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超前教育對絕大多數孩子有害無益,應該算得上是一種常識了。教育主管部門曾三令五申,禁止超前講授學科知識,並推出了兒童成長教育指南,為家長提供正確的教育理念。但為何有些家長們依然對秘考趨之若鶩?
5
回覆列表
  • 1 # 從零學投資理財

    現在一致的觀點,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

    主要還是講需求,有市場才會有需求,教育市場十年後會發育的無比強大,現在還是萌芽階段。

    八九十年代的時候,人們連飯都吃不飽,根本就不可能有這種學習的機會和時間,人們也沒有這種需求。那時候的需求是,誰能提供 衣 行 食 住 誰就能分蛋糕,那時候全是最低等的需求,現在在看這些行業,基本全部都退去了,這就是人均GDP發生變化帶來的需求變化

    隨著我們國家繁榮富強,現在人均的GDP不斷的提高然後家庭有更多的錢來教育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

    人均gdp每提升一個檔次,人民的需求都會發生變化。

  • 2 # 睿小寶雜談

    所謂超前教育,是指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讓孩子提前學習當前還未學習、超過當前教學綱要的內容,從而讓孩子在同齡人的競爭中,獲得優勢。

    家長們之所以這麼熱衷,主要是這三大誤區在“搗亂”:1、超前教育可以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2、超前教育可以讓孩子比同齡人更“聰明”。3、孩子學習不好,未來也會灰暗。

    這三大誤區,使得家長不惜花重金,讓孩子全年無休,沉浸在補課的昏天黑地當中,結果不僅無法解決焦慮,反而進入惡性迴圈,家長也累,孩子也失去了學習的樂趣與美好,原本應該創造很多美好回憶的童年,充斥著沉重的壓力。

    第一,真的能贏在起跑線上嗎?

    許多家長說,自己也並不想讓孩子這麼辛苦,可是周圍的孩子都在補課,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參加,就會落後。一點點風吹草動,都讓家長們緊張不已。

    現在超前教育擴大化的現象已經有多麼嚴重呢?說個我身邊的例子吧。一個同事,孩子才上幼兒園的大班,就已經一週七天無休,提前學習拼音、英語、數學等小學的課程了。並且振振有詞:自己小時候沒能學得好,孩子不能再落後了。

    這種邏輯乍一看有點道理,可是仔細想想卻會覺得橫豎不對勁兒。說是贏在起跑線上,可是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線呀。父母自己都沒能學得好,沒能成為牛X的人,給孩子提供強大的資源優勢,卻指望各方面都沒有成熟的孩子,把父母沒活好的那一份活出來,並且將孩子自己的生活經營好?孩子稚嫩的肩膀,不僅要承載自己的理想,還要承載父母的,這對孩子來說公平嗎?

    真的想要能夠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應該是以各種理由去壓迫孩子,而是應該提升自己,讓自己先成為人上人,為孩子提供更加優質的資源和環境,這才是讓孩子的起跑線比其他人的更高。

    學習是為了進入社會,但是社會上的廝殺絕不是靠著學校裡的學習成績,就可以輕鬆取勝的。相信在社會中拼搏的家長們,應該更有體會才是。

    第二,學的多=更聰明?

    有的家長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學校自主招生名額少,考的東西都是學校裡學不到的。學的多才能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

    這是真相嗎?的確,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是事實,但每個人的成長也是不均的。我們不是機器人,不可能每個人都像程式一樣,一模一樣毫無差錯,這也使得我們每個人在社會當中的角色是不一樣的。

    更好的資源面向的群體,並不是學得多的,而是有天賦的。比如那些“少年班”,他們小小年紀卻超前學習很多專業、高深的知識,不是因為他們原本很笨,超前學習以後就變聰明瞭。而是因為他們天生就有這方面的天賦,而現有的教學水平已經滿足不了他們的發展需求了,他們有這個能力,並且有這個需求,去學得更多。他們也比其他孩子更有希望,在某一領域獲得很高的成就。

    強迫孩子超前學習,也許剛開始的時候,是有優勢,可以進入更優質的班級。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會越來越跟不上其他人的腳步,越來越覺得挫敗,最終喪失對自己的信心。

    我上高中的時候,學校裡有一個天才班,聚集了學校裡最優秀的學生,當然他們享受的是學校最優質的教學資源。家長們都希望自家孩子是他們當中的一員。

    我的班級是普通班級,當時高一上了一個學期,來了一個插班生,而這個插班生竟然是從天才班裡出來的。大家都不解,有這麼好的資源,為什麼還要自己主動退出?她卻說,在天才班裡作為一個普通人,壓力實在是太大了。她雖然拼了命地學習,卻仍然趕不上別人的腳步,日積月累的失落與無奈,她痛苦地簡直要得抑鬱症了。

    適合自己孩子特色的,才是最好的。不顧孩子自身的需求而逼迫孩子,無異於拔苗助長,看似長高了,卻毀了根基。

    第三,學習不好=沒有未來?

    文化課的學習對於孩子來說很重要,是因為這可以提升孩子的文化修養,並且在眾多學科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所在,但這絕不是唯一的出路。

    像一些體育特長生、藝術特長生,他們有這方面的天賦,即便文化課成績不好,也仍然可以成才,因為他們將自己的優勢發揮地淋漓盡致。

    初中的時候有個同學,真的是特別特別努力,每天放學了都會去課外補課到很晚,回去還有很多習題,其他同學都覺得他特別辛苦,但是成績卻怎麼也上不去。明明比其他人都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可效果甚微。

    後來他上了不算好的高中,大學也差強人意,但是大學畢業後卻混得比其他人好。在大家還在為了三四千塊錢月薪辛苦的時候,他已經是月薪過萬了,早早地買了車。現在下海經商,也是有模有樣的小老闆了,一個月賺的錢是同年齡裡,曾經學習成績比他好的同學賺的一年的錢。

    現實生活中這些曾經成績不好,後來混得風生水起、或是曾經成績很好,進入社會後卻屢屢碰壁的例子,真的比比皆是。每個人未來都可以擁有無限的可能性,學習成績絕不是成功的唯一決定因素。

    最後,家長希望孩子透過好的學習成績來逆襲人生,這種迫切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這是在現有的資源和條件下,能讓這個孩子“翻身”的最有可能的一種方式。

    但讓孩子獲得他認為最好的人生,才是孩子的終極目標,而不是家長想要他們獲得的人生。家長更關注孩子內在的成長,孩子才能生理、心理都更加健康成長,最終獲得幸福人生。

    用心看世界,走進身心靈,我是睿小寶,認可就點點關注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太陽能和燃氣熱水器能同時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