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張歡說故事
-
2 # 小康則安
一個歷史虛構情節讓人如何回答?如果非要給個答案,那就只能說:故事裡的事,你說它是它就是、你說它不是它就不是。
-
3 # 青梅煮酒qmzj
劉基都躲避到青田老家了,結果還是被朱元璋給逼回了朝廷。不久劉基患病輟朝,朱元璋以為劉基是裝病,派胡惟庸並御醫前去探視,並賜藥,劉基很快一命嗚呼,其死因成歷史懸案。劉伯溫何言善終?
-
4 # 小貓頭1987
火燒慶功樓這個說法是不是源於民間故事。我感覺不可能的,都是國家元首級別的,更不可能有一首詩就可以逃脫。無稽之談
-
5 # 陳大舍
老規矩,先上答案再分析。“火燒慶功樓”或“炮打慶功樓”都是傳說。歷史上的劉伯溫是難逃一死,但徐達並沒有遇害,是富貴善終而且比劉伯溫多活了十年。
首先慶功樓並不存在。“火燒慶功樓”的傳說是晚清到民國時期北方的評書藝人根據明初的胡惟庸、藍玉兩大逆案和明太祖駕崩後的靖難之役改編的“歷史演義”。而明太祖對開國元勳的大清洗是從一開始就定下了計劃——淮西舊部除了自己的徐達(親家、換貼兄弟)、郭英(舅子換貼兄弟)、湯和(親家、換貼兄弟)、沐英(乾兒子,也有說“私生子”)、李文忠(外甥)等親友團之外基本上都得清走;以劉伯溫為代表計程車大夫們只要不公開反對自己則儘量都留下。所以說明太祖雖然殺功臣不少,但不是歷史上最多的,更不是殺光。
至於劉伯溫確實是不得善終,但是基本可以肯定不是死於明太祖之手。歷史上劉伯溫和明太祖君臣關係類似於留侯張子房和漢高帝,彼此之間雖然信任、欣賞,但因為兩人的出身、經歷、利益都太不一樣,所以始終只能是君子之交。到了論功行賞時明太祖對劉伯溫的封賞官不過亞相,爵不過誠意伯,說白了就是“不能不委屈您”。後來劉伯溫得罪了淮西出身的李善長、胡惟庸,於是就被挑撥離間了他和明太祖之間的關係,最終鬱鬱而終。但隨著胡惟庸、李善長的覆滅,明太祖又重新提拔劉伯溫的後人,使之世襲誠意伯之爵,而最後一代誠意伯劉孔昭雖有亂臣之名,但對大明朝的忠義之心卻是絕對沒的說。鄭成功反攻南京時已經淪為海賊的劉孔昭依舊參加戰鬥,劉家算是同大明朝礪帶山河,始終與共。
再說徐達,現在說的最多的就是在患病期間被“賜蒸鵝”而死,這個說法在被吳晗寫進《朱元璋傳》中基本就被實錘。但是這種荒誕不經的說法最早出現卻是在大明朝中後的一本野史筆記《翦勝野聞》之中,且說是“賜食”,而並未說是賜“蒸鵝”,這本野史的評價一直不高,被認為“書中所紀,亦往往不經”。此後趙翼在其《廿二史札記》中將才記載了“賜以蒸鵝,疽最忌鵝”的傳說,但趙翼則明確吐槽這個事是“傳聞無稽之談”。
而且就算是真的賜了徐達“蒸鵝”,也和暗示賜死無關。因為鵝肉被認為是“發物”的概念是在明後期形成的,而在此之前的醫學均認為鵝肉性溫平,與葛根類似,補虛益氣。
徐中山入元大都,其實歷史上元明易代時大都也是有過激烈的戰鬥。
可嘆劉伯溫作為一個典型的“儒家士大夫”,在亂世中活得如此坎坷,但是還被當做了“成功學”的種種炒作題材。“死後是非誰管得”?古人深刻啊!
