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中游以北,是一片寬廣的低平原野——黃淮大平原。平原上散佈著星星點點的一些小山、孤丘。漢劉邦起兵前,嘗“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的芒山、碭山,就是那些孤丘、小山的一部分。芒山在北,碭山在南,相距八里,合稱為芒碭山,在今河南省永城縣東北境。如所周知,我縣碭山之名,即由芒碭山的碭字而來。碭這塊地方,郭沫若先生根據甲骨文考證,原名芒,此後改名碭。“芒”改為“碭”的原因,可能碭比較芒的意義好,芒的用處也沒有碭大。許慎的《說文解字》說,“碭,文石也。”何晏《景福殿賦》:“墉垣碭基,其光昭昭。”這就是說,碭不僅有花紋,而且是潔白的,光亮的,非常美觀。古時無玻璃,多采用為裝飾品,尤其婦女最喜愛它。《淮南子·本經訓》:“玄玄至碭而遠照。”高誘對此句的註釋是:“玄,天也,元氣也。碭,大也。盛德之君,恩仁廣大,遍照四海也。”總起來說,碭這個字,是一種岩石之名,它有花紋,又明亮,意義美好。以碭名地,遠較以植物的芒為好。因此,碭就成了郡、縣、邑等政區的專名,例如春秋戰國時代的碭邑、秦漢時代的碭縣、節碭縣、碭郡、隋時的碭山縣,一直沿用至今。其間雖稍有易稱,但為時不久,又恢復了碭字的專名。
以碭為名所以經久不絕,除上述的文石光彩和碭字的意義美好以外,和著名的農民起義也有關係。秦朝末葉,首先舉起義旗,大反秦皇暴政的首領陳涉(陳勝),在碭山一帶活動,死後葬在碭北安山,這就是《史記·陳涉世家》裡所說的,“陳勝葬碭,諡為隱王”。按安山,即今保安山,當時的碭山治所在保安山東南,故云,葬於碭北。劉邦起義前,嘗“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起義以後,又以碭山為主要據點之一,發動了反秦的武裝鬥爭,結果,推翻了暴秦,建立了空前的大漢帝國,先後長達四百餘年。唐朝末期,黃巢起義時的大地軍朱溫,也是以其家鄉碭山為活動基地,取代了李唐,建立了後梁。他當了皇帝,還經常念念不忘:“芒碭蒼蒼,育我之鄉,無時或忘,還我故鄉!”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首領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在芒碭一帶活動,數敗元軍,號稱小明王。太平天國時期,張樂行領導的捻軍攻下永城縣後,“芒、碭農民蜂擁入捻,軍勢倍增”(《消費品南省志》)。這些起義的農民領袖們,雖然後來有的變了質,背叛了起義的初衷;有的至死不屈,戰死沙場。但是,他們在封建社會里敢於高舉義旗,橫掃南北,給封建統治者以有力的打擊,大大鼓舞了人民大眾的鬥志,宏觀上促進了社會的進展。這也是千百年來,有識之士和受苦的人們念念不忘碭山的一大原因。
淮河中游以北,是一片寬廣的低平原野——黃淮大平原。平原上散佈著星星點點的一些小山、孤丘。漢劉邦起兵前,嘗“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的芒山、碭山,就是那些孤丘、小山的一部分。芒山在北,碭山在南,相距八里,合稱為芒碭山,在今河南省永城縣東北境。如所周知,我縣碭山之名,即由芒碭山的碭字而來。碭這塊地方,郭沫若先生根據甲骨文考證,原名芒,此後改名碭。“芒”改為“碭”的原因,可能碭比較芒的意義好,芒的用處也沒有碭大。許慎的《說文解字》說,“碭,文石也。”何晏《景福殿賦》:“墉垣碭基,其光昭昭。”這就是說,碭不僅有花紋,而且是潔白的,光亮的,非常美觀。古時無玻璃,多采用為裝飾品,尤其婦女最喜愛它。《淮南子·本經訓》:“玄玄至碭而遠照。”高誘對此句的註釋是:“玄,天也,元氣也。碭,大也。盛德之君,恩仁廣大,遍照四海也。”總起來說,碭這個字,是一種岩石之名,它有花紋,又明亮,意義美好。以碭名地,遠較以植物的芒為好。因此,碭就成了郡、縣、邑等政區的專名,例如春秋戰國時代的碭邑、秦漢時代的碭縣、節碭縣、碭郡、隋時的碭山縣,一直沿用至今。其間雖稍有易稱,但為時不久,又恢復了碭字的專名。
以碭為名所以經久不絕,除上述的文石光彩和碭字的意義美好以外,和著名的農民起義也有關係。秦朝末葉,首先舉起義旗,大反秦皇暴政的首領陳涉(陳勝),在碭山一帶活動,死後葬在碭北安山,這就是《史記·陳涉世家》裡所說的,“陳勝葬碭,諡為隱王”。按安山,即今保安山,當時的碭山治所在保安山東南,故云,葬於碭北。劉邦起義前,嘗“隱於芒碭山澤岩石之間”。起義以後,又以碭山為主要據點之一,發動了反秦的武裝鬥爭,結果,推翻了暴秦,建立了空前的大漢帝國,先後長達四百餘年。唐朝末期,黃巢起義時的大地軍朱溫,也是以其家鄉碭山為活動基地,取代了李唐,建立了後梁。他當了皇帝,還經常念念不忘:“芒碭蒼蒼,育我之鄉,無時或忘,還我故鄉!”元朝末年,農民起義首領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在芒碭一帶活動,數敗元軍,號稱小明王。太平天國時期,張樂行領導的捻軍攻下永城縣後,“芒、碭農民蜂擁入捻,軍勢倍增”(《消費品南省志》)。這些起義的農民領袖們,雖然後來有的變了質,背叛了起義的初衷;有的至死不屈,戰死沙場。但是,他們在封建社會里敢於高舉義旗,橫掃南北,給封建統治者以有力的打擊,大大鼓舞了人民大眾的鬥志,宏觀上促進了社會的進展。這也是千百年來,有識之士和受苦的人們念念不忘碭山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