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模小范創業
-
2 # 真相很簡單
國學,顧名思義,廣義應是指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狹義應指國家認可並指定推廣意義的學術。儒學,在中國歷史上常常就是國家指定學術,因此,處於中國文化的核心地位。它不止體現在官方,不只是科舉,而是由此構建起整個社會結構,全民遵循其社會規範和社會價值,在日常生活中貫徹。遇有衝突與糾紛,它是基本的判斷標準。今天說的道德,公序良俗等,在古代基本就是儒家的價值標準。但是,中國文化具有相容性特徵,從古至今一直兼收幷蓄,因此,儒學雖核心,卻不是全部。
-
3 # 一品陰陽師
國學,簡言之,是中國自有的文化和學術的總稱。今時而論,乃是傳統的中國文化及諸門學術內容。
嚴格來說,其涵蓋了自先秦至明清的諸門學術和歷代史學。而今僅是為方便區別西方學術而泛指的中國傳統文化。
國學一詞,是中國傳統各流派學術及文化的綜合體,而非單一的某個流派。
儒學謂何?
先秦諸子百家學說之一,由孔子創立,它是中國自古至今影響最大的學術流派,以致讓世人產生錯覺,誤以為儒學與國學可劃等號,而不知有他。
儒學思想內容豐富而繁雜,包括先秦典籍精華、孔子的仁禮思想等諸多學術支點。通俗而言,儒學是一種學說,一種信仰。孔子創立的儒學總結、概括和繼承了此前各代的尊尊親親文化,藉此作為基礎,從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
故而,儒學是眾多中國傳統學術文化之一,而非全部,亦非大部。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知道,國學包括了儒學這一部分,而儒學卻代表不了國學。
這即是他們的內在關係!!!
-
4 # 是落落吖
國學涵蓋所有傳統文化的精髓,而儒學只是國學的一個學派而已,自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學,千百年來都以儒家學說作為指導思想,如果單純的從學說的角度來看,儒、道、佛、法各有所長,而且從古自今的統治者多數都是披著儒家“仁愛、中庸”的皮,行的卻是法家“苛政、嚴刑”。儒家學說之所以在國學中的地位有增不減,更多的是他的學說能夠被統治階級所接受,如《論語》言:“民可使為之,不可是由之”典型的愚民,以仁愛,中庸,忠孝教化百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有助於革新社會風氣,洗滌人心的,對社會的和諧有很大的幫助,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崇古不創新,一味的守舊,空談理論忽視了對自然科學的重視,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對社會向前發展的貢獻有待商榷。因為自孔孟之後的儒學已經被後世統治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做了不少的改動,已經喪失了儒學的基本。比如《論語》開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朱熹一直註解的“習”做“溫習”講,就是說學過的東西時常拿出來溫習,是很快樂的事情,單單這一點就已經誤人子弟了,結合《論語》其他篇章或者《史記》《莊子》中對孔子的記載,他絕不是一個只知道閉門讀書,高談闊論的人,更不是把讀過的書再一遍又一遍的讀,如果嚼甘蔗般。一定是“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強調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所以這個“習”字不能單單理解為溫習,還應該有“練習,實習”的意思,即“學以致用”。從宋朝以後,尤其是朱熹、二程對儒學進行曲解之後,讓儒家學說上升到了一個神聖的高度,脫離了一個學說應有的軌道,即:指導和引領社會進步。他們的曲解讓世人仰視儒家,把它當成一種精神糧食,從而造成整個社會風氣食古不化,愈加封閉,保守。結合其他學說來看,一個社會的進步需要多種思想的碰撞,而不只是崇尚哪一派。
國學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總稱。儒學是諸子百家之一,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儒學的創始人是春秋時期的魯華人孔丘。漢代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後,儒學成為為封建帝王統治的主要學科。隋唐推行科舉制度以後,到了宋代以儒學為主要內容的八股文成為封建王朝開科取士的主要學科。儒學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延續了2000多年。
因此儒學在國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就不難理解了。並且儒學中關於為人處世的道理恰恰是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所缺乏的。要了解國學,掌握好儒學是基礎。
研究中國之學,即是國學。國學一詞源自上世紀二十年代,目前國學已成專門之學問,國學研究物件主要是儒學,先秦時代的諸子百家思想也屬國學的研究物件,凡舉經史子集,都是國學的範疇。經過近100年的發展,國學的方向和研究方法得以拓展, 對中國的語言文化、文學、歷史和風俗習慣的研究都涵蓋其中。近年來,國學也成為弘揚民族精神,保護傳統文化精髓的思想武器,受到社會各階層的普遍關注。
儒家學說,亦稱儒學,起源於東周春秋時期,和“道家”、“墨家”“法家”“陰陽家”等諸子百家之一,漢朝漢武帝時期起,成為中國社會的正統思想,從孔子算起,綿延至今已有兩千五百餘年的歷史了。隨著社會的變化與發展,儒家學說從內容、形式到社會功能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與發展。如果對儒家學說的內容、形式和社會功能等進行綜合的宏觀考察,有些人認為中國儒學有四個比較明顯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
可以說儒學是國學的代表,國學涵蓋了儒學.
