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紅山果4199

    怎麼說呢,從某些方面說美國還是比較發達,雖然有些方面做法我們不太支援,但他們優點我們還是要虛心學習,這樣我們才能在這些方面有所發展有所成長,我們才能成為更好的我們,這些僅是我的個人觀點,大家有好的,也可以說說

  • 2 # 默然優售

    美國科技文化都確實發達,在很多領域都領先於世界,對優秀的知識人才有吸引力並有促其發明創造的良好機制,對智慧財產權也有良好的保護;另一方面,諾獎的評委和評判標準等,都更多的偏向西方。

  • 3 # 醉美西雙版納

    首先,美國具有較強的教育優勢,美國是世界上一流高校最多的國家,引進了全世界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共同建設。美國高校大都為私立高校,更容易獲得科研經費;

    其次,美國抓住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機遇,並且有許多歐洲科學家移民美國;

    最後,科研市場化,專利的獲取就能更好解決經費問題。

  • 4 # 知研42791366

    一、百年樹人,教育為本,截止2018年,獲得諾貝爾獎最多的10所高校分別是:

    1、美:哈佛大學:158位。

    2、英:劍橋大學:118位。

    3、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03位

    4、美:芝加哥大學:98位。

    5、美:哥倫比亞大學:96位。

    6、美:麻省理工大學:93位。

    7、美:福斯坦大學:83位。

    8、美:加州理工學院:73位。

    9、英:牛津大學:69位。

    10、美:普林斯頓大學:65位。

    11、美:耶魯大學:61位。

    12、美:康乃爾大學:58位。

    13、德:柏林洪堡大學:55位。

    14、法:巴黎大學:50位。

    15、德:墨尼黑大學42位。

    16、德:哥廷根大學:39位。

    17、丹麥:哥本哈根大學:39位。

    18、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37位

    18、美:紐約大學:37位(並列)。

    20、美:洛克菲勒大學:36位。

    二、截止2018年,諾貝爾獎共授於908位個人與24個團體。而美國獨佔了其中的340位。佔全球諾貝爾獎總數的36.5%,獨佔鰲頭。

    三、毫無疑問,美國是世界上教育實力最高的國家,美國在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的投入同樣居世界之首。美國是世界上首個"三權分立與制衡、州與聯邦政府分權、人民主權"的國家。擁有極其優越的地理區位的優勢等綜合優勢而吸引世界各國精英源源不斷赴美求學仍至"安居樂業",使美國迅速成為世界上的唯一"超級大國且久經不衰…

  • 5 # 高知書友

    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加裔美國物理學家吉姆·皮布林斯(James Peebles),兩位瑞士天文學家米歇爾·麥耶(Michel Mayor)和迪迪埃·奎洛茲(Didier Queloz)三人共同分享這份榮耀。

    皮布林斯獲獎在於物理宇宙理論的貢獻,而麥耶和奎洛茲這兩位天文學家的貢獻在於太陽系外行星。而皮布林斯分享一半獎金,說明在諾貝爾獎評選者看來,皮布林斯的貢獻更重要一些。

    如果再看全球諾貝爾獎的獲獎國家排名情況,我們不能不驚歎,美國真是諾貝爾獎的獲獎專業戶。截止到2018年,美國總共有327人獲得諾貝爾獎,是世界諾貝爾獎獲獎著最多的國家(下圖為截止到2018年全球獲得諾貝爾獎TOP10的國家)。

    我覺得美國之所以能成為諾貝爾獎獲獎專業戶,有政府的資助,有政策的支援,也有教育的助力。

    首先,美國國家政府的資助助力美國在諾貝爾獎領域獲獎。

    一方面,戰後的美國從組織和政策上都表現出對基礎研究的高度重視。1944年,美國正式成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並給予該院以對於研究活動的資助權。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生物科學家吉爾曼和沙利曾多次獲得NIH鉅額基金的資助,並與1977年雙雙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1950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正式成立,改進科學教育、發展科學情報,增進國際科學合作,以促進美國科學和科學教育的發展。1958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的一個提案,確定了政府行政部門可以採取自主的方式支援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而且受資助的組織和院校對於用政府資助或合同經費所購買的儀器裝置擁有所有權,從而增加了政府之外的組織和院校的研究能力,對提高整個國家的研究實力大有好處。

    另一方面,除國家基金會的資助外,美國其它基金會也對基礎研究給予大力的支援,奠定了它是諾貝爾獎大國的基礎。美國的古根海姆基金會幾乎在所有的知識和文藝領域都頒發相當數量的獎金,截止1975年已對27位諾貝爾科學獎和經濟學獎獲得者提供過資助;洛克菲勒基金會宣稱已資助將近100位獲獎者等。

    其次,美國能成為諾貝爾獎獲獎大國,也得力於美國政府的開放的人才政策。

    1901年~1979年間,美國的諾貝爾獲獎者118人,佔世界的35.1%,其中有32人原籍不在美國,有11人是在其他國家獲獎後移居美國的。美國本身就是一個移民國家,對世界各國的青年學生、學者和科學家前往美國求學、工作和定居,沒有嚴格的限制。美國允許人才自由流動,使得美國在自然科學的很多領域很快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都是在美國從事科學研究期間,分別獲得1957年和1976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基本沒有收到干擾,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著名科學家如愛因斯坦移居美國,繼續從事自己的科學研究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國的科技實力大為增強。

    最後,美國成為諾貝爾獎獲獎專業戶,也有美國教育的原因。

    小學教育,美國小學老師引導孩子獨立思考、自己動手實踐,鼓勵學生做科研課題,並作為重要的考核科目。這樣的結果是,美國孩子完成作業沒有標準化的答案,多元化的思想碰撞在一起。

    中學教育,美國中學生在課堂上比較活躍,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求異思維,老師會鼓勵學生提出疑問並解決問題。

    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在美國高校的人才輩出,也正是這些高等教育學府,使美國奪得“諾貝爾獎專業戶”的頭銜名副其實。截止2018年,按諾貝爾獎得主數量(校友、教職工以及研究人員),前30高校名單如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黛玉取笑惜春告假一年奉命去畫大觀園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