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首席水軍大都督
-
2 # 嗜慾者
這個想法挺有意思的,但是從幾個方面來說很難成功。
君主強弱進入戰國後魏國在魏文侯進行“李悝變法”後成為最強大的國家,但是魏文侯死後魏國君主一代不如一代,到魏惠王時,先後放走衛鞅、張儀等“國士”級大才。
為了成為霸主放過“世仇”秦國,在中原地區四面出擊,沒有得到太多利益卻得罪各諸侯國,在救趙的過程中南韓也是出過力的。
而齊國在齊威王實行新政後國力逐漸強大,有了挑戰魏國霸權的實力,此時更是為了救趙而出義軍更是得到各諸侯的認可。
地理形勢趙國邯鄲、魏國大梁和齊國臨淄呈現一個三角形,在龐涓猛攻邯鄲的時候,齊軍主力一直在齊趙邊境等待,另有一支軍隊卻繞道直撲大梁,而齊軍主力也突然直撲大梁。
聲勢浩大造成攻佔大梁氣勢,導致魏惠王等非常恐慌,一直催促龐涓回軍,這時候攻破邯鄲有可能,但進軍齊國臨淄卻為時已晚。
而且如果龐涓進軍齊國的話很有可能會擴大戰爭規模,造成幾國混戰,到時趙國、南韓等很有可能參戰一起攻擊魏國。
魏惠王為了霸主地位不斷攻擊鄰國,引發各諸侯的不滿,卻又沒有得到多少實際利益空耗國力;而齊國君明臣強,既然要挑戰魏國霸權自然會做好準備,龐涓先是在邯鄲消耗軍力,再急行軍到臨淄,哪裡還有軍力能短時間攻破臨淄;而齊軍不管是軍力還是時間都充足的多。
-
3 # 讀古今
圍魏救趙是指歷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戰,發生在河南長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顯王十五年),魏圍攻趙都邯鄲,趙向齊求救。齊王以田忌為主帥,孫臏為軍師率軍援救。孫臏認為魏以精銳攻邯鄲,不宜遠奔邯鄲與魏正面對決,而其國內必然空虛,於是率軍圍攻魏都大梁,迫使魏將龐涓趕回應戰。然後在龐涓回軍途中桂陵設伏,以逸待勞,大敗魏軍,生擒龐涓。孫臏在此戰中避實擊虛、攻其必救,創造了“圍魏救趙”戰法,成為兩千多年來軍事上誘敵就範的常用手段,至今仍未有破解之法。
樓主這個提法很有意思,不過實際運作起來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原因有二:
1、距離太遠。齊國都城臨淄到邯鄲的距離遠大於邯鄲到大梁的距離,在大梁已經被圍,而精銳都在自己手上的情況下,要龐涓率兵進攻臨淄,時間上來不及,除非龐涓確定大梁能守一年以上,即使能守住,龐涓也不敢冒這個險,大梁是整個魏國的根基,如果大梁失陷,魏國離滅國就不遠了,這就是龐涓必救的原因。這才是圍魏救趙的核心所在、厲害之處,即使是陽謀,你也必須跟著我的節奏走。
2、攻其必救。
圍魏救趙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攻其必救,如果龐涓去圍攻齊國都城,孫臏需要回兵自救嗎?很明顯不需要,齊國是去救援趙國,必然不可能舉全國之力,因此臨淄不存在空虛一說,加上魏軍已經攻打邯鄲一年,戰士疲勞,長途奔襲後戰鬥力必然受損,短時間勢必打不下齊國都城,而這段時間齊、趙則可以聯合進攻大梁,一旦大梁城破,魏兵必然軍心動盪,此時齊、趙聯合攻之,龐涓必敗無疑,而且將再無翻身之日,直接是滅國之災。
因此,龐涓不具備複製圍魏救趙的條件,與其長途跋涉去打臨淄,還不如一鼓作氣拿下邯鄲。
-
4 # 浮沉的歷史
