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有眼不識金鑲玉”多用來比喻見識淺陋,缺乏識別事物的能力。這是句俗語,“金鑲玉”並不是指鑲金的玉,而是指荊山玉。正確的句子為有眼不識荊山玉。“有眼不識荊山玉”,這句俗語典出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和氏》。因和氏璧出自湖北省保康縣荊山,故後人又稱之為“荊山玉”,《山海經》中又稱金玉,“金鑲玉”。荊山玉曆史悠久,當前保康發現的荊山玉礦。最為珍貴的是荊山金玉(又稱“金鑲玉”)不僅密度大、比重大、硬度大,且含有貴金屬黃金等。擴充套件資料:春秋時期,楚人卞和看見一隻鳳凰棲落在家鄉今湖北省保康縣荊山的一塊青石上。由於當時的人們皆認為鳳凰神鳥不落無寶之地。於是,卞和就認定那塊青石中必有寶玉,便將它獻給了楚厲王。楚厲王命玉工辨識,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楚厲王大怒,命人砍下了卞和的左腳。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又去獻寶。楚武王又命玉工辨識,玉工仍然說那只是一塊石頭。於是,卞和又因為欺君之罪而失去了右腳。楚武王死後,楚文王繼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一直哭得淚水流盡、眼中滴血。楚文王聽說此事後,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問他:“天下受刑被砍掉腳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如此悲傷?”卞和答:“我悲傷的不是被砍掉了雙腳,而是美玉被當成石頭、忠貞之士被當成騙子。”楚文王聽後便命玉工剖開璞玉,發現裡面果真是一塊稀世之寶玉,遂命人將此玉雕琢成玉壁。後來,為了彰顯卞和之名,楚文王遂將此玉壁命名為“和氏璧”。傳說此璧冬暖夏涼,百步之內蚊蟲不敢飛近,為稀世之寶。秦統一中國後,“和氏璧”幾經轉手,落入秦始皇之手。秦始皇令玉工將其雕琢為玉璽。該玉璽長、寬、高均為四寸,上面鐫刻著李斯所書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四周還雕飾著五龍圖案,玲瓏剔透,巧奪天工。秦始皇愛不釋手,將它奉為神物。參考資料來源:
意思:“有眼不識金鑲玉”多用來比喻見識淺陋,缺乏識別事物的能力。這是句俗語,“金鑲玉”並不是指鑲金的玉,而是指荊山玉。正確的句子為有眼不識荊山玉。“有眼不識荊山玉”,這句俗語典出戰國韓非子《韓非子·和氏》。因和氏璧出自湖北省保康縣荊山,故後人又稱之為“荊山玉”,《山海經》中又稱金玉,“金鑲玉”。荊山玉曆史悠久,當前保康發現的荊山玉礦。最為珍貴的是荊山金玉(又稱“金鑲玉”)不僅密度大、比重大、硬度大,且含有貴金屬黃金等。擴充套件資料:春秋時期,楚人卞和看見一隻鳳凰棲落在家鄉今湖北省保康縣荊山的一塊青石上。由於當時的人們皆認為鳳凰神鳥不落無寶之地。於是,卞和就認定那塊青石中必有寶玉,便將它獻給了楚厲王。楚厲王命玉工辨識,玉工說這只不過是一塊石頭。楚厲王大怒,命人砍下了卞和的左腳。楚厲王死後,楚武王繼位,卞和又去獻寶。楚武王又命玉工辨識,玉工仍然說那只是一塊石頭。於是,卞和又因為欺君之罪而失去了右腳。楚武王死後,楚文王繼位。卞和抱著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一直哭得淚水流盡、眼中滴血。楚文王聽說此事後,感到很奇怪,便派人去問他:“天下受刑被砍掉腳的人很多,你為什麼如此悲傷?”卞和答:“我悲傷的不是被砍掉了雙腳,而是美玉被當成石頭、忠貞之士被當成騙子。”楚文王聽後便命玉工剖開璞玉,發現裡面果真是一塊稀世之寶玉,遂命人將此玉雕琢成玉壁。後來,為了彰顯卞和之名,楚文王遂將此玉壁命名為“和氏璧”。傳說此璧冬暖夏涼,百步之內蚊蟲不敢飛近,為稀世之寶。秦統一中國後,“和氏璧”幾經轉手,落入秦始皇之手。秦始皇令玉工將其雕琢為玉璽。該玉璽長、寬、高均為四寸,上面鐫刻著李斯所書的“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四周還雕飾著五龍圖案,玲瓏剔透,巧奪天工。秦始皇愛不釋手,將它奉為神物。參考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