-
5 # 一起三八說
國學的概念,始於晚清民初,相別於“西學”等提法,由反思中國落後捱打是讀死經、不科學、反民主等原因的有識之士逐步提出、定調。是接觸了西方思想、學術的人,對之前傳承並控制中國二千年以上的文化遺留,從揚棄的角度,就願意保留、傳承的部分,做出的內容歸納。
儒學,儒家之學。在二千多年的中國封建一統的歷史中,儒學深度影響著中國的歷史程序,形成了中國的國民性,既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又不斷改造中國的文化。
國學興,能救國?能先進?歷史已證明!未見腐儒說退惡敵,奴才捨身取義,弓馬敵過洋槍。反倒是自吹“厲害了”,被人打臉。
-
6 # 業餘書法愛好者
國學涵蓋所有傳統文化的精髓,而儒學只是國學的一個學派而已,自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學,千百年來都以儒家學說作為指導思想,如果單純的從學說的角度來看,儒、道、佛、法各有所長,而且從古自今的統治者多數都是披著儒家“仁愛、中庸”的皮,行的卻是法家“苛政、嚴刑”。儒家學說之所以在國學中的地位有增不減,更多的是他的學說能夠被統治階級所接受,如《論語》言:“民可使為之,不可是由之”典型的愚民,以仁愛,中庸,忠孝教化百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有助於革新社會風氣,洗滌人心的,對社會的和諧有很大的幫助,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崇古不創新,一味的守舊,空談理論忽視了對自然科學的重視,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對社會向前發展的貢獻有待商榷。因為自孔孟之後的儒學已經被後世統治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做了不少的改動,已經喪失了儒學的基本。比如《論語》開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朱熹一直註解的“習”做“溫習”講,就是說學過的東西時常拿出來溫習,是很快樂的事情,單單這一點就已經誤人子弟了,結合《論語》其他篇章或者《史記》《莊子》中對孔子的記載,他絕不是一個只知道閉門讀書,高談闊論的人,更不是把讀過的書再一遍又一遍的讀,如果嚼甘蔗般。一定是“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強調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所以這個“習”字不能單單理解為溫習,還應該有“練習,實習”的意思,即“學以致用”。從宋朝以後,尤其是朱熹、二程對儒學進行曲解之後,讓儒家學說上升到了一個神聖的高度,脫離了一個學說應有的軌道,即:指導和引領社會進步。他們的曲解讓世人仰視儒家,把它當成一種精神糧食,從而造成整個社會風氣食古不化,愈加封閉,保守。結合其他學說來看,一個社會的進步需要多種思想的碰撞,而不只是崇尚哪一派。
-
7 # 明鑑認知學苑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國學,國學的範疇。國學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有著多種解釋的可能,還有廣義狹義之分。籠統地講國學是全部中國傳統文化的積累。狹義地講是指儒釋道三家。儒學作為其中之一是長期佔據中國古代主流意識形態的思想。
-
8 # 甘肅張若楠
國學涵蓋所有傳統文化的精髓,而儒學只是國學的一個學派而已,自西漢罷黜百家,獨尊儒學,千百年來都以儒家學說作為指導思想,如果單純的從學說的角度來看,儒、道、佛、法各有所長,而且從古自今的統治者多數都是披著儒家“仁愛、中庸”的皮,行的卻是法家“苛政、嚴刑”。儒家學說之所以在國學中的地位有增不減,更多的是他的學說能夠被統治階級所接受,如《論語》言:“民可使為之,不可是由之”典型的愚民,以仁愛,中庸,忠孝教化百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有助於革新社會風氣,洗滌人心的,對社會的和諧有很大的幫助,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崇古不創新,一味的守舊,空談理論忽視了對自然科學的重視,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對社會向前發展的貢獻有待商榷。因為自孔孟之後的儒學已經被後世統治者根據自己的需要做了不少的改動,已經喪失了儒學的基本。比如《論語》開篇:“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朱熹一直註解的“習”做“溫習”講,就是說學過的東西時常拿出來溫習,是很快樂的事情,單單這一點就已經誤人子弟了,結合《論語》其他篇章或者《史記》《莊子》中對孔子的記載,他絕不是一個只知道閉門讀書,高談闊論的人,更不是把讀過的書再一遍又一遍的讀,如果嚼甘蔗般。