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苑繪趣

    抒情賦萌芽與先秦,西漢時期達到鼎盛,主要為統治階級歌功頌德的,但也有一部分是揭露社會陰暗面抒發作者真實內心和抒發情感的真實寫照,西漢抒情賦的變化也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變化,這些抒情賦的大家們的心態也受到衝擊和影響,賈誼、東方朔、董仲舒、司馬遷、楊雄等人的佳作也真是反應那個時代的重要變化。

    賦作為中國古代文學的一種特殊文學樣式,是中國古代文學的重要文體,即不可歸於文,也不可以與詩同列,於是有了詩詞歌賦的說法,抒情賦盛於兩漢,所以也叫“漢賦”,漢朝人特別是喜西漢人特別喜歡對現實吟詩作賦,就如劉勰在《文心雕龍.詮賦》中提到“漢初詞人,循流而作。陸賈扣其端,賈誼振緒,牧、馬播其風...繁積於宜時,校閱於盛世,進御之賦,千有餘首,討其源流,信心楚而盛漢矣”都提到了作賦大家,在漢代的辭賦創作主要是以抒,代表作品是賈誼的《吊屈原賦》和《鵬鳥賦》,東漢後期的辭賦,抒情賦成為主流。可以說漢代的辭賦是以抒情賦開始,又以抒情賦終結,不過,賈誼的抒情賦為騷體,顯而是繼承楚辭。東漢後期的抒情賦則是既有騷體,又有散體,還有四言詩體,在作品樣式上呈現的是多元化的格局。

  • 2 # 流水夢浮生

    西漢抒情賦多用於揭露社會陰暗面,抒發作者的真實內心,進而展示盛世光環籠罩下的真實社會,也有少量作品抒發當時的士人應該積極為君王效力而實現自身價值的理念。

  • 3 # 不忘初心兮

    賦體文學萌芽於先秦,西漢時達到全盛。西漢盛世,散體大賦更是取得文壇霸主地位。西漢抒情賦大都用於揭露社會陰暗面、抒發作者真實內心,這與用作歌功頌德、宣揚王朝聲威、勸一諷百的散體大賦全不一樣,抒情賦更能展示盛世光環籠罩下的全部社會。當然,它大都是為統治階級歌功頌德的,但也有一部分是關注內心、抒發情感的。西漢抒情賦的變化、發展受賦家們心態變化的影響,而賦家們的心態又隨社會現實狀況的變化而變化。賈誼、東方朔、董仲舒、司馬遷、揚雄等人正是反映這一變化的重要人物並有賦作體現。

    首先,賦是漢代最流行的文體。在兩漢400年間,一般文人多致力於這種文體的寫作,因而盛極一時,後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漢代文學的代表。賦的產生和發展賦作為一種文體,早在戰國時代後期便已經產生了。當時的統治者為了獲得精神上的享受,以名利鼓勵文人寫“潤色鴻業”,粉飾太平的文章。於是一般文人便“朝夕論思,日月獻納”,大量歌功頌德的賦便應運而生,形成辭賦空前繁榮的局面。漢代大斌的主要描寫物件是帝王貴族的生活。為了迎合封建統治者的趣味、愛好,為了炫耀自己的才華,作者便儘量堆積辭藻,作鋪張揚厲的描寫,最後則加上一點勸諭的意思。從形式上看,漢大賦的基本特點表現在三個方面;這時期主要是西漢賦的特點。

