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秋媚讀史

    沙俄原本是一個在歐洲活動的國家,在十六世紀之前還沒有亞洲據點。從十六世紀下半葉開始,沙俄積極向東擴張。僅僅只用了幾十年,就佔領西伯利亞。到了崇禎年間,沙俄在勒拿河建立了雅庫茨克城,對黑龍江地區虎視眈眈。

    順治六年,在沙俄的批准以及雅庫茨克新領導弗蘭茨別科的支援下,以哈巴羅夫為首的七十名哥薩克人組成遠征隊入侵黑龍江流域。在遭遇達斡爾人的抵抗後,哈巴羅夫認為僅僅依靠幾十人,是很難取得勝利,於是申請增派人手。最後,沙俄增派兩百多人,又發給哈巴羅夫一道沙皇關於“關於遠征達斡爾地方”的新指令與一封轉交順治帝的信件。

    指令與信口氣很大:要順治“歸順”沙皇,永為“臣子”,如果拒絕歸順,沙俄將動用武力,斬盡殺絕。

    次年(1650年),哈巴羅夫帶著軍隊和信件攻取雅克薩。這裡原是達斡爾酋長阿爾巴西領地,沙俄佔據後,在此處加固城防,作為進一步侵略黑龍江的重要據點。

    康熙四年,沙皇任命切爾尼科夫斯基為雅克薩長官。康熙十四年,沙俄將雅克薩劃入尼布楚轄區,之後,他們以雅克薩為據點深入黑龍江中下游,進行各種不法活動。

    在康熙解決大清內部問題時,沙俄趁火打劫,嚴重威脅大清安全,雙方矛盾進一步深化。

    面對沙俄的侵擾,康熙在平定國內叛亂的同時,也在思考應對策略。為了避免軍事衝突,康熙試圖透過談判與沙俄交涉,謀求和平解決。

    沙俄方面,為了配合侵略活動,假裝擺出一幅友好和平姿態,同朝廷交涉時也順便了解大清,試探康熙的態度,以便更有利地從事侵略活動。

    康熙曾命令索倫總管孟格德先後兩次派遣其屬下沙蘭,帶著康熙寫給尼布楚總管阿爾申斯基的正式檔案前往尼布楚,要求沙俄停止對大清的侵略活動。在檔案中,康熙還對俄方表示“倘貴國有言詞通知中國,可派遣使臣前來與朕面談”。

    康熙九年四月,阿爾申斯基派出以米格萬諾夫為首的十人團隊來到京城。阿爾申斯基依據沙皇的指示,給米格萬諾夫的訓令裡要求康熙向沙皇納貢稱臣與自由通商。訓令裡面說道:

    “彼等應向博格德汗(俄對大清皇帝的稱呼)陳明:諸多國家之國君和國王已率其臣民歸依我大君主……彼博格德汗亦求得我大君主……沙皇陛下恩澤歸依我沙皇陛下最高統治之下……永世不渝,向我大君主納貢……雙方在境內自由通商。”

    這個檔案充分暴露了沙皇的侵略野心,米格萬諾夫將其遞交給清廷。由於當時朝廷沒有通曉俄文的翻譯員,未能及時地知道檔案中的不合理要求,任然友好地接待了俄國使者,還送了不少見面禮。

    同時,康熙派索倫總管孟格德攜帶《致沙皇國書》裡明確提出,如沙皇“願求永遠和好”,則必須答應兩個條件:

    第一,“應還我捕逃根特木耳”;

    第二,以後不許侵犯大清疆界。

    當時,因阿爾申斯基等不通滿文,孟格德就將《致沙皇國書》全部翻譯成蒙文,再由阿爾申斯基將蒙文翻譯成俄文。之後,這份《致沙皇國書》及其譯文轉交至沙皇手裡。在此期間,阿爾申斯基當面向孟格德做出保證:

    如果沙皇允許遣返根特木耳,自當馬上送返;並表示他已經照會雅克薩頭目不得恣意妄為。

    實際上,阿爾申斯基的這番言論純屬謊言,只是敷衍一下大清,根本就沒想過兌現。之後,孟格德又多次奔赴尼布楚,要求俄方回覆國書中的要求,俄方均不予理睬。

    康熙十四年,俄方又派出尼古拉為首的百人代表團出使大清,康熙派理藩院尚書阿穆瑚琅前往索倫與俄使協商。

    經過雙方談判,阿穆瑚琅認為,俄方“雖有修好之意,亦不可信”。於是,將尼古拉一行人暫時留在索倫,請朝廷指示。

    朝廷大臣鑑於俄方聲稱因“無人通曉”大清皇帝所給敕書,為此前來諮詢詳情,進獻珍寶,並向皇帝問安,因此允許他們進京。

    康熙十五年,俄方尼古拉等人到達京城,向朝廷遞交一份國書和一份照會,內容是以通商為中心,並列舉十二款,如允許互市,通路開放不絕;每年將四萬兩左右白銀以及絲綢等物品運往俄國等。而對於先前康熙所交涉的問題,則置之不理。

    儘管如此,朝廷依舊接待俄方使者。康熙還兩次接見俄使,召到御前一起賜茶賜酒,並命令理藩院審議俄方要求。之後,清廷對俄國使者嚴正宣佈:

    一、俄國必須歸還逃犯根特木耳;

    二、不得在邊境尋釁滋事;

    三、派遣使者,要遵守大清禮法。

    所能履行這三條,雙方可以和好,正常經商,否則不必遣使前來。

    尼古拉在京期間,還與外國傳教士串聯,獲取情報。由此可見,他們出使大清,並不是為了和平,而是別有所圖。

    尼古拉回國後,沙俄依舊沒有任何收斂,不僅對朝廷的要求不予理睬,反而加緊擴張。康熙在同沙俄的交涉中認識到,靠和平協商已經解決不了問題了,得出的結論是:

    “若輩非創以兵威,則罔知懲畏,將至蔓延,遂決意征剿。”

    所以同沙俄和平溝通時,依據形勢的變化,康熙也在準備武力反擊沙俄。他曾對臣子說:

    “羅剎擾我黑龍江、松花江一帶,三十餘年,其所竊據,距我朝發祥之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邊徼之民,不獲寧息。朕親政之後,即留意於此。”

    康熙將寧古塔將軍治所移到烏拉,並修築城防,就是為了“以備老羌(沙俄)”。在巡視東北等地時,康熙特別留意沙俄問題,經過自己以及大臣的實地考察後,對黑龍江的敵情已經瞭如指掌,並不斷增加軍事力量。

    經過兩次雅克薩之戰,沙俄也領教到康熙的厲害。但在此期間,噶爾丹也正在發展勢力,與沙俄勾結到一起,對大清北部形成強大壓力。

    為了粉碎沙俄與噶爾丹的圖謀,避免兩線作戰,求的邊界的穩定,康熙期望能夠儘快與沙俄達成協議,他一再向沙俄表達出和平的意願。

    沙俄遠征克里米亞失敗,鑑於俄軍在雅克薩已經到了絕境,想繼續武力佔領黑龍江流域已經不再可能,為了能拜託雅克薩俄軍覆滅的危險和喪失已經取得的權益,不得不接受和平談判。

    康熙二十八年,朝廷派出索額圖、佟國綱等人組成的代表團,赴尼布楚,與俄方代表團談判。雙方經過多輪的唇槍舌戰,在大清讓步的情況下籤訂了《尼布楚條約》。

    秋媚說:康熙當時的主要矛頭對準著噶爾丹,面對沙俄的入侵,只想儘早解決問題,和平方式無疑是最佳手段。《尼布楚條約》是大清與沙俄在平等的基礎上籤訂的,規定了雙方的疆域邊界以及各自權益、義務,也為雙方爭取到一百餘年的和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免漆板可以做整體櫥櫃嗎?做櫥櫃耐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