一定是“遠取諸物,近取諸身”強調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所以這個“習”字不能單單理解為溫習,還應該有“練習,實習”的意思,即“學以致用”。從宋朝以後,尤其是朱熹、二程對儒學進行曲解之後,讓儒家學說上升到了一個神聖的高度,脫離了一個學說應有的軌道,即:指導和引領社會進步。他們的曲解讓世人仰視儒家,把它當成一種精神糧食,從而造成整個社會風氣食古不化,愈加封閉,保守。結合其他學說來看,一個社會的進步需要多種思想的碰撞,而不只是崇尚哪一派。
-
9 # 源本西毒
國學其實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即凡是我華夏文明傳承至今的,具有建立在方塊字基礎上的價值觀和哲學精神的學問彙總。
這些學問包含的流派太過浩大,無法一一指出,就說一些主要的,首推儒學,夾雜一些黃老。
因為從漢開始,儒學一直被統治階級推崇,作為管理國家的一種主要學派。
儒學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各個時期的國家管理階層的需要,又吸收了法家、兵家、墨家等等其他學派的思想及學問。
所以,單從題面上來看,華夏文明的國學基本上是搭建在儒學框架上的。
-
10 # 18973011324
國學包括一切古今中外的學問,是全集。儒學是人道學說,是燦爛古文化之中的瑰寶,屬於中國文化的子集。我可以大言不慚的說,誹謗儒學的都是不通七道靈魂文化的生命體。仙道,聖道,人道,獸道,鬼道,妖道,魔道。道不同不相為謀。
-
11 # 使用者2590268727864
近年來,一夜之間許多城市多了許多國學經典誦讀、國學培訓。去過很多家瞭解過,基本所說的國學誦讀都是在讀詩經、論語、大學等儒家經典。有的甚至只是讓孩子大聲的讀出來而不講解其中的意思,問起來有的就會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有些盲目。
儒學形成於春秋時期,是當時各種思想學術流派(諸子百家)中的一支,孔子創立,孟子發展。漢武帝時期順應皇權統治的需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鉗制其他學術思想。一直到宋朝時全面上位,成為統治中國近兩千年的學術思想,到現在都有一定的生命力。
國學一詞,源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儒學是國學的最主要部分,到現在依然是。儒學的統治太根深蒂固了。已經融入了你的語言,你的生活習慣乃至你的行為準則。儒學的一家獨大和其重視道德倫理教育和人的自身修養的思想是分不開的,這是我們什麼時代都要提倡的。
儒學是國學的重要部分,但並不是唯一的,先秦的諸子百家思想也屬於國學範疇。法家的以法治國,“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道家的“無為而治”。墨家的“兼愛非攻”等都有其鮮明的思想主張。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國學應該囊括更多的方面,中國的文化其精華都應該是國學,像中醫、國畫書法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等。
國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對文明的傳承有著重要的作用,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文化。其對生活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在學習研究國學過程中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對照借鑑各種思想學術,融會貫通。更好的瞭解與傳承中華民族文化。
回覆列表
儒學與國學有著怎樣的內在聯絡?
國學是以儒學為主體的。儒學和所謂“國學”的關係,是主體部分和整體的關係。
“國學”的出現是在民族文化受到極度擠壓的情況下,一些學人在傳統文化前加上了一個增強民族認同的“國”字而形成的。因此,“國學”就是傳統學術的一個別稱,但裡面瀰漫著一些悲慘和無奈的味道。
而在傳統學術中,儒學毫無懸念的是這個文化的主幹部分。自然地,儒學也就成了所謂“國學”的主幹部分。因為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統治階級思想就是儒教,幾經變革,為何保留至今,一面是革新的物件,一面是維護秩序的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