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疼痛,簡稱尿痛,指排尿時尿道發生刺痛、灼痛、澀痛、絞痛等,同時伴有小便淋漓不暢。 《素問》稱小便疼痛為"淋"或"淋閟"。《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稱"淋秘"。《中藏經.論淋瀝小便不利》將"淋"分為"冷、熱、氣、勞、膏、砂、虛、實"八種。《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又列"石淋"、"氣淋"、"膏淋"、"勞淋"、"熱淋"、"血淋"、"寒淋"。《素問玄機原病式》稱小便澀痛"。《景嶽全書.癃閉論治》則載有"溺管疼痛。 本症與小便不利、小便不通不同。小便不利指尿液減少或無尿,不一定疼痛;小便不通指尿液排出受阻,無尿痛或僅有輕度疼痛;本症則強調排尿時尿道有疼痛感,部分病例可與小便不利或小便不通並見。 小便疼痛而見尿血者,一般把尿血時伴疼痛者歸屬本症,無疼痛者歸屬尿血。同樣,尿液如泔漿而排尿疼痛者屬本症(為"膏淋"),無痛者屬小便渾濁。 [鑑別]常見證候下焦溼熱尿痛:多見於"石淋"、"血淋"及"膏淋"等實證。臨床表現為小便熱澀疼痛,尿色紫紅,或小便渾濁如泔漿;或小便挾有砂石,絞痛難忍,常伴少腹拘急或腰腹絞痛。口苦口渴,納食減少,大便不爽,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 心火熾盛尿痛:表現為小便熱痛,尿短黃,面赤咽乾,渴菖冷飲,囗舌生瘡,心中煩熱,夜寐不安,舌尖紅赤,苔蕢懆,脈數。 下焦血瘀尿痛:屬於"血淋"範疇。臨床表現為小便刺痛或澀痛,伴小便渾濁、尿血、尿液呈紫黯或夾血塊,少腹疼痛,肌膚甲錯,口唇發紫,舌黯有瘀點,脈沉細澀。 肝鬱氣滯尿痛:臨床表現為小便澀痛,刺痛,頭暈目眩,口苦,胸脅脹滿,少腹脹痛,婦女可見月經不調,舌質青,苔薄黃,脈弦。 腎陰虧虛尿痛:可貝於"血淋"、"膏淋"等虛證。臨床表現為小便熱痛,伴有尿血或小便渾濁,頭暈耳鳴,咽乾顴紅,潮熱盜汗,腰痠腿軟,舌紅苔少,脈細數。
小便疼痛,簡稱尿痛,指排尿時尿道發生刺痛、灼痛、澀痛、絞痛等,同時伴有小便淋漓不暢。 《素問》稱小便疼痛為"淋"或"淋閟"。《金匱要略.五臟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稱"淋秘"。《中藏經.論淋瀝小便不利》將"淋"分為"冷、熱、氣、勞、膏、砂、虛、實"八種。《諸病源候論.淋病諸候》又列"石淋"、"氣淋"、"膏淋"、"勞淋"、"熱淋"、"血淋"、"寒淋"。《素問玄機原病式》稱小便澀痛"。《景嶽全書.癃閉論治》則載有"溺管疼痛。 本症與小便不利、小便不通不同。小便不利指尿液減少或無尿,不一定疼痛;小便不通指尿液排出受阻,無尿痛或僅有輕度疼痛;本症則強調排尿時尿道有疼痛感,部分病例可與小便不利或小便不通並見。 小便疼痛而見尿血者,一般把尿血時伴疼痛者歸屬本症,無疼痛者歸屬尿血。同樣,尿液如泔漿而排尿疼痛者屬本症(為"膏淋"),無痛者屬小便渾濁。 [鑑別]常見證候下焦溼熱尿痛:多見於"石淋"、"血淋"及"膏淋"等實證。臨床表現為小便熱澀疼痛,尿色紫紅,或小便渾濁如泔漿;或小便挾有砂石,絞痛難忍,常伴少腹拘急或腰腹絞痛。口苦口渴,納食減少,大便不爽,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 心火熾盛尿痛:表現為小便熱痛,尿短黃,面赤咽乾,渴菖冷飲,囗舌生瘡,心中煩熱,夜寐不安,舌尖紅赤,苔蕢懆,脈數。 下焦血瘀尿痛:屬於"血淋"範疇。臨床表現為小便刺痛或澀痛,伴小便渾濁、尿血、尿液呈紫黯或夾血塊,少腹疼痛,肌膚甲錯,口唇發紫,舌黯有瘀點,脈沉細澀。 肝鬱氣滯尿痛:臨床表現為小便澀痛,刺痛,頭暈目眩,口苦,胸脅脹滿,少腹脹痛,婦女可見月經不調,舌質青,苔薄黃,脈弦。 腎陰虧虛尿痛:可貝於"血淋"、"膏淋"等虛證。臨床表現為小便熱痛,伴有尿血或小便渾濁,頭暈耳鳴,咽乾顴紅,潮熱盜汗,腰痠腿軟,舌紅苔少,脈細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