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悅紫砂文化
-
2 # 茶壽堂
收藏名家壺可不一件容易的事,首先必須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第二分價段(時期)清代的,民國的,現代的,第三瞭解各個時期名人的特點,手法,用料等情況,第四落款是否真實,各名家的黔印用法都有不同之處。要想了解這些情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多看,多比較,只要有一點與名家不相符都要一票否絕,我收藏紫砂壺四十餘年,積累了一點經驗,但也要慎重,高仿的壺很容易打眼,總之,多學,多看,多問,多請教。
-
3 # 手藝人愛生活
名家作品首先不能光看名!還是應該回歸到作品本身,迴歸到器!如果衝著名頭去,入手了有名無實的作品,有些炒作的好的可能短期來看能給你帶來名譽金錢上的收益,但那絕對不是長遠的!只有以優秀的作品為前提,加入作者本身的修為素養,以及市場對其作品和人品的一定認可度,那才是我們值得關注的名家作品!
-
4 # 傾緣紫砂
什麼叫名家紫砂壺?我個人認為一把好的紫砂壺,做工好,泥料好!有作者本人的特色在裡面,絕大多數人都喜歡的才是好壺,好作品,這樣的壺可以考慮買下,如果作者只有職稱,沒有水平,或者都是代工的壺,名頭在大也是沒用!因為都不是他本人做的壺了,你幹嘛要買呢!而且有的名氣大的所謂做壺的,每把壺風格都不一樣,那肯定有問題了,花再多錢,到最後大多數人都不認可,等於白買!為什麼人人都覺得顧景舟的壺好呢!因為以前顧老做的壺都是他親手做的,做的極好,多少年的手藝積累而成的!並不是靠現在所謂的名氣,職稱,獎項!這些東西的,只有他的壺可以稱之為傳世作品,所以一位好的做壺手藝人,首先要人品好,然後再談茶壺吧!人真實,壺也真實!這樣至少真!值得考慮!不然最好敬而遠之!
-
5 # 珍一文化
收藏名家紫砂壺,首先從泥形工款功五部門出手,分開來講,紫砂泥很貴,1.黃龍山封礦已久,正宗陳腐好泥料難求,看是不是原礦,2看壺的造型,造型是不是講究,是不是老師所擅長的,3.老做工是不是細心匠心之作,4.看看款是不是老師精品專用款,或者是不是老師款,5功力是不是足,是不是糊弄人的作品,就能審定是不是好壺。底槽清泥,黃金段泥,綠皮泥,朱泥都是紫砂泥中上品,只要陳腐30年以上,泥性尚佳。
備註目前市面上一次充好的紫砂壺居多,請大家慎重選擇,杜絕化工壺,為自己健康護航。
-
6 # 莊莊紫砂a
紫砂壺的本質是茶器,主要的功能就是用來泡茶。關於以下幾點,還需大家全面客觀去看待:
①紫砂壺收藏應講究“名人效應”。
實則不然,入手一把紫砂壺,並不能以職稱或收藏名氣簡單去判定,而應迴歸紫砂壺的本身。有些不知名的紫砂民間藝人的,泥料、做工都很不錯。一味奔著名頭去,入手了有名無實的作品,並無太多的意義。
②紫砂壺按名人“定價”。
紫砂市場紛繁雜亂,出現了許多模仿名家制品,偽造“大師壺”,“高工級”,“工藝美術師”之類的騙局不斷。倘若不具備紫砂相關的知識,是很容易入坑上當的。
職稱與作品沒有必然聯絡,職稱只能作為最後的參考,並不能代表藝術水準。新手朋友如果喜歡紫砂壺,但又不懂紫砂壺的情況下,選壺還是建議實用為上。因為有些壺炒作成升值或者保值,更多的是不良商家忽悠的噱頭罷了。
-
7 # 看不慣這黑暗的世界
【清道光時期玉成窯紫砂提樑壺珍品】#爆料#玉成窯被收藏界視為珍品,在中國紫砂發展史上佔有特殊地位,文人紫砂至梅調鼎時代已達巔峰。紫砂界曾有這樣的評價:“千年紫砂,綿延至今;雅俗共賞,文化先行;前有陳曼生,後有梅調鼎”。
回覆列表
怎麼購買名家紫砂壺?上門比線上靠譜多了!
為什麼不建議網上買名家壺?首先,紫砂壺作為一個茶具,網上的圖片容易精修,到手後會有略微差別,有完美主義的人會很介意。
其次,名家壺作為高階壺,先天條件就不適合走線上渠道。高價格、低貨量,這是和線上的運營模式相背離的。
你想想,作為名家壺,可能制壺者只做了幾把,你放在電商平臺上,賣完商品就下架了,店面內沒壺賣豈不是很尷尬?
還有就是,走線上模式很容易出現糾紛。比如你買一把名家壺,到貨了不滿意退貨了,到了商家手裡壺碎了怎麼辦?你有理也說不清,畢竟價格也是不便宜的。
為什麼選擇線下主動上門購買?市場的收藏熱升溫(畢竟都是小康水平,手裡都有點餘錢),加上近幾年拍賣會上的驚天價格也著實嚇到了一眾的投資者。
像顧景舟大師的壺最高拍賣出9千多萬的價格,也是讓人驚歎不行。
市場的熱捧就導致冒充仿製的橫行,可能2000元的紫砂壺不是大師壺,也有可能20000元的壺也不一定是大師壺。
想要區分真假也是有一定的難度,要是作為投資者,而不是深入瞭解的壺友,沒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是很容易受騙的。
所以初期的收藏最好是上門找制壺者本人,這樣就可以避免一部分的問題。
如何鑑別古壺?收藏紫砂壺,除了近代的,也有不少久遠的紫砂壺,那怎麼分辨這些古壺呢?
識別古壺需要深厚的壺史和當時的人文典韻,非專業人士真的很難識別,但瞭解一些皮毛也是有利無害的
1、明清時期
明代的壺大多造型古樸,裝飾較少,沒有過多的刻繪雕琢;清朝的的壺造型豐富,注重裝飾,詩詞書畫刻繪較多。
2、民國時期
民國之前的壺出水孔大多都是獨孔的,民國之後才出現多眼網孔。而之後的外銷流行才出現球孔、扁球孔的網孔。
每把壺都有其創作的人,像曼生十八式,如“題壁壺”就是顧景舟大師創制的,顧景舟之前的年代是沒有這種壺型的。
4、泥料
像天青泥是清朝後期才開發出來的,而民國綠是民國時期才有調製的。而且古時因為工具的原因,泥料都偏粗大,而近代的泥料都是偏精細。
5、其他
明末才出現印章款識,且明代多以竹刀作為雕刻。其次就是流傳越久的壺包漿也越發深沉,與壺身為一體,吸附性強。
收藏這種東西需要眼力勁,也很容易打眼。要對泥料、工藝、文化底蘊有一個清晰的認知,當然做到這樣,也不敢打包票說萬無一失。
總結一句話就是,收藏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更多紫砂壺相關知識,請關注@古悅堂旗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