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兒童教育學院

    “愛哭的孩子有糖吃!"是典型的孩子撒嬌行為,孩子可能太依賴家長了,導致孩子的安全感不夠,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孩子的表現往往是安全感的投射面對孩子撒嬌,父母一定要意識到,有可能自己對孩子愛的方式出現了問題,需要及時應對。

    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少,給予孩子的關愛不夠。有一箇中班的孩子,媽媽每天早上來送,總是拉著媽媽的衣服不想讓媽媽嗎離開,因為已經持續到一段時間了,我試著與他媽媽交流,孩子爸爸在外地工作不經常回家,只有媽媽一個人帶他,而且媽媽還要工作,下班晚還把孩子送給鄰居照顧,回到家裡孩子總是依賴媽媽,粘著媽媽,孩子缺乏來至於父母的愛,可以看出孩子的成長環境缺乏關愛,有時候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業要媽媽幫助,他們只是在索取媽媽的愛,到了這裡家長要培養起良好的親子關係,多陪伴孩子,一起遊戲畫畫,做手工,多參加戶外活動,幫組幼兒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 2 # 寂寞光陰虛度

    對於這個問題,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說是不可取的。首先孩子要培養他自己的獨立自律意識,不能遇到一點困難就想著要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來圍著自己轉,長大了孩子可能會變得嬌縱,最終會像扶不起的阿斗一樣。孩子想吃糖,可以,但是靠哭的方法是不行的,必須要有為之努力而得到的思想。所以家長不能什麼都上去哄一鬨,反而會害了孩子一輩子。

  • 3 # 宇內微塵

    請別給 “愛哭的孩子”糖吃

    肖金玉

    “孩子愛哭”?這是許多年輕家長的心病和困撓,當孩子哭起來的時候,有的家長甚至掬措得六神無主,無法應對,為了哄好孩子,只好用糖來堵住孩子的嘴。孩子是暫時不哭了,可孩子的健康呢,孩子的教育呢?

    其實,孩子從張開眼的那一刻起,他就在慧眼識世界,慧心學語言,慧腦想問題,他不會說,但他有視覺、聽覺、味覺、觸覺,他擅長用眼觀察父母的喜怒哀樂,然後投其所好,博得父母的歡心和給予,他也會用哭來考驗父母是否慧覺應對,然後根據父母的應對,用哭給父母出難題提要求。哭就是他的語言。孩子會說話了,仍然愛哭,此時的哭,就是孩子抽打家長的棍子。

    一般來說,一歲以內,孩子哭,年輕的父母得考慮三個問題。首先,得考慮是不是餓了,餓了得吃,吃了就好,沒有問題,孩子飽了,家長開心,不吃還哭,得考慮是不是拉了,換了紙尿褲,還哭,得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精神狀態不好,不是要睡了,就是要看醫生。除此之外,小孩一般是不會哭的。當然,小孩在家呆久了,要出去玩,也會哭兩聲。小哭,一鬨就好,小孩沒有問題,大哭久哭小孩定是生病了,必須馬上看醫生。請別給小孩糖吃,吃糖小孩止住了哭,就會延誤病情。

    一歲左右,小孩正是長牙的時侯, 請別給小孩糖吃,糖的附著力強,黏在牙齒上會影響小孩牙齒的健康生長,改變牙形,嚴重的會形成蛀牙。吃糖也會讓孩子養成吃零食的習慣,愛吃零食的孩子讀不好書。

    一歲左右,我們應觀察孩子哭的狀態,有無眼淚,從小孩的精神狀態、眼淚、表情、準確判斷小孩的哭所表達的訴求,正當的要求給予滿足,不當要求,怎麼哭也別滿足。教育應從零點開始,毛澤東的名言:“一張白紙正好寫字”,生而教育,讓孩子贏在起點。從出生起就要讓該子養成做對的事,做錯了,要有愧疚感,孩子才會善良,長大才有正義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要讓孩子永葆初生的純潔和善良,就要見錯必糾,不能放“虎”歸山,不能滿足孩子的不當要求,如果小孩一哭,父母就慫了,就無主了,就給小孩“糖”吃,小孩的貪求就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滋長,小不育,大無教。

    相傳,古時 有一對老夫婦晚來得子,把兒子當做寶,兒子要什麼給什麼,就是要天上的星星,也恨不能搬把天梯給摘下來,兒子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就是把他們當馬騎也趴身為馬讓他騎。兒子二十四歲,犯了死罪,行刑官問他臨死有什麼要求,他說,想對他娘說一句話,行刑官派人把他娘叫來了,他說:“娘啊,我想對你說一句悄悄話。”他娘把耳朵貼近了他的嘴,他一口咬下了他孃的耳朵,他說:“娘啊,我今天犯下死罪,就是因為我小時你們驕縱所致。”這個故事是慘痛的,它告訴我們年輕的父母,總給愛哭的孩子“糖”吃,既害了孩子,也給自己老來留下後顧之憂,對自己總是不能成人的孩子,真有死不暝目之憂!

    不要被孩子的哭給騙了,更不要讓孩子把哭當做抽打自己的棍子。其實,小孩的哭有時就是利用父母的愛來掩飾的一個美麗的陷阱,如果父母不慧知慧覺,簡單給該子-糖”吃,年輕的父母終有深陷陷阱爬不出來的一天。

    我孫子一歲能走,茶几上沙發上見什麼丟什麼,丟的那個快樂勁令人忍禁不俊,她前面任性丟,如秋風掃落葉,她奶奶後面打掃戰場,一圈下來又二圈,怎麼說都罔顧不聽,我常稱她為“破壞型人才”。可總這樣不行呀,萬一摔碎了玻璃杯,人又摔在破碎的玻璃上,那個禍我們也背不起呀。我把她手牽來打了一下,不疼又丟,如是而三,我在心裡說:“孫女,別怪爺爺下狠手,只怪你不收手!”第三下力道剛夠疼,她也不哭,悶在那裡約一分鐘,好了,不丟了,從此,她拿東西只要我說“不能丟”,她的手就縮回了,小手擺擺,意思是不丟了,從此她養成了不丟東西的好習慣。她要什麼東西,要不到就哭,她一哭她奶奶就給,我常常說她奶奶,她奶奶常說:“她要不給?”我說:“她要把你殺了,你也讓她殺!”該制止,就制止,別給“糖”她吃,讓她養成聽話的習慣,。她找我撒嬌,我不為所動,她也祭出哭招,我見招拆招,仍不為所動,幾個回合下來,她不哭了,她不哭了我就逗她玩,她知道不哭才能討得我的歡心,從此以後,她在我面前不祭哭招,她賣乖了,她祭乖招。嘿,她養成了乖巧,愛表現的好習慣,她人見人愛,並以此為樂,我們也有面子。

    一歲半,會說話,要出門玩,要奶奶抱,我說我抱,她說奶奶抱,我坐在沙發上巋然不動,她哭,我仍然不為她所動,如是者三,有一刻我險些投降了,可我發現她在哭時,眼睛從指縫中在瞄我,我就知道了哭就是她利用我們的慈愛作掩飾為我們設定的美麗陷阱,這個陷阱我沒跳,她只好退而求其次,不哭了說:“爺爺抱。”從此,凡出門,就要爺爺抱。她懂得了“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她能知進退,明得失了。

    年輕的父母要懂得小育大教的道理,不給孩子“糖”吃,後面的教育才會輕鬆有效,孩子在康健的大道上才能行穩致遠,待到我們老了的那一天,我們才無後顧之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唐憲宗“情人節”暴斃成謎團,為什麼至死也不立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