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六葉草5
-
2 # 使用者6164410279403
蠶崇拜、蠶信仰
祀蠶神;中國養蠶歷史已很悠久,據說是黃帝軒轅氏元妃西陵嫘祖教民養蠶,後人即奉
她為神。杭州湖州一帶稱為嫘祖娘娘,並建有蠶神廟。絲織也有神,奉軒轅氏黃帝。杭州有三
處機神廟,明代建於慶春紡東園巷稱中機神廟,湧金門又建一所,稱上機神廟,艮山門石弄口
又建一所,稱下機神廟。每年春秋,機戶用隆重儀式祭祀機神。厲鶚《城東雜記》中收有《機
神廟碑》。詳記興革事,碑曰:“物創於臣,功歸於帝,然則機有神,非伯余莫屬矣。”按伯
餘何許人也?有人認為即黃帝,亦有認為是黃帝的臣屬,按碑文則記機神為黃帝之臣伯余。乾
隆六十年覺羅吉慶撰文,仁和縣事鄧雲龍渤石於機神廟的《秩祀軒轅廟先蠶孝碑》,碑曰:“
浙西杭嘉湖三郡蠶事之利侔於力田。……得機神廟於城東北隅,乃躬癸?祭 矣。……因考先
蠶之說不一,惟疏仡紀黃帝命元妃西陵氏如教民育蠶。則先蠶之神以西陵。”
也有祀馬頭娘為蠶神,亦稱馬頭神、馬鳴王菩薩。該傳說原出於寶《搜神記》。記曰;
“舊說太古之時有大人遠征,家無餘人,唯有一女.牡馬一匹,女親養之,窮居幽處,思念其
父,乃戲馬曰:爾能為我迎得父還,吾將嫁汝,馬既承此言,乃絕韁而去,徑至父所。父見馬
驚喜,因取而乘之,馬望所自來。悲鳴不已,父曰:此馬無事如此,我家得無有故乎?亟乘以
歸,為畜生有非常之情,故厚加當養,馬不肯食。每見女出入輒喜怒奮擊,如此非一。父怪之
,密以問女,女具以告父,必為是故。父曰:勿言,恐辱家門,且莫出入,於是伏弩射殺之,
暴皮於庭。父行,女與鄰女於皮所戲,以足蹷之曰:汝是畜生而欲取人為婦,即招此屠剝,為
何自苦。言末及竟,馬蹶然而起。卷女以行,鄰女忙迫不敢聚救之。走告其父,父還求索,已
出失之後,經數日得於大樹枝間,女及馬皮盡化為蠶,而結於樹上,其繭綸理厚大,異於常蠶
,鄰婦取而養之,其收數倍,因名其樹曰桑,桑者喪也。由斯百姓競種之,今世所養是也,言
桑蠶者是古蠶之餘類也。”?卷十四,四庫全書版
蠶花娘娘祭祀定於12月12日,傳說這天是蠶花娘孃的生日。用紙紮成一馬,上騎一
蠶花娘娘或三個蠶花娘娘,也有用泥塑成。還用紅青白三色米粉團做成馬頭娘的樣子,還有桑
葉、絲束形狀以供膜拜。按照人們審美觀念與對色彩的感受,可能是青色以桑樹基色為色調,
青色象徵充滿著生機。白色可能是象徵著繭絲的基色,表示蠶寶寶健旺。紅色與蠶桑無直接關
-
3 # 使用者2416499836712
蠶桑,即養蠶與種桑,是古代農業的重要支柱。相傳是嫘祖(黃帝正妻)發明。
蠶絲是絲綢的基本原料,絲綢文化實際上就是蠶桑文化的高度發展成熟階段。種桑是專為供給養蠶的,而養蠶是專為製作絲綢的。中文裡對絲綢的描述有綾、羅、綢、緞、帛、錦、繡、綺等多種概念,可見絲綢文化的高度發達。
蠶桑農業的發展,使中原文明的紡織業領先於世界數千年,形成了華人峨冠博帶、寬袍大袖的服飾習俗。同時對軟筆(毛筆)、刺繡、紙張的發明等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中國古代詩歌經典中有非常多對養蠶種桑的描畫,從中可以看出民眾對於蠶桑經濟的依賴和蠶桑農業對中原文化以及東亞文化的影響。
詩經·《氓》
……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
……
漢·樂府·《陌上桑》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自名為羅敷。
羅敷善蠶桑,採桑城南隅。青絲為籠系,桂枝為籠鉤。
頭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
晉·陶淵明·《歸田園居》
……
犬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
唐·李商隱·《無題》
……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
宋·張俞·《蠶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回覆列表
蠶桑文化是漢文化的主體文化,與稻田文化一起標誌著東亞農耕文明的成熟。而漢文化的主體文化絲綢文化、瓷器文化則標誌著中原文明進入鼎盛階段。 蠶絲是絲綢的基本原料,絲綢文化實際上就是蠶桑文化的高度發展成熟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