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94754893465

    腸梗阻 指腸內容物透過障礙,通俗地講就是腸道不通暢。這裡腸道通常是指小腸(空腸、迴腸)和結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急性腸梗阻是最常見的外科急腹症之一,在急診室可經常遇到。由於種種原因,死亡率仍較高,約為5%~10%;若再發生腸絞窄,死亡率可上升到10%~20%。腸梗阻最主要的臨床症狀是腹痛、嘔吐、腹脹、停止排氣排便四大症狀。 疾病分類 (一)按梗阻的原因分為: 1. 機械性腸梗阻 2. 非機械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 、缺血性腸梗阻) (二)按腸壁血供情況分為: 1. 單純性腸梗阻:僅有腸腔阻塞,而無腸壁血供障礙; 2. 絞窄性腸梗阻:在腸腔阻塞時,腔壁因血管被絞窄而壞死; (三)按梗阻發生的部位分為: 1.小腸梗阻:又可分為高位小腸梗阻和低位小腸梗阻; 2.結腸梗阻: (四)按梗阻程度分: 1. 完全性梗阻; 2. 不完全性梗阻。 (五)按起病緩急分: 1. 急性腸梗阻 2. 慢性腸梗阻 必須指出,腸梗阻的分類是為了指導臨床治療,不同型別腸梗阻的治療原則不同。此外,腸梗阻的型別,可隨病理過程的演變而轉化,不是固定不變的。 直立位腹部平片可顯示腸拌脹氣,空腸粘膜的環狀皺襞在腸腔充氣時呈“魚骨刺”樣,結腸可顯示結腸袋,腸腔充氣的腸拌是在梗阻以上的部位。小腸完全性梗阻時,結腸將不顯示。左側結腸梗阻,右側結腸將有充氣。低位結腸梗阻時,左半結腸可以有充氣。 治療原則腸梗阻的治療包括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治療方法的選擇根據梗阻的原因、性質、部位以及全身情況和病情嚴重程度而定。不論採用何種治療均首先糾正梗阻帶來的水、電解質與酸鹼紊亂,改善病人的全身情況。腸梗阻的治療原則:①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②補充迴圈血量;③降低腸內張力;④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⑤解除梗阻原因,恢復腸道通暢;⑥手術處理腸絞窄。保守治療(1) 胃腸減壓治療:胃腸減壓抽出積聚在梗阻上端的氣體和液體,降低腸內張力,有利於改善腸壁血迴圈,減輕全身中毒症狀,改善呼吸、迴圈功能。有效的胃腸減壓對單純性腸梗阻和麻痺性腸梗阻可達到解除梗阻的目的,對於需要手術者也是一種良好的術前準備;(2) 液體治療:重點在糾正水、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腸絞窄時因丟失大量血漿和血液,故在適當補液後應輸全血或血漿;(3) 營養支援治療:腸梗阻時手術或非手術治療都有相當一段時間不能進食,所以營養支援很重要。一般的外周靜脈輸液通常達不到營養支援的要求,可採用全胃腸外營養,也就是透過靜脈途徑輸注身體所必需的營養液。腸梗阻時採用全胃腸外營養,既可作為術前的準備,也可作為非手術治療或術後不能及早進食的支援治療。若腸梗阻解除和腸功能恢復,最好儘早口服。不能進正常飲食的病人,可進要素膳食(4) 抗生素治療:腸梗阻時,在梗阻上端腸腔內細菌可迅速繁殖。腸梗阻病人應使用針對需氧和厭氧的抗生素。手術治療 對絞窄性腸梗阻經短期術前準備,補足血容量,應儘早手術。但若伴有休克,則需待休克糾正或好轉後手術比較安全。有時估計已有腸壞死存在,而休克又一時難以糾正,則一面抗休克,一面手術,將壞死腸段切除,休克才會緩解。 腸梗阻的手術目的是解除梗阻原因,恢復腸道通暢,但具體手術方式應根據梗阻的原因、部位、性質、病程早晚以及全身狀況來決定。如粘連性腸梗阻手術方式就很多,難易程度相差甚遠,輕者僅需切斷一條纖維束帶,重者令術者難以操作,不得不被迫切除大量腸袢,或行短路吻合,或作腸造口減壓術以求緩解梗阻症狀,更有甚者因粘連過重未能施行任何其它操作而中止手術,可見要處理好粘連性腸梗阻手術並非易事,需要在術前有完善的手術方案與良好的技術準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該如何守住自己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