圍魏救趙的典故出自於是發生在周顯王十五年(前354年)的齊魏桂陵之戰。在我們熟知的歷史認知中,這是一場魏國龐涓和齊國孫臏的對決,但在各種史料中,我們可以發現根本就不存在龐涓參加過此次戰爭的記錄。其中所謂“圍魏救趙”的典故也值得探究,另外題主所說的以“圍魏救趙”對決“圍齊救魏”之策從各種條件看都是不可能完成的計劃。
齊軍救趙魏惠王十七年(前353年),魏軍包圍了趙國的國都邯鄲,趙國的形勢岌岌可危。戰國初期的魏國經過變法後,成為了各國中實力最強大的一個國家。所以在趙國向齊國發出求援的請求後,齊國朝堂一致同意應該迅速發兵救趙。齊威王希望孫臏為齊軍主帥,但孫臏以自己為“刑餘之人”的理由拒絕了齊威王,齊威王於是以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
在如何救趙的問題上,田忌和普通的將領一樣不假思索的認為:應該直接前往去解除趙國邯鄲的包圍,而孫臏則提出來了一個出人意料的計劃,孫臏認為:採取避實就虛的策略(也就是後世所謂的“圍魏救趙”之計),不與強大魏軍主力在邯鄲進行野戰交鋒,而是直接去攻打魏國的首都大梁。因為此時的魏軍主力均在邯鄲附近,而魏軍在大梁的守軍實力較弱,一旦大梁危急必然會退兵救援大梁,這樣一來趙國邯鄲的壓力就會大大減輕。但孫臏不僅要減輕邯鄲的壓力,而是要打擊回師過程中的魏軍。
魏軍大敗於桂陵魏國在得知齊軍向魏國國都大梁進軍的訊息後,魏軍開始回師大梁。根據《史記·趙世家》記載“魏惠王拔我邯鄲,齊亦敗魏於桂陵。”可見魏軍最終還是佔領來趙國的邯鄲,在桂陵遭到了齊軍的攻擊後使其損失慘重。孫臏因此一戰成名,在救趙的過程中,極大的打擊了魏軍,而趙國因邯鄲的作戰而國力大損。隨著趙、魏兩國的削弱,使得齊國走上了崛起之路,後又經歷馬陵之戰正式取代魏國成為戰國霸主。
題主所說的“圍齊救魏”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計劃,當時的魏軍要實施這個計劃,從時間上已經根本來不及了。一旦魏軍要去攻擊齊國,那麼齊軍一定會放棄半路伏擊的計劃外,而是直取魏國大梁,這樣一來魏軍的損失將會更加嚴重。魏國的大梁被齊軍攻克,攻擊齊國的魏軍後勤補給必定會斷絕,魏軍也會全軍覆滅。
魏國龐涓帶兵攻打趙國,齊國孫臏帶兵直撲魏國都城,以促使龐涓回兵自救,達到解救趙國的目的。如果此時龐涓依樣畫葫蘆,不回兵自救,而是也帶兵直撲齊國都城,上演另一個版本“圍魏救趙”,促使孫臏回兵自救,以解魏國之圍。結果又會如何?
回覆列表
不可能的,也沒辦法那樣做,就算做了也是虧本的買賣。
第一,魏國剛開始圍的是趙國的首都,這對齊國而言是不痛不癢的事,甚至有益於魏趙相互消耗。所以齊國可以不管邯鄲的死活,直奔魏都而去。但魏則不然,齊國圍困的是魏國自己的首都。魏都住著魏國的大王和很多將士的家屬,所以龐涓若是放棄援救魏都,這與謀害君王沒有差別,而魏軍的將士也不願意拋棄自己的家人的。龐涓若是強硬進攻齊都,說不定還會引起軍隊譁變。
第二,就算龐涓圍攻齊都,但是算下時間差的話,魏國也是打的賠本買賣。因為齊軍圍攻魏都時,魏軍尚在邯鄲。而魏軍進軍齊都還需要一段時間,等魏軍到達齊都時,說不定魏都已經被攻克了。到時候魏軍軍心動盪,而齊軍趁勢回師與齊都守軍裡應外合,甚至加上趙軍,三路圍攻低迷的魏軍。恐怕魏國直接就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