有自己的榮華富貴,卻隱藏著你們知道的人才,只知終年悠閒自得,這是很沒有意思的。又強調了官員不能互相推薦,已經做官的也不能被推薦。

    然而就是這樣,依然沒有人願意去推薦那些民間人士,不得已,隋煬帝只好開了科舉,親自招錄人才。他的這個舉動基本上得罪了當時的整個統治階級。

    這些人開始鼓動人叛亂,最後自己也參與其中,但是如此隋帝國依然屹立,於是他們使出了釜底抽薪的一招,直接殺死了那個男人,他的帝國才鬨然倒塌。

    隋煬帝因為將貴族世家的權利給分散和普通人,所以引起所有貴族世家的反抗,最終被這些人聯手推翻。

  • 6 # 素月墨羽YH

    直接原因就是損耗民力。

    什麼科舉動搖門閥根基就是扯淡。第一,楊廣死的時候,身邊的三公九卿全部來自世家,沒有一個寒門出身的人,這叫動搖門閥勢力?你楊廣連個寒門的標杆都找不到嗎?第二,隋朝科舉是改進版察舉制,報考科舉需要五品以上官員推薦,這權力不還是牢牢抓在門閥手裡?所以說到底隋朝科舉是門閥對內部的自查,不要拿傻子上來擔任要職,換個智商正常的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指頭面板脫皮又開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