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薇的深度文藝之旅
-
2 # 你不知的歷史
我覺得應該是徐福吧。
首先,經過考證,徐福這個人是真實存在的,他的故鄉是今天江蘇省連雲港郊外的徐阜村。徐福可是個聰慧過人且大膽細心的人啊,因為他當過“方士”,所以秦始皇找過他讓他去求長生藥。
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福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徐福得此命令後,就帶領大隊人馬,乘船出海,但是多次出海,用了好幾年時間,都毫無結果。
9年以後(前210年),秦始皇再次東巡又找來徐福,徐福怕秦始皇怪罪,就詐稱海中的大鮫魚十分厲害,船隻難以靠近仙山取藥,須派善射者同去,射殺鮫魚,才能上岸求藥。於是秦始皇再次派徐福攜帶童男童女以、百餘技師以及武士、射手數千人,裝帶五穀種子、淡水等,入海去仙山求藥。
但是徐福東渡依舊沒有獲得“不老藥”,卻在登陸後發現了“平原廣澤”(即日本九洲)。長生不死之藥沒找到,返回恐遭殺身之禍,便長居於此,不再復返。徐福等人在九洲島等地向日本土著民族傳播農耕知識和捕魚、鍛冶、製鹽等技術,還教給日本人民醫療技術等秦朝先進文化。
1975年,“香港徐福會”成立。日本昭和天皇的御弟三笠宮在賀詞中動情地說:“徐福是我們日本人的國父。”史料記載,從宇多天皇到龜山天皇,由日本天皇主祭徐福達80多次,直到明治維新才停止。
不管徐福和日本人有沒有巨大關係,但是,徐福曾東渡日本,成為最早的中日文化交流使者,這倒是千真萬確的。而且,目前在日本許多地方,至今還儲存了很多徐福的遺蹟,如徐福登陸地、徐福冢、徐福井、徐福祠等。
由此可見,徐福在日本人心中還是有地位的。
-
3 # 歷史三日談
也就是說在日本人眼裡,徐福早已超過了他本身多包涵的意義,是被當做日本的先人存在的,因此也就可以享受最豐盛的貢品。
再說楊玉歡,普遍在人們的理解,唐玄宗西逃,後宮妃嬪不便攜帶的,統統留在了長安城,尤其是楊貴妃這種在日本人心目中地位頗高的女神。估計楊玉環的美貌在日本人譴唐使中間,議論評頭論足的要數最多了吧。
再說武大郎,武大郎以其骨骼精奇短小精悍被當做日本人的祖先,當然這也不能怪日本人認武大郎作父,實在是不知道先人是誰的日本人,武大郎太符合他們先人的標準了。
但要說徐福、楊玉環以及武大郎三人有關與日本的關係,第一個要排除的肯定就是武大郎是日本人的先人這個說法,肯定假的,因為早在新石器時代,日本的就已經有人類活動。
當然,楊玉環也死在了馬嵬坡,沒能再生出一個日本民族出來,可信度最高的就是徐福是日本人的祖先,當然,不是全部,而是日本人眾多祖先裡的一個!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一年前在日本,我曾和三個玩得還不錯的日本朋友聊過這三個人,其中兩個還是學生,一個在銀行工作,三個人都居住在東京的水泥森林裡,對於這些都是一般性認識,當時他們給我的答案都是清一色的統一:
當然是楊玉環啊,她可是我們心中的神!她的美可是和小野小町不分伯仲呢。徐福是祖先了,可離神還是有點遠,嘻嘻。
而關於武大郎,他們都不太瞭解,我自知不是褒義,也就沒有再深談下去。
所以按照這些對話,我可以進行由高向低的排名是:
楊玉環、徐福、武大郎。
那麼為何會有這樣的排名呢?我覺得解釋一下他們三個人和日本的淵源,原因也就一目瞭然了。
徐福是因為當年遵秦始皇之命,帶著三千童男童女去尋找海外仙山,給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雖然後來沒找到,也沒有回來。很多人就認為徐福當時就是去了日本,三千童男童女就是日本人的祖先,徐福自然是其中之一,同時也是日本人的大功臣。
武大郎出自《水滸傳》,是武松的哥哥,但是身材矮小,相貌也不夠英俊,後來不僅被人戴了綠帽子,還被害死。這裡帶有貶義,是在嘲笑日本人的個子和武大郎差不多,十分矮小。
重點說一下楊玉環。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楊玉環很美,可是美得壞了唐朝的國運,美成了紅顏禍水,終究還是沒那麼討喜的。但是日本人可沒有這麼想,她的名氣遠遠高於在中國,是日本人最熟悉的兩個中國古代人物之一(另一個是孔子)。在日本人心中,楊貴妃和埃及豔后、日本平安時代的小野小町一樣,並列世界歷史中的三大美女。在他們眼中,中國四大美人可能除了楊玉環以外,都是擺設。
那麼楊玉環是怎麼成為日本的超級網紅的呢?主要是因為第一推手白居易的功勞。日本人最喜歡的詩人可不是李白杜甫,而是白居易。平安時代是日本古典文學的黃金時代,在這一時期,白居易成為最受日本文人喜愛的大文豪,當時他的熱度絕對不亞於現在的流量小生,一些狂熱粉絲甚至將全身都紋上了白居易的詩歌。而其中高居榜首的詩,就是《長恨歌》了。隨著它的流傳越來越廣,女主角楊玉環就成了無數日本人心中的女神。日本人也喜歡美的東西,所以也沒道理不喜歡楊玉環。這也難怪別人覺得在電影《妖貓傳》中白居易其實也愛上了傾國傾城的楊貴妃。
除了中國推手的傾力推薦,日本本土作家也沒閒著宣傳。這個人是寫了《源氏物語》的紫式部。其中的男女主角桐壺帝和桐壺更衣就是參考唐明皇和楊貴妃塑造的。全書引用了白居易的詩句多達154處,可以說是白居易的真愛粉了。這本書在日本影響很大,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在日本也因此更加深入人心。
一個是神,一個祖先兼功臣,一個是貶義的凡人,自然日本會喜歡第一個。
至於可信度,我覺得徐福的可能性更大一點,畢竟史書中有所記載。武大郎我就不說了,空穴來風。至於楊貴妃,我覺得可信度不夠。楊貴妃沒有死而是去了日本,還是因為白居易的詩。《長恨歌》結尾中有一句;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緲間“。有許多學者認為這個仙山就是蓬萊,在古代就是瀛洲,即今天的日本。於是就有了楊貴妃來到日本的推斷。目前日本甚至還專門為楊貴妃修了座墓地,可見其地位之尊。
但是你想想出處不是史料,而是白居易的詩歌,詩歌本身就帶有一定的藝術性,想象和誇張都很正常,但如果作為史料,還是差了一點,可信度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