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骨青灰長艾蕭,
桃花扇底送南朝;
不因重做興亡夢,
兒女濃情何處消。
這是清孔尚任著傳奇《桃花扇》第四十出《入道》末尾詠歎李香君與侯方域愛情故事的小詩。兒女離合悲歡濃情與國家治亂興亡大夢交織在一起,總是更讓人感到糾結和沉痛。
在明末清初這一特定的歷史舞臺上,李香君為“秦淮八豔”之首,而侯方域則是復社中小有背景的俊才。名妓配名士,佳人配才子,自然是相得益彰。
“秦淮八豔”指的是明末清初精擅南曲、豔冠金陵的八位名妓,又稱“金陵八豔”。
金陵佳麗地,自古聚風流,明末亂世背景下瀰漫頹廢、萎靡情緒的南京更是耽於逸樂、縱慾無度。十里秦淮南岸長板橋一帶煙花繁盛,佳麗薈萃,大有“欲界之仙都,昇平之樂國”氣象。清康熙年間,晚明遺老餘懷曾著筆記《板橋雜記》三卷,記舊院珠市之見聞,存名姬殊色之事蹟。在中卷“麗品”品藻記存的25位名妓麗人中,餘懷稱,“李(香君)、卞(玉京)為首,沙(才)、顧(橫波)次之,鄭(妥娘)、顧(喜)、崔(科)、馬(婉容),又其次也。”是為秦淮名妓排名之濫觴。
清光緒年間,文學家張景祁編纂《秦淮八豔圖》,以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為明末秦淮八大名妓,是為“秦淮八豔”名稱之由來。對於這個“秦淮八豔”榜單,後人多有爭議,尤其不滿的是將早在萬曆朝就已去世、生年早於其他七位名妓七八十年的女詩人、女畫家馬湘蘭列入。所以,已故臺灣作家鄭經生在《董小宛之謎》一文中將馬湘蘭換成了鄭妥娘。
《桃花扇》傳奇成書於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雖說是歷史劇,且號稱“實事實人,有憑有據”,但作為“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經典悲劇,其中演繹的李香君與侯方域愛情故事還是經過不少藝術加工和虛構的,與歷史記載略有出入。茲以《鄭州晚報》記者牛亞皓2008年4月編撰的《秦淮名伎李香君前生之桃花扇傳奇》萬字長文為底本,參以相關考證文章和歷史記載,摘要訂補改編如下:
李香君,蘇州人,生於1624年(明天啟四年),本姓吳,兄妹三人,有兩位哥哥。其父原為武官,因系東林黨人、被閹黨治罪而家道敗落,飄泊異鄉。1631年(明崇禎四年),八歲的李香君被秦淮名伎李貞麗收養為養女,即隨養母改姓李,名香,號香君。
據《板橋雜記》記載,“李香,身軀短小,膚理玉色,慧俊宛轉,調笑無雙,人題之為‘香扇墜’。”“香之名盛於南曲,四方才士爭一識面以為榮。”
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在曾為東林黨人的家父、戶部尚書侯恂身陷囹圄兩年之際,20歲的復社才子侯方域(字朝宗,生於1618年)為準備參加江南貢院鄉試而從河南商丘來到南京。第二年春,在南京舊院,侯方域對不滿16歲的李香君一見傾心。兩人交往沒多久,侯方域即徵得李貞麗同意,娶李香君為妾。當時,侯方域將一把崇禎皇帝御賜家父的宮扇送給李香君作為定情之物。
曾依附魏忠賢閹黨的阮大鋮得知侯方域囊中羞澀,為了拉攏復社文人、借侯方域的名氣為自己洗刷罪名,於是假畫家楊龍友之手殷勤資助。李香君在識破這一情由後,堅持退還阮大鋮資助的所有妝奩財物,其剛烈脾性受到復社文人的一致褒揚。
