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黃岡高中化學在職教師

    新修訂的《語文課標準》進一步明確了語文課程的性質:“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 小學階段的學習是語言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時期,因此,提高小學生的語言理解和運用能力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項艱鉅的任務。

    一、對語言文字材料的積累

    著名小學語文教育家張慶先生說過:“學文如聚沙,學語文是‘無序’的,就是今天讀一篇,明天讀一篇,今天記住一個字,明天學會一個詞,日久天長,積累多了,這個工具就有了,說話、寫文章,就越來越自如了,就能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了。”積累語言文字是學會運用語言的基礎,有了米才能煮出飯來。

    進行語言文字的積累主要有兩種途徑,其一是在課堂上積累,學習生字和課文就是積累的一種方式,生字的聽、讀、寫和對優美篇章和詩句名言的背誦,是小學生積累的重要途徑。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誦讀,在誦讀的基礎上鞏固記憶和加深理解,已達到熟能生巧,準確的運用。

    其二是透過課外閱讀進行積累,透過預讀達到潛移默化的功效,廣泛的接觸不同領域的詞彙,只有大量的積累,才可厚積薄發。

    其三是對生活感受的積累,我校的學生大多是外來工子弟,家長都很忙,沒時間帶孩子外出,或及時給予生活感受的指引,學生的生活除了學校就是家,孩子對大自然、社會接觸得太少,活動也太少,所以他們的生活單調、感受不多、情感不豐富,再加上年齡小書讀得少,因此他們的“心理詞典”所儲存的“詞條”就少得很,這就影響到他們理解能力的發展和良好情感的形成。基於各方面的條件限制和安全考慮,讓學生外出多見識大自然和社會生活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透過網路和影視作品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以此來豐富學生的情感和閱歷,提高對語言的駕馭能力。

    但是要指導學生用好積累的工具,掌握積累的方法,在積累的過程中,指導學要加強梳理,每隔一個階段進行一次“盤點”,邊學習,邊溫習,並且將所學內容條理化,歸類存檔。還要透過展示平臺來激發積累的興趣,例如定時舉辦成語大賽,故事大賽等來促進積累的積極性,並初步透過展示來進行語言的運用。

    二、在閱讀教學中,依託文字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訓練

    文字的核心就是語言,語文學習的核心就是語言學習,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依託文字加強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訓練,例如、仿寫、改寫、續寫、擴寫和閱讀感受等,都可以成為語言運用的訓練點,既可以促進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又提高學生對語言運用的能力。

    如於永正先生教《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時,把學生預習時提出的不懂的詞語寫在黑板上,其中有一個詞是“飽經風霜”,原文是:“他聽見腳步聲,抬起頭來,飽經風霜的臉上現出難以忍受的痛苦。”其他詞語都教了,惟獨把“飽經風霜”這個詞給漏了。“呀!”課文學完了,於永正驚訝地說,“飽經風霜,這個詞怎麼忘了講呢?”不光是學生,連聽課的老師的眼光都在說:“是呀,怎麼忘了呢?”沒想到於永正這樣安排:“不過,我們已經把課文讀熟了,對課文中的這位冒嚴寒、頂酷暑,一年到頭在馬路上奔波的車伕已經十分了解了,他的飽經風霜的臉會是一張怎樣的臉呢?如果他才三十幾歲,如果他才四十幾歲……請你們展開想象,把他的臉刻畫出來。”原來如此!

    不到5分鐘,就有學生寫好了,一個學生這樣寫:“這位車伕才三十多歲,可是看上去卻像五十多歲的人。他面色蠟黃,顴骨很高,兩隻眼晴深深地凹了進去,眼裡佈滿了血絲,眼角爬滿了魚尾紋,嘴唇發白,裂開了幾道血口子,灰白的頭髮亂蓬蓬的,連眉毛似乎都是灰白色的。”於先生就是在閱讀教學中,巧妙的運用文字設計了語言運用的訓練,

    既促進學生對文字內容的理解,又提高學生對語言運用的能力。

    三、聯絡實際創設語境,激發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興趣

    生活是語言的源泉,因此,在教學工作中,要給與生活貼近的的語言環境,,擴大加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促進他們思維發展和良好的口語表達能力。

    例如三年級上冊有要求寫仔細觀察的作文,於是與學生找來花盆、泥土,一起栽種花生,時時關注花生的生長,仔細觀察它們的生長過程,並引導學生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叫學生買來金魚放在教室裡飼養等,並指導他們觀察自己家裡或鄰居家裡養的動物或花草,做到言而有物。

    利用平時和學生的聊天或講課,特意把新學到得詞語運用到話語中,加強學生的理解和運用。譬如學習過《風箏》一課後,把“垂頭喪氣”這個詞語利用上,如對心情不好或狀態不佳的同學調侃說:“你為什麼這樣垂頭喪氣呢,難道你的風箏也飛走了?”無論是這個同學還是其他同學都會精神一振,覺得老師把剛學的詞語和課文用在自己同學身上很新奇,還有不少同學也立刻能依樣畫葫蘆,活學活用的效果就達到了。我還經常在不同的講話場合,利用上很多好的詞語和修辭,比如表揚他們的午唱很出色時說:“你們的歌聲嘹亮,它們掀翻了屋頂,衝出教室,飛過對面的市場,我真為你們感到自豪。”,學生在做操時,寫作業時等的場合都可以用優美的詞句來表揚甚至是批評提醒。創設這樣的語言環境,目的就是讓學生受到薰陶,繼而自覺的運用。

    四、重視口語交際課

    利用語文課本中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的內容,開展有序和有趣的交流。在交談中,教師和孩子易於進行感情交流,關係可更加親密,小學生有什麼事就都願意告訴老師。這不論對他們發展語言能力,還是形成對事物的正確態度都有積極作用。在組織孩子集體學習時,更要注意啟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應注意給每個孩子"說"的機會。學生學習語言是靠"聽"和聽後的模仿"說"。因此,我們要給孩子創設一個"說"的環境,讓孩子練習"說",學習"說",在說中學說。

    五、在作文教學中學以致用

    在寫作文的時候,一些巧妙的語言能使作文增色不少,為了使學生能把課內外積累的詞語運用起來。在作文的批改中有這樣的一條,凡能用上本冊書中新學的詞語或課外積累的詞語,每個加5分,因此很多同學的作文都是A+++的。學生也在用得不亦樂乎的過程中,學會了語言的運用。

    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也不是在老師的灌輸中就會,而是在不斷的積累和實踐中慢慢的學會,因此老師要多想辦法使學生有更多的實踐機會,更大的興趣真正的掌握這一門祖國的語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面板暗的人適合染什麼顏色的頭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