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天雲

    根據《象形字典》的解釋:“需”是“濡”、“偄”、“儒”的本字。“需”的本義是表示一個人腋下、腹背出汗,形容體虛盜汗,軟弱無力。

    當“需”的“體虛盜汗”本義消失後,篆文再加“亻”,另造“儒”代替。

    許慎《說文解字》:“儒,柔也。術士之稱。”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儒,柔也。儒之言優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儒以道得民。……儒有六藝以教民者……師儒,鄉里教以道藝者。按六藝者,禮樂射御書數也。周禮謂六德六行六藝曰德行道藝……”

    也就是說,周代進行社會化傳統教育,用的正是五經“《詩》、《書》、《禮》《易》、《樂》”,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六德“仁、義、忠、智、信、聖”,六行“孝、友、睦、姻、任、恤”。而“儒”,正是用王道、禮樂、典籍去濡潤教化民眾、教民以藝、導民以義的人。

    可見,“儒”的本義是體虛盜汗,軟弱無力,引申為平易的、溫和的、柔和的,借指提倡溫和仁治的孔孟學說和精通詩書禮樂、溫文仁厚的讀書人。

    劉歆在《漢書·藝文志》中,這樣分析各家各派的歷史起源:“儒家者流,蓋出於司徒之官。助人君,順陰陽,明教化者也。遊文於六經之中,留意於仁義之際,祖述堯舜,憲章文武,宗師仲尼,以重其言,於道最為高。孔子曰:‘如有所譽,其有所試。’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業,已試之效者也。”

    在劉歆看來,儒家這個學派,大概出自於古代的司徒官,他們幫助國君,順應自然,宣明教化。

    學界通常認為,在周朝前期的社會制度解體以前,官與師不分。也就是說,某個政府部門的官吏,也同時就是與這個部門有關的一門學術的傳授者。這些官吏,和當時封建諸侯一樣,也是世襲的。所以當時只有“官學”,沒有“私學”。

    後來,隨著封土建國制度的解體,貴族的教師們,甚至有些貴族本人,他們已經喪失爵位,但是熟悉典籍,流散在庶民之中,他們這時靠教授典籍為生,還靠在婚喪祭祀及其他典禮中“相禮”為生,這也就是《說文解字》中所說的“術士”,這一種人就叫做“儒”。

    至於“儒家”的“家”,是指學術派別而言的,比如,先秦時期還有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等等,所謂百家爭鳴,講的就是這個意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用的醫用面膜,去痘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