1644年春,清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南明弘光皇帝在南京即位。馬士英專權,阮大鋮先後成為兵部侍郎和兵部尚書。馬、阮大捕東林黨人,侯方域被迫逃離南京,投奔受馬士英排擠,往揚州督師抗清的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重權在握的阮大鋮強逼李香君嫁給督運漕糧的僉都御史田仰作妾,李香君誓死相抗,以頭撞地,額血濺於侯方域送她的宮扇,楊龍友在扇上依著李香君的血跡畫出幾枝桃花,添上枝葉,這就是桃花扇的由來。
傷愈後,李香君被阮大鋮強徵入宮充當歌姬。清軍南下攻破揚州後,侯方域逃回南京。南京城破後,李香君下落不明……
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秋,侯方域在棲霞山上找到了李香君。經商議合計,二人攜手渡江北上,歷盡艱辛,回到侯方域家鄉河南商丘。
李香君隱瞞歌伎身份,以吳氏女子、侯方域妾的身份住進侯府,與公婆和睦相處,與侯方域元配夫人常氏相敬如賓,與侯方域琴瑟和諧。
1651年(清順治八年),曾勸阻復社學長、詩人吳偉業復出的侯方域耐不住寂寞失意,應河南鄉試。
1652年,正當李香君懷上侯方域的孩子時,她的歌伎身份暴露了,早已歸隱的侯恂一怒之下將她掃地出門。當時,侯方域正在江南為李香君尋親求子,回到商丘才發現李香君已被趕到位於城郊李姬園村的侯氏柴草園。為此,他多次在侯恂面前長跪認錯,替李香君辯解,說明她賣藝不賣身,求侯恂收回成命,但未見成效。
1653年春,李香君誕下一子,兒子不到滿月,她即含恨離開人世,終年29歲。侯方域將愛妾葬於李姬園村東頭的空地並立石碑,碑上書“李香君之墓”五個大字,下刻一聯小字:“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
一年後的冬天,不堪悔恨和抑鬱的侯方域遽然追隨李香君而去,年僅36歲。
關於李香君在南京城破後的去向以及她與侯方域愛情故事的結局,向來有多個版本的說法並存,以上只是其中較為靠譜和可信的一種。
白骨青灰長艾蕭,
桃花扇底送南朝;
不因重做興亡夢,
兒女濃情何處消。
這是清孔尚任著傳奇《桃花扇》第四十出《入道》末尾詠歎李香君與侯方域愛情故事的小詩。兒女離合悲歡濃情與國家治亂興亡大夢交織在一起,總是更讓人感到糾結和沉痛。
在明末清初這一特定的歷史舞臺上,李香君為“秦淮八豔”之首,而侯方域則是復社中小有背景的俊才。名妓配名士,佳人配才子,自然是相得益彰。
“秦淮八豔”指的是明末清初精擅南曲、豔冠金陵的八位名妓,又稱“金陵八豔”。
金陵佳麗地,自古聚風流,明末亂世背景下瀰漫頹廢、萎靡情緒的南京更是耽於逸樂、縱慾無度。十里秦淮南岸長板橋一帶煙花繁盛,佳麗薈萃,大有“欲界之仙都,昇平之樂國”氣象。清康熙年間,晚明遺老餘懷曾著筆記《板橋雜記》三卷,記舊院珠市之見聞,存名姬殊色之事蹟。在中卷“麗品”品藻記存的25位名妓麗人中,餘懷稱,“李(香君)、卞(玉京)為首,沙(才)、顧(橫波)次之,鄭(妥娘)、顧(喜)、崔(科)、馬(婉容),又其次也。”是為秦淮名妓排名之濫觴。
清光緒年間,文學家張景祁編纂《秦淮八豔圖》,以馬湘蘭、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董小宛、顧橫波、寇白門、陳圓圓為明末秦淮八大名妓,是為“秦淮八豔”名稱之由來。對於這個“秦淮八豔”榜單,後人多有爭議,尤其不滿的是將早在萬曆朝就已去世、生年早於其他七位名妓七八十年的女詩人、女畫家馬湘蘭列入。所以,已故臺灣作家鄭經生在《董小宛之謎》一文中將馬湘蘭換成了鄭妥娘。
