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千千千里馬
-
2 # 無為大聖o
沈尹默老先生的楷書和草書是近代寫的最漂亮最合法度的書法。二十多年前我臨寫過先生的(筆陣圖後)墨跡,一種體會是十分難寫出沈先生的楷書筆力,因為沈老字字都是以腕行筆而成,所以完全體現了王羲之的內厭筆力之剛健中正,而且字字美而靜。
沈尹默老先生的書法成就只在米元章之下耳!
再者:標準楷書的標準二字也只有歐陽詢達到如此境界,因為歐楷化永字八法之八種筆劃為六十四種筆劃,自歐以後無出其右者。
一管之見於教正。
-
3 # urna風之度0
沈先生的楷書源於褚遂良。
在褚體的基礎上,化柔為剛衍生出自我風格,強化了裝飾性,尚未達到開宗立派的水準。
楷書其實沒有標準一說。
楷書也叫真書。其源頭是隸書,化圓為方,化弧為勾,化曲為直,化扁為方。
楷書增加了書寫速度,適應了紙的發明出現,也未丟失“辨識度”。
楷書的發展,分成四個方向。
一是大眾體。如館閣體、秦檜體(現在印刷體之“宋體”)、黃自元體,等等。帶有通用型特徵。
二是自然體。如鍾繇、王羲之、褚遂良、趙孟頫體等等。
三是裝飾體。如歐體(墊肩)、顏體(骨節)、柳體(積木)。裝飾體轉行草很難。
四是魏碑體。加入刀法。
大眾體,起到溝通作用。
自然體,適合個人性,私密性,是書法自由的基礎。
裝飾體,適合公共性,程式性,多用於招牌匾額。
魏碑體,適合做字。
-
4 # 三農範
沈尹默是我十分敬仰的書法家,他的楷書量多是我時時翻閱的字帖。
但是,楷書沒有標準,沒有哪一個人的楷書就是標準楷書。
就以唐四家來看,歐褚顏薛的楷書都十分漂亮,不論是當時還是現代,都是精品。但他們的字型結構明顯不一樣。既然不一樣,既然都是精品,哪裡還有標準可言?
如果非要說到標準的話,那麼這個標準首先是字型方正,因為漢字是方塊字,必須有它的基本外形。第二要有美感,也就是讓人看著有舒服,有愉悅感,而不像現代醜書一樣的讓人看了心裡發毛。第三要有自己的風格,而不是千篇一律。比如歐褚顏薛的字,一眼就能看出來。而現代人模仿的歐體,千篇一律,怎麼看都是歐體,而不是書寫者自己的字。
-
5 # 蓋世神算
沈尹默楷書,筆勢已成,這一點宋朝後至今,與沈並肩者罕。但其楷書有塊壘幽怨之氣,正如有心結之人鬱鬱寡歡卻顧全大局,深明大義的生活狀態。如果談他楷書標準不標準,本人認為還算標準。
-
6 # 老老傳統
本人愚見,如果算歐體,則不標準,尤其是勾與歐體想差太大。如果算其他的體,就難判斷了,因為各種體有各自的標準,那些標準既不公認也沒公開。
-
7 # 坐看雲起029
這個問題就問的不標準,要是拿當前的規範漢字標準衡量,肯定有不規範之處。但需要認識到,規範漢字是後人定義的,最基本的要求。沈字則在藝術性超凡脫俗,境界高遠,高於標準太多了,一個在山腳,一個是群峰之一。
-
8 # 墨語軒
沈尹默是近代成就最高的書法家之一,必然會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一席之地,其臨帖眾多,僅楷書,歐,褚遂良,甚至魏碑均出神入化,最後形成自己的楷書風格,留有楷書作品也很多。
他傳世更多的是行書,後來對他的行書讚譽頗高,但個人看來,其行書相對來說還相對保守,更多像文人行書,行雲流水而讓人心曠神怡,而楷書則是其巔峰,從師古人,卻師法自然,穹勁有力,鋒芒盡露,絕對已經突破了古人,而成一代宗師。
回覆列表
楷書本來就是作為“楷模”學習的書法。所以,所有的楷書都是“標準楷書”了。
不過,歷史上真沒有標準楷書這種說法,以“標準”論書法,應該是近代民國出現的一種新思想。
