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有詩氣自華
-
2 # 軒泡泡98
還真是隻要結婚就會有彩禮。
彩禮不僅僅代表了風俗,還代表了男方對女方的重視程度,彩禮越高越對女方重視。
但有些女方會根據自己的性格和男方的家庭情況來決定要不要彩禮。一些二婚,三婚的都帶孩子,她們覺得只要男方把孩子當成親生的對待,彩禮,酒席真的不重要。甚至還有的帶錢進門。
就因為結婚就有彩禮,還衍生了騙婚的不法行為,別說二婚,三婚,五婚六婚都有可能。所以在結婚時要充分了解新娘。彩禮過高時要提高警惕。
-
3 # 1604756946
覺得女兒好就多生就是了,整天說彩禮高賣女,無不無聊,現在本來就女少沒人願意生,收點彩禮還整天抱怨,彩禮再高也沒見那個女的單著,現在房價不是高的離譜還不是掙著買,少了自然就珍貴,男的有錢挑漂亮的,女的先條件好的有什麼好說的,不來就是個弱肉強食的社會,就是一分錢彩禮不要該單身的還是單身
-
4 # 一株吊蘭
彩禮其實就是古代所說的聘禮。
過去,人們娶嫁都是憑媒妁之言,一般聘禮數字也是由媒婆在中間說和。現在,有的女方父母要聘禮那可都是一口價,數字各地不同。反正,在皖北這一塊地方,有的要到上三十萬、四十萬,除此之外男方還得蓋上樓房。這樣的父母確實有賣女兒之嫌。巨大的數字最終都壓在男方父母的身上。作為男方父母,前二十年辛苦養孩子,後三十年辛苦還兒子娶媳婦的錢,可以說,沒過上一天好日子。都說農村人老的快,把這負擔放在任何人身上,保證老的都快。
古人認為二婚、三婚是恥辱。過去的婦女是提倡從一而終的。為了鼓勵婦女守節、殉節,朝廷作為最大的推手,旌表設立牌坊。
過去婦女二婚三婚叫“再醮”。《孔子家語·本命》:“﹝女子﹞夫死從子,言無再醮之端。”
“再醮”的婦女所嫁的人家也不一定好。《明史·徐文華傳》:“中人之家不取再醮之婦。”態度非常明確,中等以上的人家,不要去二婚三婚的婦女。
婦女再嫁和初嫁相比,接親的儀式也不同。初嫁的新娘鳳冠霞帔,坐著轎子被男方吹吹打打接到家裡來。
(劇照)
再婚的婦女是怎樣的呢?最多坐一頂兩人抬的青布小轎,還得是在傍晚每人的時候接到家裡來,也不能走大門進,要從角門進。
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被婆婆強行改嫁給商裡的賀老六,雖然也是“裝在花轎裡抬去”的,可祥林嫂也是視為奇恥大辱,“一頭撞在香案角上,頭上碰了一個大窟窿,鮮血直流,用了兩把香灰,包上兩塊紅布還止不住血呢。直到七手八腳的將她和男人反關在新房裡,還是罵”。就連魯四奶奶聽說祥林嫂的婆婆把祥林嫂改嫁了,也脫口而出“"阿呀,這樣的婆婆!……”
(越劇 祥林嫂形象)
所以說,二婚三婚要彩禮,哪能是古已有之的習俗呢? -
5 # 宛如清揚
二婚、三婚要彩禮,這也是古已有之的習俗嗎?
這個習俗的事情,其實是不太好說的。女人二嫁三嫁有例子,但彩禮的事情不好說,因為這樣的事情多則多矣,記入史書的卻不多,也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語焉不詳。
咱們漢唐甚至是北宋以前,女人再嫁都比較自由。咱們知道的漢代王娡嫁給漢景帝前,可是有過一段婚姻,並且還生了孩子的。因為算命先生認為王娡貴不可言,有皇后的命格,所以她母親臧女士一定要王娡和她相公金王孫離婚,金王孫不答應,王娡母女就休了他,再嫁給漢景帝——雖然不是正妻,但經過多年的努力,王娡成了皇后,皇太后,果然是天下第一貴婦了。漢景帝納她時有沒有相應的彩禮?或許多少有些吧,史書也沒說,這樣的事情雖然不丟臉,但到底也沒什麼好宣揚的。
到了漢末,二婚三婚的女人就更多了,咱們看看曹操和張繡的嫂子,雖然沒有成功,但如果成功的話,彩禮這樣的東西,肯定會有一些。曹丕的甄宓,那原也人妻啊,不過人家長得好看,照樣當皇后,彩禮有沒有?應該也有的,史書也沒說。
唐代武則天,那就更厲害了,不但越了好多級成了第一貴婦,還把自己整成了天下女皇,咱們不服不行,彩禮有沒有?天下一度都姓了武,有沒有史書記載,當然不重要了。公主們也多有二嫁三嫁的,彩禮也都是有的,但唐朝的公主下嫁,市場不樂觀,陪嫁不能當常例。
女人再嫁,其實並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情,在南宋理學昌明以前,女人二婚甚至三婚,都是可以的,社會也是允許的,象咱們知道的大才女李清照,再婚後為了離婚,官司都通了天了,但是照樣沒人在這方面詬病她——當然了,人家表姐嫁得好,李家有人,趙家也有人,這個學不來。她第二任丈夫張汝舟娶她時有沒有彩禮?想必是有的,因為張在露原形前是個君子的形象,既然是君子,那麼禮數方面,想來是不會缺的。
元代直到明清,理學興盛,女人被禁錮得相當厲害,別說三婚受人指責,就是二婚,都會被人戳脊梁骨,社會最重視的是女人的守貞,夫死守寡是受到朝廷表彰的,是家族裡的道德標兵,至於這個丈夫是未嫁前去的還是嫁了後去的,無所謂,重要的是生是夫家人,死是夫家鬼。
當然了,有錢人家不愁吃穿,自然是守著沒有問題,比如《紅樓夢》裡的李紈,一心教子就好,吃穿都是上等,年底還有分紅,物質供應沒有任何問題,不改嫁也就沒什麼。貧窮卻心氣高傲的劉姥姥,那就好好地守著幾畝薄田過日子。受不了窮又想過好日子的尤老孃,那就帶著女兒改嫁給尤氏的父親尤老爺(什麼品級不清楚,應該還可以,否則尤老孃也看不上),彩禮有沒有?以尤家的條件,以尤老孃的姿色和貪財的品性,想來是會有的。但是社會不提倡——你要嫁就嫁,但不給頒獎,偷偷地就行了,別到處宣揚。
總的看來,宋元以前,二三婚的隨意,社會輿論不反對,元明以後,士族知識分子家族出身的女子,以再嫁為恥,三婚更是奇恥大辱,名節最看重,命不及名節重要,平民百姓裡為了生活,初嫁從父,再嫁呢,則從己,彩禮方面的事情,兩方敲定就好,一般也不太注重,搭夥過日子,哪敢和初嫁時那樣漫天要價?
回覆列表
古代屬於男權社會,要求女子忠貞不二,所以古代很少會存在二婚,甚至是三婚的情況。很多女子被夫家休了之後,一般不會再二婚,古代講究貞潔牌坊,所以二婚的情況很少。所以二婚要彩禮應該不是古代的習俗,這是現代人的習俗,並且是個別地方的陋習。就全國來說,廣東要彩禮比較輕,一些不發達的省份反而彩禮高,像江西,河南,陝西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