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朝史暮想
-
2 # 長安百曉生
孔孟的思想註定了他們不會在那個時代被重用,亂世裡儒家那一套行不通。
孔孟的思想是儒學,是周禮,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麼地位的人就該有什麼樣子,同樣的諸侯王你就得有諸侯王的樣子,你得向周王低頭,你得承認周王才是你的老大。
春秋戰國是個什麼時期?大家思想開始噴發的時期!因為大家發現以前那一套好像沒有那麼“正確”。周王室好像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周禮不遵守好像也沒什麼關係。大家都在想,這個世界的核心思想該是怎麼樣的。
這個時候窮兵黷武的法家來了,法家沒有那麼多規矩的,能凝聚起來力量就可以了。戰國早期戰爭是隻有貴族才可以參加的,平民和奴隸沒有資格,戰爭規模不大,也基本不以殺人為目的,彰顯出我比你正統,地位比你高就行了。
法家不是的,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家都給我上,戰爭規模無限擴大。而且這不可逆,就像原本大家說好了打架只用拳頭,突然有人動刀了,你用不用?你還是掄起拳頭上嗎?可以,也確實有這麼些規矩的捍衛者,不過他們都被滅國吞併了。
在那個時代,所有的王都想盡辦法提升自身的實力,而不是講規矩認大哥,孔孟之道自然不可能被官方接受。孔孟之道的春天必定是在天下大定,統治者想穩固自己地位,加強百姓精神控制的時候才會出現。
這不,漢武帝蕩平四海,橫掃八荒後立馬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他已經是全天下最厲害的那個君了,那也是時候讓大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了。
-
3 # 猛哥厲史
春秋時期,從奴隸向封建社會進步的歷史關頭,孔子卻頑固的要“克已復禮”,逆歷史潮流而動,得在什麼樣的君主那能得到重用?
比如晏嬰對齊景公說:“您萬萬不能重用像孔子這樣的儒生。這個人傲慢而自以為是,所以,您不可以他用來教導百姓;這個人喜好禮樂對百姓寬緩,所以您不能讓他親自治理百姓;他好修身從命,但是作實際工作就不成了,不能勤於職守;他主張厚葬,破費民財,使國家貧困;他太重視喪儀了,結果父母死了,他讓人家一直在那兒守孝,長久地讓人家處於哀念當中,這簡直是枉費時日,這樣的人,你不能讓他作父母官。其實,德行修養最難的在於內心,但是這些儒者只注意修飾外表,所以你看吧,一個個的服飾奇特;過分注重容儀舉止,天天滿口規矩套子,是不能引導眾人,教化萬民的。自從大賢之人死之後,周王室就衰落了,禮儀的細則更加繁瑣,百姓的行為卻日益澆薄,世風日下;歌舞禮樂沉悶繁冗,而世間的道德日漸衰微。現在孔子想用用盛大的歌樂來使世風日趨奢靡,用絃歌鼓舞來聚集眾人,用繁瑣的上下尊卑進退的禮儀細節、以步趨的莊敬來使百姓效法。他們博學切不能於世為法,思慮勞頓卻不能於人民有所補益,讓老百姓們不堪其煩,你就是有翻一倍的壽命,也學不完他們說的那些禮教啊,人活半輩子了都難已搞清楚他們提倡的那一套繁文縟節,老百姓積蓄的財產還不夠他們提倡的禮樂的挑費呢。他們用繁飾邪術以蠱惑世上的國君,盛為聲樂來愚弄百姓。所以,他們的主張,您不能示範於世;他們的學問,您不能用來教育人民。”
晏嬰這些話可以說句句打重了孔子所代表的儒家學說的軟肋,歸納起來就是儒家屬於天橋的把式——說的多練的少,話都說的很好聽,但到事兒上就夠嗆了。從這一番言語當中,我們能夠看出,作為一位治世之能臣、愛民之清官的晏嬰對當時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不屑。
晏嬰這番話,給儒家打擊是很大的,他們很難去辯駁——你是不是滿口忠君愛國,但又四處遊說?你是不是扯著孝道的大旗,非讓人家居喪三年,而且啥事兒都不能幹,臉上還得帶著憂愁的神色?你愛民,你說政在節財,你真節了麼?不,如果節約跟你的禮制發生衝突的時候,你首選禮制……這番話可把儒家罵苦了,以至於後世的儒家大部分採取規避這個事件的做法。但同時,滿大街宣揚晏嬰嫉賢妒能、排擠孔子,壞了孔子的好事。
回覆列表
但是為什麼孔子的學說卻沒有得到諸侯國統治層的重視?
動亂的時局,激進的思想學說總是被偏愛這個其實好理解。越是動盪不安的時候,人心思變的欲求就越旺盛。這個時候,一些激進的,極端的學說往往都非常有市場,而一些溫和的學說,往往就不怎麼被認同。
孔孟之學,當時還沒有形成後來的儒教體系,純粹意義上的“仁政”,“重民”的思想,在統治者看來過於溫和。而法家的學說,兵家的學說,則激進和務實很多,所以比較容易被統治階層接受。
純粹的孔孟德行的約束,沒有強大的威懾力諸侯國要的學說指導,前提是治國,強國。當時的孔孟之說,雖然也規劃了治國藍圖,但是絕大多數的教義是建立在君王,統治者自身德行的自律上的。這個就知易行難了。需要統治者去壓抑自己部分的欲求,從而還利於民。好,就算這個諸侯國的國君能做到,並且堅持下來了,但是如何能保證其他諸侯國的國君也同樣遵守?
這個尷尬的處境就是,按照孔孟之說去治國,即使自己能做到,但是別人做不到,就很容易被別人欺負。而孔孟之的治國藍圖需要長期的踐行才有效果,這個不就是示弱於人嗎?弱後就要捱打啊。
春秋戰國的整體格局是爭霸到大一統,富國強兵才是王道周王室日漸衰微,諸侯國們是今天這個稱霸,明天那個問鼎,好不熱鬧。爭霸的資本就是富國強兵。從這個意義上來,孔孟的學說,過於溫和,與法家的思想相較,過於理想化,遠沒有法家來的務實和效率。
其他學說的打壓孔孟的學說有一箇中心的思想,就是法古,崇尚周禮。而世界是在不斷變化的,以前的那一套明顯跟不上現在的發展節奏。大家想得是如何改變,孔子卻到處去兜售周禮的完美,這套東西明顯不合時代發展節奏。比如法家就表示要順應潮流的改變,做出符合現在利益的改變,這和孔孟之說明顯相悖,法家一旦取得政治話語權,自然會打壓孔孟之說。
孔子雖然徒弟眾多,但是真正屬於頂級人才的卻幾乎沒有孔子的學說當時影響其實也是非常大的。孔子門徒眾多,但是真正能夠達到頂級人才的,卻微乎其微,幾乎沒有。
純粹的孔孟之說,施行的前提是大一統的王朝這個不好多說,但是懂的人自然懂。可以對比下漢代和宋代對儒家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