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579908872406
-
2 # 手機使用者57918621226
部落是由有共同血統的氏族組成。
部族:指氏族和部落之後、現代民族以前的處於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的民族共同體。與氏族和部落不同,部族已不再以血緣為聯絡,而是以地域為聯絡並建立在私有制基礎之上,內部已出現階級對抗和人剝削人的現象。關於部族一詞的涵義和用法,中國學術界尚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為,在民族共同體發展過程中不存在部族這一型別,民族是由氏族和部落直接發展而成的;一種認為,部族是民族共同體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歷史型別,是客觀存在。
氏族:原始社會中以相同的血緣關係結合的人類社會群體,其成員出自一個共同的祖先。大約產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晚期。他們往往用一種動物或植物作為本氏族的圖騰標記。在氏族中,婚姻有一定的規定,禁止長輩與晚輩之間的通婚,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間的婚配,甚至禁止與母方最遠的旁系親屬婚配。氏族成員的地位平等,集體勞動,平均分配,財產共享。公共事務由氏族首領管理,重大事務由氏族成員組成的氏族會議決定。氏族社會先後經過母系氏族社會、父系氏族社會,大約在銅石並用時代由於私有制的發展而解體。氏族是相信有共同祖先的一群人,一般具有共同的圖騰.
部落一般指原始社會民眾由若干血緣相近的宗族、氏族結合而成的集體。形成於原始社會晚期(即新石器時代的中期和晚期)。有較明確的地域、名稱、方言、宗教信仰和習俗,有以氏族酋長和軍事首領組成的部落議事會,部分部落還設最高首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