最早在書法領域提出“標準”概念的,是書法家于右任先生。他致力於草書標準化研究,提出了“標準草書”這個概念,於是努力研究古代草書規律,於1932年創作出版了《標準草書》這部字帖和他的論述。
于右任先生《標準草書》的出版,是書法界的一件大事,一方面對於普及和了解草書,是非常不錯的啟蒙,一方面,也有人批評草書的標準,會影響草書的創作和發展。
這些批評也不是沒有道理。比較,草書和楷書不一樣。楷書什麼風格寫出來都沒有不好辨認的問題。
而草書就不一樣了。不同書法家的草書差別很大。辨認起來有很大的困難,所以,是不是草書可以“標準”?于右任先生提出了一個大家關注的,書法問題。
實際上草書真的“標準化”了,也沒有那樣嚴重,好像草書從此就沒有生氣勃勃的藝術自由了。
草書有一個基礎學習階段,這是完全應該的,這就需要一定的“標準”,標準實際上就是規範化程度而已,再說,草書儘管不需要標準化,但是,草書也不能隨意發揮,這是大家都清楚的。
至於沈伊默先生的“標準楷書”問題,我們還沒有看到,沈伊默先生自己有這樣的說法。因為,從邏輯上來說,楷書本身就是標準字,還提什麼“標準楷書”呢?
楷書不標準,還有什麼字是標準字?
沈伊默先生創作於1947年的這個書法作品,確實具有新的書法美學價值。
他吸收了魏碑的筆意,有以唐楷為基礎,既不是嚴格的唐楷,也不是看起來還有“魏碑”的尾巴,當然是“標準的楷書”了,這樣形容沈伊默先生的楷書,我覺得真的沒有任何問題,也不是說,沈伊默先生的楷書,就是唯一的“楷書”。
我們知道,民國時代還是一個比較混亂的時代,國家的各種標準化程序是難以推行的,民國雖然已經在推動中國文字改革,但是,文字改革的目標還在於漢字走拼音化的道路,對於書法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的。
國家也不可能推行書法“標準化”的政策,所以,根本就沒有“標準楷書”的可能性。
沈伊默先生是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參與者,他個人也是一個新文化運動時期的詩人,熱衷於對白話文的推廣,他自己也是用白話文寫詩的作家。
同時,他是一位書法家。在民國時期,文化界的概念裡,也沒有書法家這個詞,但是,這一時期的文人,都是從舊文化中成長起來的,所以,對書法也是非常親近的,對善於書法的人,也是非常尊敬的。作為一個學者,把自己的書法水平提高,這是他們發自內心的一種擔當和精神訴求,所以,書法在文人學者的心中有著崇高的文化地位。
沈伊默先生的,《孫蕉軒九十大壽冊頁》這個作品,寫的脩潤開張,嚴謹俊逸,毫無館閣體的匠意枯燥。
雖然是楷書徐徐道來,但是,非常耐人尋味,你看了一頁,就想看下一頁,一頁一頁看下去,也是令人愛不釋手的,這就是書法家的文化氣息。
這種很難學到的文化氣息,你就是用什麼標準,也是學不到的。
沈伊默先生一生從來沒有搞過什麼“標準楷書”,但是,他的高超的書法修養和高度的文人情懷,確實是夠“標準”的。
作為著名書法家的沈伊默,他親身經歷了中國現代的巨大變革。
但是,他對二王體系的書法,情有獨鍾,他一生都是以二王為指歸的,所以,他的書法更有一種二王的影子。
但是,在文革時期,為了推廣簡化字,沈伊默先生也參與過簡化字書法的創作,這些簡化字的書法,可以說就是真正的“標準化的楷書”,因為簡化字在中國文字發展歷史上,也是第一次實現全國最統一的標準化漢字。
但是,漢字簡化字的推廣與我們的書法學習,還不是一回事。
書法可以繼續自由書寫和使用歷史上的各種漢字書法字型。但是,公眾使用的簡化字只能以國家頒佈的簡化字為標準。
這是完全不同的漢字文化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