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微探索

    故宮可算得上是我們中華建築的一種極高的技藝體現了,是我們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但是在風風雨雨數百年裡,故宮曾遭遇到火災,雷災,但是唯獨就是沒有經歷過水患,從來就沒有被淹過,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要說起來呀,那就真的不得不佩服我們老祖宗的智慧了,原來呀,故宮它在建築的時候採用的是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勢走向,這也是根據北京城的地勢因地制宜想的這個法子,所以在下大雨的時候由於故宮南北地勢相差有兩米,所以水流就由高處順著低處流淌直接流入護城河裡了,這樣故宮自身就不會產生積水。

    除此之外,故宮還有其一套特別厲害的排水系統,基本上故宮的每一個地面上都藏有一個暗道,暗道裡有著十分特別的構造,雨水在地表停留幾秒鐘就會順著這個暗道自動流進排水系統裡去,如此巧妙的設計如今已經不知是出自何人之手了,但我想他們都會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國匠人,中國匠師。

    正是有這些優秀的匠人,數代的努力創造,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樣一個令人驚歎,美麗,莊嚴的故宮。

  • 2 # 有書共讀

    故宮最近可算是網紅了,又是開發文創產品,又是搞燈光秀,還開展了故宮裡面過大年活動。

    這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上了故宮,也越來越瞭解了故宮。

    而且有人說,這個皇家宮殿可不一般呢,在它建成後這600年間,北京經歷了一千多次的暴雨。一般建築基本上都會遭到暴雨的破壞,而故宮這個以木質結構為主的建築,卻穩固如初,它基本上沒有因暴雨產生過積水。

    要說這個可真是厲害了,就是現在一到夏季遇到暴雨的時候,很多城市都會出現網上所說的“看海模式”,當然北京也不例外。那為什麼偏偏故宮這600年間就從來沒有淹過呢?

    一、 故宮的臺基建的很高

    去過故宮的小夥伴們肯定都會發現,故宮所有的宮殿都不是平地而起的,而是建在高高的臺基上的。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是因為宮殿建在高大的臺基上,才更能襯托出建築的雄偉大氣。當然最重要的還有防止大雨衝淹了宮殿這個強大的功能,因為底盤高啊。

    要說故宮宮殿的臺基高,那享有尊貴地位的故宮三大殿,它們的臺基可是尤其地高啊。三大殿的臺基高度會達到八米,八米是什麼概念,快相當於三層普通居民樓的高度了。這八米的高度,就算有再大的暴雨,那也不可能淹到。

    當然有人可能會發問了,故宮雖然臺基高,那臺基上露天的地方不也會存水嗎?的確有這個問題,但是我們聰明的設計者也考慮到了這個問題。所以在修建故宮時,他們把臺基中間部分建造的比四周都高一點,而且在臺基的邊緣都雕有龍頭樣的排水口。這樣如果下雨,雨水就會順著龍頭排口流下去,形成了“九龍吐水”的場面,這場面也是非常地壯觀的,也算是故宮的一個景觀。

    二、 故宮設計的地勢是東高西低

    俗話說“人往高出走,水往低處流”,而故宮的設計者也正是利用水往低處流這一原理,把故宮的地勢設計成了東邊偏高,西邊偏低的地勢。

    也就是說,故宮的平地是不在同一個水平面上的。它的東邊可是用了足足2米高的土給墊了起來,然後逐漸地把土的厚度降低,讓整個故宮有一個略微傾斜的東高西低的地勢。

    也就是這個東高西低的地勢趨勢,讓雨天的雨水能順利地流走,而不至於聚積在一起形成我們現在所見的“各地看海的模式“。這個方法雖然沒有什麼技術含量,但也真是防止積水的最佳的辦法。

    三、 故宮裡挖了許多溝渠作為排水道

    溝渠是什麼 ,就是為了排水而挖的水道。其實要說利用溝渠排水,這個早在3000年前,商朝人就已經使用了。這在安陽的殷墟考古發掘中就有考證。

    後來隨著人們不斷地認知發展,溝渠不僅僅可以在地表上挖,而且還可以地面下挖。這就是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地下下水道,非常實用而且也不佔地面上的面積。

    而在故宮,也採用了利用溝渠排水。故宮不僅僅在地面上挖掘了很多的溝渠,在地下也挖掘了許多交錯複雜的下水道,這些下水道在當時都是用石頭砌成的地下溝渠。

    有了這些溝渠的導向,雨水就有了去向了。它們會最終流向它們該去的地方的。所以就是遇到再大的暴雨,故宮也可以免受困擾了。

    當然,任何事物都沒有一勞永逸的,故宮也會對排水系統進行定期的疏通。

    工作人員會把雜物還有破損的磚塊及時清理掉。正是故宮排水的日常維護做的好,所以才會在幾百年都沒出現過水患。

    四、 故宮是傍水而建

    故宮是傍水而建,為什麼會這麼說呢?那是因為故宮的城外是護城河金水河,而護城河金水河外又有北海,中海和南海,這三個海合稱為“三海”。它們環顧在故宮的周圍,也算是故宮的“衛士“吧。

    那故宮為什麼要傍水而建呢?剛才我們所說的雨水都是順著地勢流走,可它們不可能無緣無故流著流著沒了,它們總是要流向一個地方的。

    所以故宮的設計者看中了這“三個海“,就把故宮修建到了這裡,就是為了給氾濫的雨水找一個安身的地方。

    雨水首先是流入金水河的,金水河又分為內金水河和外金水河。內金水河當然就在故宮裡,平時的雨水都會流進內金水河和故宮裡面的一些小湖泊裡。

    而遇到大雨暴雨,故宮內的水流太大,而又流不開,所以就會順著溝渠流入外金水河。

    外金水河則會把雨水最終送到“三海”。而這“三海”面積可是不小,一共有82萬平方米呢,所以它們完全可以容納從故宮排出來的雨水了。

    由此而見,故宮是利用高高的臺基,東高西低的地勢,錯綜複雜的溝渠,還有它地理位置的選擇這些綜合因素的結合來抵抗強大的雨水的。這些看似很簡單的方法,綜合在一起確實是很強大的排水方式,這也難怪故宮能在600年間免於水患。

    總而言之,故宮的排水系統是十分地周全和強大。古人的智慧真是讓我們一次又次地折服。而他們在故宮所建的排水系統,也是值得我們現在研究和學習的。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華530這款車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