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744992489391

    曹沖年少聰明善於觀察,到五六歲的時候,知識和判斷能力意識所達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孫權送來過一頭巨象,曹操想要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他的下屬,都沒法想出稱象的辦法。曹衝說:“把象安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其它東西,(稱一下這些東西),那麼比較就能知道結果了。”曹操聽了很高興,馬上照這個辦法做了。

  • 2 # 溫州樂客網路科技

    曹操此生一共有二十五個兒子,曹操基因甚是了得。虎父無犬子,二十五兒子中既有才高八斗、詩詞歌賦能力出眾的曹植;有領兵作戰、無往不勝的曹彰;更有大膽廢除漢帝、建立魏政權的曹丕。還有一個我們從小就領教過的神童——曹衝!

    曹衝(196-208),字倉舒,曹操最小的兒子。曹衝稱象的事情流傳千古,曹衝在稱象時不過六歲。根據《魏志》記載,有一次,東吳孫權送給曹操一頭大象,曹操十分高興,於是在大象運到許昌那天,曹操帶領文武百官和小兒子曹衝,一同前去觀看。待曹操看到大象之後,他很是興奮,於是想知道這頭大象到底有多重。然而當時曹操身邊的文武百官竟然沒有一個人能回答得上這個問題,就在此時,曹衝站了出來,年僅六歲的他認為,只要把大象放在大船上面,在水痕淹到船體上刻下記號,再稱量物品裝載在船上,等水面剛好抵達之前的刻度線後,那麼透過裝載的物品重量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了。曹操聽後很是高興,馬上派人照著這個辦法操作,得出了大象的體重。

    曹衝聰明且心地善良,識見通達,素有仁愛之名。因此,他常常透過自己暗中分辯事理,從而幫助一些本應犯罪被殺之人,最終使得這些人得到寬恕。正因如此,曹操多次對眾大臣稱讚曹衝,說有想讓曹衝繼承大業的打算。

    然而天妒英才,208年,也就是赤壁之戰的這一年,曹衝因病夭亡,年僅十三歲。曹操悲痛欲絕為其痛哭流涕,曹丕前來安慰曹操,曹操說道:“倉舒之死,對我來說是不幸,可對你們來說卻是大幸!”可見曹衝在曹操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也說明了曹衝聰明絕頂,勝過曹操的其他兒子。待曹丕稱帝后,追封曹衝為鄧哀侯。

    由此看來,孫權送大象給曹操的故事應該是真的。因為當時孫權名義上是大漢的臣子,曹操是大漢的丞相,孫權和曹操關係不錯,地方諸侯向朝廷進貢東西是中國的習慣。孫權地處南方,大象是北方沒有的東西,送給朝廷既表示臣服也當是溜鬚拍馬吧。這件事在《魏志》裡是有記載的。既然孫權送象是真的,估計曹衝稱象也不會假。

  • 3 # 通古楊林

    應該是真的。

    曹衝稱象的典故出自《三國志》:衝少聰察,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

    《藝文類聚》卷九十五引《江表傳》也記載了曹衝稱象的故事,其記載中有“鄧王衝尚幼”,與本傳“生五六歲”契合,可知此事發生於建安五年至建安六年之間,當時孫權剛開始統治,獻象求好是符合情理的。按照歷史地理學的研究表明大致在劉宋之前,長江以北尚有野象棲居,之後才限於江南,三國時期的吳國境內有象且由孫權進獻給曹魏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也有人認為是假的

    陳寅恪先生的觀點,認為曹衝稱象是假的,因為他認為當時氣候寒冷,孫權控制的南方已經沒有亞洲象了。

    “曹衝稱象”是真的嗎?

    “曹衝稱象”是發生在三國時鄴城(今邯鄲臨漳縣)的故事.對此事的真偽多有疑見。臺灣科學史協會主席、臺灣大學的劉廣定教授曾經明確指出:“這段記載有疑問”。

    其實,早在清代學者梁章鉅的《三國志旁證》一書中,就曾對曹衝稱象一事提出質疑。指出“此事妄飾也”。他認為亞洲象生活在印度和中國雲南南部,從氣候條件、交通運輸、動物飼

    養等情況看,當時“中土”不具備有大象的生存條件。他推斷“置水刻船,疑算術中本有此法”。

    國學大師陳寅恪先生認為當時吳國無象,因此曹衝稱象故事純屬文人抄襲所致。戴念祖先生否定此說,說這是歷史地理概念之誤。《初學記》引《吳錄地理志》日:“九真郡龐縣多象,生山中。”九真郡相當於今越南清化、河靜兩省及義安省東部地區,公兀前111年入漢,這正是東漢末年孫權管轄地,三國時期一直是吳國轄境。據《藝文類聚》引《江表傳》日:‘‘孫權遣使詣南馴象二頭”。可能孫權所獻的象原是九真郡獻給孫權的馴象,並非指江南地區產野象。直到西晉時期.當時的南越還向晉朝廷獻象呢。

    陳寅恪先生還認為:曹衝稱象的故事可能來源於佛經。他舉出印度佛經《雜寶藏經》上載有“棄老國祿”的故事,書中日:“天神又問:此大白象有兒斤?而群臣共議,無能知者,而後大臣問父,父言:置象船上,著大池中,畫水齊船,深淺幾許,即以此船量石著中,水沒齊畫,則知斤兩,即以此智以答天神。”時有人提出質疑:上述佛經是後魏時才譯成漢文的,三國時並無此經書。對此,陳寅恪解釋道:“僅憑口述,亦得輾轉流傳於中二匕,遂附會為倉舒(即曹衝)之事,以見其智”。陳先生推測該故事源於佛經而張冠李戴地安在曹衝頭上。這樣解釋也似覺牽強 有的學者提出,曹衝稱象載於《三國志》,此時佛教雖然已傳人中國,然儒學的傳統是排斥佛教的,更何況在曹衝稱象到《三國志》成書時期,有關稱象故事的佛教經典未見有譯本傳入中國。因此,以舟稱象非但是中國本身智慧的產物,甚至佛教故事反而有可能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張建華主編的《邯鄲辭典》(1996年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認為實有其事。該掌故出自《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曹衝)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鹹莫能出其理。衝日:‘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曹衝利用浮力原理,以水浮法稱大象,輕而易舉解決了稱量大象體重的難題,是浮體規律的一種自覺應用。其稱象的地點在鄴城附近。據記載,曹魏時期,在鄴城城外,修築有幾個大型園囿。其中之一是城東北的毛象坡,內蓄有東吳孫權送給曹操的巨象。張子欣、褚新民同志提供的《臨漳縣誌》載:“毛象坡,在縣東北二十里,周圍五里。古畜象於陂。<魏志>吳孫權致巨象於曹操,畜此陂中”。

    綜上所述,孰是孰非,也許需將來考古發掘成果來驗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童鞋們NFC複製門禁卡怎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