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浮生陸記
-
2 # 麥穗日記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是以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為素材,詳細的記敘了一個原本生活安逸、擁有財富和地位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突然對繪畫著迷,拋棄妻子和孩子,自願淨身出戶,離開倫敦,去了另一個陌生的地方,忍耐了孤苦伶仃,忍耐了貧窮無助,忍耐了在死亡的邊緣徘徊,卻還是不願意回到生活優渥的妻兒身邊,最後他選擇和救他一命的恩人一起生活,卻隨著自己的自由佔據了恩人的妻子,之後又帶著自己月亮般的夢想,隱居一片荒野中,和喜愛的女人結婚生子作畫,不受世人打擾。
很多人說斯特里蘭德是一個真正把自己生命的價值融入自己喜愛的事情之後,不斷地用孤獨的自由注入新鮮的活力,直到他從一個繪畫小白變成了一個真正了畫家。
確實,毛姆筆下的主人公是擁有月亮的人,也是從不會想起六便士的人。
斯特里克蘭德作為主人公,他本身就是一個令人羨慕的人,擁有優渥的生活環境,有著善解人意的妻子,可愛乖巧的兒女,但是他卻時刻想著自己的月亮。當自己對妻子和朋友提起這個月亮的時候,遭到的是一頓嫌棄和質疑,總覺得是在痴人說夢。
文中說:“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顯然,他是特殊的那個人,這個特殊的人該是看透了生活的本質,才會選擇追求自由。在他走之後,他的妻子並沒有顯得十分難過,反而只是為了保證自己在富貴鄉紳眼中的形象,對外汙衊自己的丈夫只是一時興起,玩玩而已,卻沒想到,這一玩兒,就和家庭永不相見。斯特里蘭德知道自己的妻子愛的不是自己,而是地位和金錢,所以他選擇了自己愛的藝術,放棄一切去追求月亮,再也不會記起那個讓自己傷心的六便士。
自從選擇月亮之後,便再也不會顧忌他人的感受
斯特里克蘭德在流落在破房子裡之後,一直被德克關注著,這個德克仿若是作者毛姆一樣,不管斯特里蘭德做什麼,都會得到德克的寬恕,並且在他落魄的時候,貧窮的時候,總是第一個伸手給予幫助,甚至在後來,自己的妻子與斯特里克蘭德相愛,在自己的家裡恩愛有加,德克都願意寬恕斯特里蘭德,並選擇淨身出戶,把自己的家產和房子都饋贈給這兩個人,隱藏在其他角落,靜靜看著他們兩個人生活。
可是,斯特里蘭德只是在身體上發生了寂寞,單純的德克妻子以為生活的安定將從斯特里蘭德的病痊癒之後開始,卻沒想到,在德克妻子把自己照顧好之後,選擇離開,繼續追尋自己的月亮,德克妻子覺得自己失去了丈夫,失去了生活,便選擇自殺來終結自己的兩段愛情。
在看到這一個情節的時候,我只覺得毛姆的筆觸很殘忍,殘忍到讓主人公去破壞恩人的家庭,甚至造成了家庭悲劇。殊不知,我卻忘記了一個對藝術瘋魔的人在沉浸於自己所摯愛的事物之後,只想著周圍的事情能不能幫助自己的藝術成長。而德克妻子就是那個不斷幫助自己的藝術成長的人。
在德克妻子照顧斯特里蘭德的時候,他盡情的作畫,創作出的畫作讓德克又一次沉淪,沉淪於畫作的精髓,甚至希望社會上的有關人士關注這些畫作,關注這個有天賦的畫家。
追求月亮的人,選擇在世界中消逝
我們都知道高更的畫作是在其死亡之後才開始被人關注,甚至在高更經歷了貧窮之後,畫作才大賣。
而斯特里蘭德也是那個在死亡之時才被關注的藝術家,他在與德克妻子分別之後,又不停的流浪,最後去了塔希提島,與一個土著姑娘愛塔結了婚,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地方,與妻為伴,與畫為生,但卻耐不住病魔的侵襲,他感染了麻風病,變成了瞎子,只能在隱居的周圍活動,卻依舊不忘記自己的畫作,直到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畫,身體潰爛而死。
他的妻子,按照他的遺言,把他生前的畫作燒掉,那間掛滿畫作的屋子,燒得沒有留下一塊木頭。
追求月亮的人,害怕自己的夢想沾滿銅臭味兒,才會選擇用火帶走自己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
毛姆說:“只有詩人或者聖賢才會相信,在瀝青路面上澆水,百合花會長出來回報他的辛勤付出。”
而斯特里蘭德就是那位聖賢,一直在瀝青的路面上澆水,長出百合花之後,卻又選擇掐斷,讓其生活在火裡。
文中說“撒旦為了達到目的總是會引經據典。他念念不忘一個先令可以買到十三隻大牡蠣的日子。”這種鮮明又諷刺的對比,其實再一次表明了作者的立場,生活的本質不是矯揉造作和引經據典,而是用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和雙手去看、去嗅、去聽、去觸控,用自身去擁有一切,生活處自己的經典臺詞與橋段。
如高更,如斯特里蘭德,如毛姆,如每一個追求月亮的人。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看一下這句話相關的書,和這句充滿詩意的話相關的書是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成書於1919年。 本書情節取材於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講述了主人公“我”與思特里克蘭德一家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一心追求繪畫藝術的思特里克蘭德先生,中年時毅然決定捨棄一切到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就像是小說的名字“月亮與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但還算幸運的時,正是這次勇敢的決定,讓畫家獲得了靈感,由此創作出了許多藝術傑作。
事實上,這句話不在這本書中,
1915年,毛姆的代表作《人性的枷鎖》出版後,甚至也有匿名評論短文,嘲諷這本書是“腐朽的現實主義”,書籍銷量也乏善可陳。但毛姆卻沒有因此改變自己對現實主義的堅持。當時,有一名評論家這樣評價了《人性的枷鎖》一書的主人公:他像很多青年人一樣,終日仰慕月亮,卻沒有看到腳下的六便士銀幣。毛姆很喜歡這個說法,便決定以《月亮和六便士》作為下一本小說的書名。這句話後來在劉瑜的生活隨筆《送你一顆子彈》中的第三篇文章《積極的人》可以看到,具體在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第10頁的第7行和第8行,後來在網路上廣為傳播。
這句話的意思是:滿地都是充滿著銅臭味的六便士,最為艱辛的生活,最為辛苦的勞作,最為疲憊的身軀,是一生背對天空的辛苦勞作,但是有些人,因為心中無法抗拒的力量支撐著自己,疲憊之餘也能抬起頭欣賞美麗的夜空,看到耀眼的月光,表達了大家在世俗生活的洪流裡仍然願意保有天真理想的美好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