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爬樹的老虎
-
2 # 十曉雪十
第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唐朝時的藩鎮割據造成的,最初是為了抵禦外敵,沒想到隨著他們的發展,慢慢的已經不受控制,畢竟人們都是有貪念的。陸續有人發起叛亂,而唐朝也隨之變得慢慢沒落起來,各地藩鎮與之相抗衡,勢力變得越來越大。而在唐朝滅亡的那一刻,他們也徹底的站了出來,紛紛自立為王,這也是五代十國的開始。第二個原因就是思想上的問題了,因為不管在任何朝代,思想文化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只要這個國家的思想道德足夠高,那麼出現戰亂的機率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小很多,但是顯然當時並不是這樣子的。在當時舉國上下思想百家爭鳴,根本沒有辦法統一,又有之後的傳統文化被挑戰,新的思想比如說佛學、道教興起,導致當時的文化急速倒退,人們只是單一的崇尚武力,戰亂爆發也就自然成為早晚的事情。
最後一個原因就是外族入侵了,畢竟最開始唐朝實行藩鎮割據,也是為了抵禦外敵,雖然在最初有所成效,但是還沒有完全成功,而結果卻是外敵還沒有完全打退,唐朝自己卻先滅亡了,外族人自然不會錯過這麼好的機會,紛紛參與進來,希望可以在當時混亂的局面下分一杯羹,而他們的加入,也使得當時的現狀變得更加混亂,各地的戰亂爆發也就更加頻繁。
公元907年,曾經參加過“黃巢起義”後又叛降唐王朝的朱溫,做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這件大事就是逼迫唐朝皇帝禪位,至此這個曾孕育出了古代王朝諸多盛世的朝代,最終徹底覆滅。理論上說新舊王朝興衰交替,往往都會有新朝氣象。但唐朝滅亡後,卻沒有出現這樣的情況。同以往王朝交替不一樣的是,在唐朝滅亡後歷史旋即便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
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可以說是中國古代史中並不多見的一個大亂局。因為自朱溫篡唐自立之後,晚唐的戰亂局面非但沒有得到改善,還有進一步加劇的情況發生。如果以朱溫篡唐的公元907年為五代十國的歷史起點,那麼到公元979年北宋滅亡北漢政權為終點。這段戰亂的歷史總共持續了七十二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唐朝滅亡朱溫自立所引發的戰亂局面,直到北宋太宗一朝才算徹底解決。那麼,五代十國的戰亂局面,為何持續七十年之久?
首先,五代十國的戰亂所以能夠持續半個多世紀的時間,實際上同長時間沒有一箇中原政權能夠佔據絕對優勢的地位有很大的關係。我們都知道,五代十國中的五代梁、唐、晉、漢、周雖然基本上都佔據了長江以北廣大的中原地區。但實際上,除了後周以外,其餘四代均沒有在當時的混亂局勢中佔據優勢地位。出現這樣的情況,可以說是多種原因交錯的的結果。
一來,自唐朝滅亡後,中原地區的建立的朝代本身便不穩定,在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原地區都是戰火遷延不斷的景象。再者,晚唐時期北方地區的契丹人開始逐漸走向強盛,並對當時的中原事務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使得本就不穩定的中原政權變得愈發不穩定了起來。其中,後唐、後晉兩個中原政權更是直接亡於契丹人之手。由此可見,五代十國戰亂遷延如此之久,其很大部分原因就在於五代走馬燈式的不斷更迭,無法確立對南方諸國的優勢。以至於,直到後周時期,北方政權才逐步開始對南方諸國的戰略優勢。
當然,戰亂局面遷延七十年,不能只是用戰亂來概括。實際上還在於五代亂局的背後,有著更為深層次的原因。我們都知道的是,唐朝雖然最終滅亡,但是其遺留下來的問題,最終卻並沒有得到解決,尤其是地方節度使權力過大的問題,對於五代的歷史走向起到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實際上,自朱溫始便不斷的增加禁軍實力,來掣肘壓制地方帶兵大將。但這樣的方法,完全是治標不治本,兵變叛亂就如同難以治癒的頑疾一般,不斷的發作。這樣的局面,直到宋太祖趙匡胤繼位之時才得到解決。如果從中晚唐藩鎮開始算起的話,我們就能發現,這個問題實際上遷延了兩百年的時間。
其次,南方諸國在一定時期的強盛,也是五代十國戰亂的一個主要原因。如中原政權到了後晉時期,中原政權的國力便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低谷。這是因為,在這段歷史時期中,南方的吳國與南唐實力則大為增長。其長期聯合北方契丹,對中原政權形成了一定鉗制。這樣的情況,直到後周建立時才有所鬆動,當時周世宗柴榮為了能夠削平南方諸國也不得不採取漸進的戰略逐步削弱南方諸國。
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完全可以說是唐末變亂的一個延續。而這樣的局面所以持續七十年之久,則完全是多種原因如犬牙般交織的一個結果。這些原因中如節度使權力過大這樣的問題,更是從中晚唐時期開始遷延直到北宋建立後才得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