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山莊
-
2 # 仙兒史記
戰國時期,群雄爭霸!秦國的迅速崛起讓其他國家始料未及。從秦孝公引領秦國轟轟烈烈的變革開始,直到秦始皇嬴政滅六國統一天下。
總共經歷了七位君主。
秦滅六國經歷了差不多100多年時間開始,戰國時期很多國家還沒有把秦國放在眼裡,發動了多次聯合攻秦。
總共發動過五次,從公元前318年到公元前241年,這中間山東列國先後組織了五次對秦國的強大攻勢。有幾次都差不多攻到秦國首都咸陽,最終還是被秦軍擋住了。
因為,這段時期之所以被稱為戰國,他實際上都是有山東很多小國家組成,各自為政。就算表面上形成同盟。但是在政治經濟以及各自的利益上,始終都很難達成一致,說他們為烏合之眾也不為過。幾個國家軍隊組合在一起,表面上看起來強大,可實際上卻十分的虛弱,這就個秦國已迅速瓦解的機會。秦國採取的策略是遠交近攻的方式。一次又一次的從山東列國的內部瓦解他們的合縱關係,分裂他們的同盟,以至於間接的加速了六國的滅亡。
以至於到了戰國末期,秦國輕而易舉地便能抵擋住滅國的合縱攻勢了。
-
3 # 洞悉歷史
秦國之所以能夠抵抗六國聯軍,統一中國,可謂天時地利人和。
秦國滅掉西戎二十個國家,穩定了大後方,秦國地處秦嶺,有秦嶺這天然的屏障,據守潼關,儘可攻,退可守,幾乎沒有受到嚴重的打擊,而當各國實力減弱的同時,秦國便逐步蠶食,將其逐一擊破。秦惠文王時期收復易守難攻的巴蜀。天府之國也是保證秦國這架戰車的大後方。
秦國曆代國君,都勵志東擴,不甘於偏於一隅,秦國非常重用人才,四處招納天下奇士,但大多來自異國他鄉,實行的是門客制度,秦國沒有形成像晉國那樣掌握大權,根深蒂固的權臣望族。
秦孝公時商鞅變法,不斷革新制度,把全國的每一個人都綁在了這輛戰車上,生產力大大提高,國力不斷強盛,又採取積極的外交政策,採用張儀“連橫”策略和范雎“遠交近攻”政策,嬴政的雄才偉略,使秦縱橫捭闔於天下。
而東方六國統治者只顧眼前小利,不可能將全部力量集中用於聯合抗秦。
秦國實行遠交近攻,制定分化瓦解齊楚聯盟的計策。以利誘瓦解齊楚聯盟,組建連橫,各個擊破。
-
4 # 朝史暮想
戰國曆史上,山東六國一共有五次合縱伐秦。我們先看看具體情況:
第一次,秦惠文王時期,公孫衍發起,趙,魏,韓,燕,楚五國連同義渠國伐秦。義渠國大敗秦軍,秦軍於函谷關大敗五國聯軍。
第二次,秦昭襄王時期,孟嘗君發起,齊,魏,韓三國伐秦。秦軍大敗求和。
第三次,秦昭襄王時期,蘇秦發起,趙,魏,韓,燕,齊五國伐秦。未戰,秦國求和。
第四次,秦莊襄王時期,信陵君發起,趙,魏,韓,燕,楚五國伐秦。秦軍堅守函谷關,聯軍撤退。
第五次,秦王政時期,龐曖發起,趙,魏,韓,燕,楚五國伐秦。聯軍敗。
我們從五次伐秦之戰可以看出,秦國真正兵敗只有一次,其餘要麼是聯軍失敗,要麼秦軍堅守,要麼秦軍主動認慫求和。
為什麼會有如此局面?
其一,函谷關之於秦國的重要性古代處於洛陽至西安故道中間的崤山至潼關段多在澗谷之中,故稱函谷。戰國時秦孝公從魏國手中奪取崤函之地,在此設定函谷關。函谷關易守難攻,是古代著名的“百二雄關”,即兩人駐守就能防備一百敵軍。
五次合縱伐秦之戰中,第一次,第四次,秦軍皆是以函谷關擋住了聯軍。
其二,秦國的務實主義第三次的合縱伐秦,是由於當時秦齊兩國互帝。其實就是秦國承認齊國是東帝,齊國承認秦國是西帝,就是互相承認對方在國際地位和權益。但是齊國坑了秦國,轉眼就不幹了,還加入合縱攻秦。
面對聯軍的來勢洶洶,秦國綜合利弊,果斷認慫,歸還了部分原先屬於趙,魏兩國的城池,並且表示取消帝號。合縱之勢自消。
其三,秦國能準確地把握六國心理,並且巧妙利用山東六國一次次的合縱伐秦,其實心裡面的心思反而簡單。
一則,怕秦國勢大,需要敲打削弱。二則,想以最少的代價獲得撈點好處。
秦國巧妙地運用了這種心理。比如第五次,秦國就集中優勢兵力,首先突擊楚軍。楚軍兵敗,接著就馬上撤軍。其他諸國看楚軍一撤軍,生怕自己會被落在後面被秦軍單獨修理,馬上也快速撤軍。
其四,六國外交混亂,互有利益瓜葛,人心不齊雖然是幾個國家合縱伐秦,但是每次各國的目的不一樣。有的是真的想削弱秦國,有的是想撿便宜,有的是被迫入夥,只出人不出力。這就導致聯軍很難在整體協調的軍事指揮下統一行動。
六國之間各有恩怨,都想保留實力,做最後的贏家。怕自己一旦實力受損,很容易被其他國家咬一口。這樣的心理,如何能團結一致對抗強秦。
其五,秦國強大的造血能力戰國七雄,以秦國的商鞅變法最為徹底,推行最為堅定。因為秦國的政治體制和戰爭機器,是最先進和高效的。再加上有安定的後方,固定的產糧區,秦國的造血能力不是其他六國可以比擬的。即使受到挫折,秦國也很快能恢復過來。
這就是為什麼雖然有幾次合縱伐秦之戰,但秦國依然不能被削弱,依然挺立在那,而六國卻越來越亂,人心越來越散,實力越來越弱。
回覆列表
其一,在這一時期的政治局勢是比較亂的,各個國家都想統領其他國家,雖然這些國家在外部的軍事上看著已經達成合作,是一股強大的力量,但是在政治以及經濟利益等方面是有很大差異的,也很難行成真正的統一,真正打起仗來,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想讓自己國家計程車兵衝在最前面做替死鬼,所以這對於秦國而言,是最好的容易各個擊破的機會,六國沒有實現真正意義的統一,就很容易被秦國擊破。
其二,在這種嚴峻的局勢下,秦國也積極尋找良好的應對措施,去適當結交一些外部力量,而六國合縱局勢卻在逐步瓦解,在大大小小的合縱之戰中,秦國的實力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而其他國家卻受到重創,這對於秦國獲勝也是極為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