《桃花扇》傳奇成書於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雖說是歷史劇,且號稱“實事實人,有憑有據”,但作為“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的經典悲劇,其中演繹的李香君與侯方域愛情故事還是經過不少藝術加工和虛構的,與歷史記載略有出入。茲以《鄭州晚報》記者牛亞皓2008年4月編撰的《秦淮名伎李香君前生之桃花扇傳奇》萬字長文為底本,參以相關考證文章和歷史記載,摘要訂補改編如下:
李香君,蘇州人,生於1624年(明天啟四年),本姓吳,兄妹三人,有兩位哥哥。其父原為武官,因系東林黨人、被閹黨治罪而家道敗落,飄泊異鄉。1631年(明崇禎四年),八歲的李香君被秦淮名伎李貞麗收養為養女,即隨養母改姓李,名香,號香君。
據《板橋雜記》記載,“李香,身軀短小,膚理玉色,慧俊宛轉,調笑無雙,人題之為‘香扇墜’。”“香之名盛於南曲,四方才士爭一識面以為榮。”
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在曾為東林黨人的家父、戶部尚書侯恂身陷囹圄兩年之際,20歲的復社才子侯方域(字朝宗,生於1618年)為準備參加江南貢院鄉試而從河南商丘來到南京。第二年春,在南京舊院,侯方域對不滿16歲的李香君一見傾心。兩人交往沒多久,侯方域即徵得李貞麗同意,娶李香君為妾。當時,侯方域將一把崇禎皇帝御賜家父的宮扇送給李香君作為定情之物。
曾依附魏忠賢閹黨的阮大鋮得知侯方域囊中羞澀,為了拉攏復社文人、借侯方域的名氣為自己洗刷罪名,於是假畫家楊龍友之手殷勤資助。李香君在識破這一情由後,堅持退還阮大鋮資助的所有妝奩財物,其剛烈脾性受到復社文人的一致褒揚。
1644年春,清軍攻破北京,崇禎皇帝自縊,南明弘光皇帝在南京即位。馬士英專權,阮大鋮先後成為兵部侍郎和兵部尚書。馬、阮大捕東林黨人,侯方域被迫逃離南京,投奔受馬士英排擠,往揚州督師抗清的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重權在握的阮大鋮強逼李香君嫁給督運漕糧的僉都御史田仰作妾,李香君誓死相抗,以頭撞地,額血濺於侯方域送她的宮扇,楊龍友在扇上依著李香君的血跡畫出幾枝桃花,添上枝葉,這就是桃花扇的由來。
傷愈後,李香君被阮大鋮強徵入宮充當歌姬。清軍南下攻破揚州後,侯方域逃回南京。南京城破後,李香君下落不明……
1645年(清順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秋,侯方域在棲霞山上找到了李香君。經商議合計,二人攜手渡江北上,歷盡艱辛,回到侯方域家鄉河南商丘。
李香君隱瞞歌伎身份,以吳氏女子、侯方域妾的身份住進侯府,與公婆和睦相處,與侯方域元配夫人常氏相敬如賓,與侯方域琴瑟和諧。
1651年(清順治八年),曾勸阻復社學長、詩人吳偉業復出的侯方域耐不住寂寞失意,應河南鄉試。
1652年,正當李香君懷上侯方域的孩子時,她的歌伎身份暴露了,早已歸隱的侯恂一怒之下將她掃地出門。當時,侯方域正在江南為李香君尋親求子,回到商丘才發現李香君已被趕到位於城郊李姬園村的侯氏柴草園。為此,他多次在侯恂面前長跪認錯,替李香君辯解,說明她賣藝不賣身,求侯恂收回成命,但未見成效。
1653年春,李香君誕下一子,兒子不到滿月,她即含恨離開人世,終年29歲。侯方域將愛妾葬於李姬園村東頭的空地並立石碑,碑上書“李香君之墓”五個大字,下刻一聯小字:“卿含恨而死,夫慚愧終生。”
一年後的冬天,不堪悔恨和抑鬱的侯方域遽然追隨李香君而去,年僅36歲。
關於李香君在南京城破後的去向以及她與侯方域愛情故事的結局,向來有多個版本的說法並存,以上只是其中較為靠譜和可信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