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乙木說

    待過私企、國企、事業單位,先說說對比。

    在私企待遇比較高,很多事情你都要做,可以學到很多東西,而且有能力的上升很快。但是私企基本都不遵守法律法規,五險一金有的都不買。工作不穩定,你的待遇或者你的去留都是老闆一句話的事。

    國企的話就穩定很多,事情也比較固定。工資沒私企高,比事業單位高些。沒關係基本就別想上升了,不過技術員可以走技術路線,還可以。以後退休待遇好。

    事業單位的工作量要看單位,基本事情都比較少,但也有很忙的單位。現在很多機關會混編,就是把事業編的拿去做行政的活,這種情況事情也比較多。工資要看地區。福利待遇好,雙休,五險一金按規定交,社會地位高。非常穩定,基本不會被開除,只是這次機構改革有些事業單位轉為了企業。

    再說下從國企到事業單位的心得。

    首先,更窮了!事業單位每個月拿到的錢剛好夠生活,比在國企的少,而且我從國企離職不久,那邊一口氣漲了30-40%的工資!

    第二,感覺自我價值下降。之前在國企做的是技術員,多少跟自身的專業相關,來到事業單位後,你所學的知識基本沒用,做的事情基本沒技術含量,隨便叫個讀過書的過來基本也能做。自身價值得不到體現。

    第三,更忙了。事業單位的工作一般比較清閒,但是我被混崗到行政機關,最近就沒正常時間下班過。

    當然好處也有,視野開闊了。之前打交道的都是各個公司的技術員工程師,現在打交道的都是各個機關單位的人員;會比其他人先知道一些內部訊息,不過也沒啥用,因為知道了也不能說。

  • 2 # 豆豆60521

    :)謝邀,國企混過民企待過,心得不敢說,但很反對一句人們常說的"國企靠人脈,民企靠能力",後面的這半句。混了這麼多年,多數民企都是家族企業人事關係更亂,不想多說。人只有靠自己,到那都有飯吃才是金飯碗。有能力的人從來都有飯吃,只是想大富大貴的才需要機緣。

  • 3 # 平衡木上的魚

    一種是從國企轉到外企,另一種是從國企轉到民企。兩種路線都會面臨薪資結構、文化、評價體系、職位名稱等差異

    首先是薪資構成。國企一般來說基本工資較低,應該說除了領導層,大部分員工的月基本工資普遍低於市場上同等能力水平所被賦予的數字。但是國企的雜七雜八各種名目的獎金和補貼很多,五花八門。所以一個月的總收入需要把基本工資、績效獎金、還有補貼等相加,才是一個員工的實際月收入數字。這一屬性使得員工從國企往非國企跳不可避免碰到薪資談判上的困難。

    拿外企為例,通常薪資結構較為簡單,一般為基本工資,或者頂多加上一項很小的補貼(飯貼或交通等)在很大程度上,基本工資是公司對員工的能力和潛力的真正認可,也只有這部分才會白紙黑字、清清楚楚寫在勞動合同上,受到一定的勞動法保護。其他的各種福利、補貼、包括年終獎等應該說都是沒有保障的,屬於公司可給可不給的部分。而公司有義務給員工繳納的五險一金的基數、核算年終獎的基數均是基於基本工資,這點任何企業都一樣。因此,一個公司為了壓縮成本,肯定會非常慎重的考慮給出多少基本工資。

    當一個員工打算從國企往外企或民企跳時,如果對方問基本工資是多少,一說出口的那剎那,就已經處於了弱勢談判地位。即使對方看中了候選人的能力水平、相關經驗、認為可以勝任新職位,也會抓住這點不放,給不到期望值。因為普遍公司都視基本工資意外的東西是看公司心情的部分,和能力掛鉤有點牽強。

    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說,國企的候選人在與目標公司溝通現有薪資水平事宜時,應變得巧妙的包裝,只強調"現金收入"的概念,而非重點放在基本工資。否則很可能招架不住對方的壓價,最終自己吃虧,也為下次跳槽埋下同樣的隱患。

    再來就是文化上的差異。外企雖說也分本土化程度高、或低的外企,但基本上公共場合的酒文化相對來說沒有本土企業嚴重。特別的例子也存在,特別是銷售部門,但基本上也不會盛行到非要喝個爛泥才算給面子。所以總體來收,國企到外企可應酬上會稍微感到輕鬆,到民企可能沒有太大的變化。不過特例總存在,而且還要看上級領導的風格。

    文化的另一個維度就是領導的權威感,員工的服從感。國企的員工轉到外企(特別是歐美)可能會覺得更加寬鬆。民主、以人為本的文化還是相對來說佔主導。員工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提出建議等等。就算是走民主的形式,多半外企的領導、老闆也不會讓人覺得一言堂。

    國企到民企的話,就要看去的是什麼樣的民企。如今比較著名的幾家巨無霸民企管理風格和方式已非常接近國際水平,因此總體來說應該是成熟和專業的。如果是去非常小的、特別是家族化痕跡非常明顯的民企,那麼可能就會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另外來看評價體系。在升職加薪上,國企基本上論資排輩、年齡、工齡還是佔主導因素,甚至是背景。我們常常聽說這樣的感慨,突然一個沒聽過的名字、在同事印象中沒怎麼幹過活的人被任命為什麼科長、部長了。

    而對於外企或成熟的民企而言,員工的表現通常與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標,年終的績效考核相關,相對來說更於能力和績效掛鉤。年度加薪的幅度、升職的選擇,也多與此掛鉤。在現在的職場上,年長的員工被年輕一代領導的現象已不稀奇,這一點可能在國企還未經常發生。這裡就不一一展開。

    和評價體系相關的,還有職位名稱的差異。在國企,可能大家都習慣什麼什麼"長"結尾,科長、部長等等,也強化了行政關係及薪資上的等級感。在外企或民企,可能更多的會有Team leader,Specialist,Manager之類的字尾,卻不一定與工資絕對值掛鉤。薪資更多是與職級掛鉤。一個外企的Specialist(專員)的薪資水平很可能比國企的一個科長要高。也有可能出現A部門的Team leader與B部門的Specialist差不多薪資水平。

    總而言之,如果真要從國企跨出去這一步,還需分析並遇見到可能的困難和不適應,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專業準備。希望以上的回答對您有所啟發,祝您前程似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腰5骶1突出如何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