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Ad哥哥
-
2 # 劍膽琴心01
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基於陰謀論,他們的死,或許都與孫權有關,
1,周瑜,透過赤壁大戰,周瑜名望如日中天,但是在孫權眼裡,他必須得死。因為孫權是接替兄長孫策之位,坐領江東的,策有子孫紹,成年之後,勢必對孫權權利形成潛在威脅。而周瑜和孫策,分別娶了小喬、大喬,是連襟關係,所以說周瑜與孫策的關係要比孫權近的多。如果周瑜無所作為還好,但是他偏偏英才蓋世,這不得不讓孫權擔憂,以後周瑜一旦傭兵自重,扶持孫紹,恐怕權利還要交回到孫紹那裡,所以,剪除周瑜,讓孫紹無勢可依,才能高枕無憂。(周瑜與孫策)
2,魯肅,孫權在奪取荊州的慶功宴上曾經說,以前見到魯肅,說到帝王霸業相談甚歡;後來曹操南下,魯肅力排眾議勸自己抗曹,這是兩大快事。但是對於借荊州給劉備,是魯肅的一大缺點。這是在魯肅死後,公開表達對他的不滿。
魯肅極有戰略眼光,利用劉備牽制曹操,但是孫權卻視劉備為大敵,始終想開疆擴土,吞併荊州,這樣魯肅就成了一個障礙。另外,魯肅還和諸葛亮相交甚好,並把不受孫權重用的龐統推薦給劉備,這些孫權一定會很不高興。等魯肅一死,孫權馬上就策劃奪取荊州。
3,呂蒙,孫權佔領荊州,未必想斬殺關羽,如果他真的不在乎關羽的生死,也不必派人把頭顱送去給曹操,嫁禍於人,之所以這樣做,目的就是給劉備看的,證明自己不想殺關羽。但是呂蒙的做法,把事情鬧大了,也讓孫權看到了他功高震主的一面,這是歷來君主的大忌,一個不聽號令的將軍即使再優越,也難以填補君主內心深處的那份恐懼。
參考:岳飛、袁崇煥。
4,陸遜,孫權晚年大開殺戒,陸遜捲入立儲風波,被虐至死,這個時候孫權已經稱帝,基業有成,想殺誰都不再需要掩飾了。
這四大都督不能繞開的人物就是孫策,周瑜是孫策的連襟,魯肅是周瑜推薦的,呂蒙最早是孫策的部將,陸遜更厲害了,娶的妻子是孫策的長女,所以,孫權能安心嗎???
回覆列表
三國曆史上,魏蜀吳陣營中,分別有著各自的棟樑之才。蜀有諸葛亮,法正,五虎上將。曹操有荀彧郭嘉,五子良將,以及他的宗室兄弟。而東吳則有四英將,也就是先後共四任的大都督。
我們就從他們在任的先後,來一一介紹。
赤壁破曹的周瑜要說被三國演義黑的最慘的人物,東吳第一任都督周瑜絕對在列。
歷史上的周瑜愛情事業雙豐收。赤壁之戰時,他已經是東吳軍事上最高的統帥,諸葛亮那是還只是劉備帳下的謀士,根本沒資格讓周瑜嫉妒。
且周瑜心胸寬廣,本來就是個謙謙君子,程普評價他說:
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這樣的人自然不會去妒忌別人。
而周瑜對東吳的貢獻也是四屆都督中最大的。
在孫策剛起兵的時候就帶兵加入。這一點如果是現在,好比我要開一家公司,但資金不夠,然後周瑜帶著錢過來支援你,相當於是佔了股份的。但周瑜卻沒要這股份,幫著孫策打橫江,打皖縣。平定豫章,廬陵。可以說是又出錢,又出力,幫助孫策在最困難的時候,從零到有,打下了江東之地。再到輔佐孫權,從來都是以臣下自居,盡心盡力。曹操起八十萬大軍南下,來勢洶洶。孫權對於是戰是降,猶豫不決,也正是周瑜分析利弊,堅定了孫權抗曹的決心。並且主動請纓,結果在赤壁之戰大破曹操。這一戰不僅展現了他一流的軍事水平,也保住了江東基業,更重要的是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礎。孫權在後來稱帝時,仍感懷周瑜之功。說如果沒有周瑜,我安能稱帝?
周瑜為人不論是自身品格,還是軍事能力,都是三國中的上等人物。他不僅是東吳第一任都督,也是貢獻最大的那一個。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
戰略眼光獨到的魯肅周瑜死後,魯肅代替了他的職位,成為東吳第二任都督。相比周瑜,魯肅可能沒有他那樣的文治武功,但魯肅的戰略眼光,和對天下形式的判斷是周瑜所不及的。
孔明的隆中策天下皆知,卻很少人知道魯肅在他之前,便對孫權獻上了天下二分的塌上策“肅竊料之,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2. 是時曹操強而孫劉弱,魯肅他能很清楚的看出,在這鼎足而三的局勢中。東吳若圖進取,必先自保。而自保之道,便是孫劉聯盟共抗曹操。孔明遊說江東時,他是極力贊同兩家聯盟的。果然孫劉聯手,在赤壁大破曹操。而他在任都督期間,也極力的維護著聯盟關係,從而來抑制曹操。
如果拿魯肅跟周瑜相比,周瑜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而魯肅則是一個優秀的戰略家,政治家。
厚積薄發的呂蒙1. 呂蒙本是武將出身,只會上陣廝殺,對於兵法戰術一竅不通。魯肅一開始是很輕視呂蒙的,但後來在跟他的幾次的談話中,才發現呂蒙早已不是一個大老粗了。原來他一直都在攻習史書,兵法,終日不卷,來充實著自己。魯肅衷心的誇他已非從前的吳下阿蒙。自身學識的提升,為呂蒙日後擔當東吳大都督之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在魯肅逝世之後,呂蒙成為了第三屆都督。也是他麻痺了關羽,策劃了白衣渡江,拿下了孫權一直惦記的荊州,並擒殺了關羽,威震天下。
呂蒙雖然奪了荊州,但殺了關羽惹來了劉備的復仇大軍。這到底對東吳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我們不作評價。但不可否認的是,是他拿下了東吳幾代想拿卻沒拿下的戰略重地,荊州。
出將入相的陸遜
陸遜很早就入了軍中,雖然也有些功績,但一直都不怎麼起眼,被人習慣性的當作書生,而不是將軍。呂蒙故後,劉備來攻,吳軍幾戰不利。這時他被推薦接任都督一職,夷陵之戰,大破劉備,一戰而成名天下。陸遜成了東吳的第四任都督,在大敗劉備之後就一直被孫權所倚重,成為了國家的棟樑之才。在公元224年,接替了顧雍,擔任丞相,成為了四屆都督中,唯一一個出將入相的。可惜後來被牽扯進立嗣之爭中,被孫權記恨,多次責備,最後悲憤而終。
縱觀東吳四都督的一生,他們不但是江東政權能並列三分的重要因素,也是江東政權能維持下去的重要保障。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各領風騷。有能力,有功業的人從來不會被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