    一、結構上的特點。首先,在賦文之前,常有序言,以說明作賦的原因和主旨,如班固的《兩都賦序》。其次,賦文字身可分為首、中、尾三部分。首,往往以賦中人物的簡單對話,介紹事情的緣起一般起“引子”的作用。如《七發》的開頭。中,是作品的主要內容。一般由賦中某個代表人物的高談闊論組成。如《子虛斌》便是子虛的獨白,是他向烏有先生、亡是公誇耀楚王遊獵雲夢的盛況。在有些作品中,是以“主”、“客”各自的大段誇耀組成,也有的採用主客問答的方式。尾,也有不同的情況。在主客問答的賦中,必然是以一方向另一方表示心悅誠服而結束。如《上林賦》的結尾;“於是二子揪然改容,超若自失,逡(qun)巡避席,曰:‘鄙人固陋,不知忌諱,乃今日見教,謹受命矣。’”有的則在最後以詩作結,如張衡的《兩都賦》;有的則採取楚辭的“亂曰”、“辭曰”作為結尾,如王文考的《魯靈光殿賦》、揚雄的《甘泉賦》等。最後,漢大賦一般以半文半散的句式構成。問答體大致首、尾用散文,中間部分是韻文;非問答體往往首用散文,中間、結尾用韻文。

    二、創作手法上的特點。其一,描寫事物,面面俱到,以求窮形盡相。如《子虛賦》寫楚之雲夢澤,則從山、石、土、水、木、東、南、西、北、中、上、下、左、右各個角度作詳盡充分的描繪。其二,透過大力的誇張、類比,鋪敘所描寫的事物。其三,大量使用排比、對偶的技巧來組織豔辭華句,層層鋪墊,造成波瀾壯闊的場面和充沛的氣勢。

    三、語言上的特點。文采華麗,辭藻豐富。往往是羅列名詞,堆積辭藻,形成“詞雖麗而乏情,文雖新而少質”的缺點。

    總的說來,抒情小賦具有以下的特色:作者敢於針貶現實,揭露、抨擊當時的種種黑暗現象、

    言辭辛辣幽默,揭露與抒情往往融為一體,感情強烈,氣勢感人、一反大賦的板滯、典麗的模式,小賦風格疏朗、平易、顯露,而又生動形象。

  • 4 # 逸雲齋

    抒情賦興起於漢代,盛行於魏晉南北朝,唐宋以降一直綿延不息。在內容上側重於抒寫個人的心志,或託物言志,或詠物抒情,也有針砭現實之作。在藝術上繼承著大賦的鋪排手法,但語言較漢大賦樸素得多,手法精巧靈活、風格多樣,有的清麗自然,有的感情激切。漢末的抒情小賦還有詩意化的傾向。張衡的《歸田賦》、趙壹的《刺世疾邪賦》、蔡邕的《述行賦》、禰衡的《鸚鵡賦》都是較有名的作品。

    抒情小賦先驅張衡的《歸田賦》可謂散體抒情小賦的先驅。這之後東漢末年趙壹的《刺世疾邪賦》、禰衡的《鸚鵡賦》、三國西晉時期王粲的《登樓賦》、曹植的《洛神賦》、向秀的《思舊賦》、陶淵明的《感士不遇賦》,以至具有同樣特點的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劉伶的《酒德頌》、阮籍的《大人先生傳》相繼問世,把賦從僵死滯重的困境中解救出來,開闢了一塊具有生命力的新天地。當然,《歸田賦》給後代影響最大、最直接的要算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了。可以說《歸去來兮辭》在構思、命意、手法上都直接受《歸田賦》的啟示,只不過寫得比它更成熟、更深刻、更成功、更富有個性化和文學色彩罷了。

    漢大賦(新體賦):大賦是漢賦的典型形式。 大賦在形式上篇幅較長,結構宏大,多采用主客問答的結構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結尾三部分組成,韻文與散文相間,散文的成份較多;在內容上以寫物為主,以“潤色鴻業”(班固《兩都賦序》)為目的,兼有諷喻勸諫。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採用鋪張揚厲的手法和博富絢麗的辭藻,對事物作窮形極貌的描寫,顯示了綿密細緻、富麗堂皇的風格特徵。枚乘的《七發》標誌漢大賦的正式形成。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是最典型的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目前綜合月薪7000,過完新年後升職加薪,但想辭職,該怎麼提出比較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