-
6 # 晴空喜歡笑呵呵
逃過一劫了嗎?朱元璋在南京時得知劉伯溫病重讓胡惟庸去看望劉伯溫,結果劉伯溫喝了一杯酒後就當夜吐血死了,雖然事後在胡惟庸案時將謀害劉伯溫這一項罪名新增上去了,但是沒有朱元璋的許可胡惟庸真的敢如此做嗎?
-
7 # 評說天下善留心間
民間演義的故事。還有一個小故事,大概是慶功樓前夕,劉伯溫師父還是什麼高人指點說,吃飯時,皇上去哪你去哪,即使上茅廁,劉伯溫就一直伺候朱元璋,朱看甩不掉劉,也知道他看出端倪了,就饒了劉伯溫。不確切。
-
8 # 邏輯文史游
最近頭上有很多朱元璋的“黑故事”,這個故事基本不見於正史,我懷疑是明朝的後一個朝代為了抹黑他而編造的。但這些故事又多少很合朱元璋的氣質吻合,所以閒暇時間來讀讀也不錯,比如今天這個聚餐的故事就很扯淡。
歷朝歷代武將就是驢卸磨殺驢就是這麼來的,不需要你拉磨了留著你吃翔嗎,不對是吃食嗎,聰明的武將邀功請賞卸甲歸田或做個封疆大吏,在娶上幾房小妾好不快活,扯遠了。還有一些愣頭青想留在皇帝身邊繼續建功立業,這些人手下哪個沒有一幫小弟追隨,有時候你無心造反卻是被你手下挑撥離間逼著謀反的,在說皇帝哪知道你想的什麼哪天變心,做皇帝好累不如做封疆大吏快活嘻嘻;這些開國功臣哪想的到,這早就不是昔日那個說要平分天下滿嘴跑火車的小哥哥了。
老朱建了一座功臣樓,在樓內大擺宴席,召集了包括徐達、藍玉、李善長、劉基等三十四位開國元勳為其論功行賞。一開始上菜都是蘿蔔,韭菜,小蔥豆腐之類的,這些菜寓意著要公正廉潔熱愛百姓,看來朱元璋素食主義者,端上來的菜卻讓眾功臣們大失所望,老朱說咋滴?不喜歡啊都喜歡吃肉肉!那換點別的。於是主菜上來了有燕窩,紅燒兔子和狗肉,這下大家開心了吃的油光滿面,還稱讚這御廚的水平是越來越高了,只有劉伯溫大驚失色,冷汗直冒。一旁的徐達看他臉色有異就問怎麼了,劉伯溫回答我們死定了,徐達問為什麼,劉伯溫回:你看陛下上的這些菜,這叫“鳥盡弓藏,兔死狗烹”,我們必死。嚇的徐達忙問那咋整啊,劉伯溫說要緊跟著皇上,朱元璋出了樓門,看到劉、徐二人也緊隨而來,猶豫了一下,招手讓二人跟自己同走。三人走出數百步後,只聽得轟隆隆一聲巨響,回頭看時,功臣樓已是磚瓦飛舞,火光一片。劉伯溫和徐達雖然逃過一劫,但朱元璋並未放過二人。
所以還是那句話,“火燒慶功樓”出於清朝文字獄盛行時期。滿清統治者為了打壓民間漢人懷念大明朝的戀舊情節,就指使滿清的一些奴才文人,編造了“明太祖火燒慶功樓”的假故事,說大明太祖濫殺功臣,藉以抹黑明太祖,離間清朝統治下的漢人和大明朝的關係。
既然是杜撰的就不可全信,這些功臣勢必居功自傲目中無人,留是不可能留著了,這輩子都不能留著必須弄死,關於劉伯溫的結局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他算出朱元璋要來收拾他,便提前跑了,還留下一首詩,勸劉伯溫向善,否則會失去民心。向劉伯溫這樣的大神,估計可以飛昇成仙。另一種說法是胡惟庸煽破罐破摔,找人誹謗劉伯溫,然後將其毒死。至於哪種是真的,這就不好說了。
回覆列表
劉伯溫沒叫朱元璋整死。給他一個和淮西所有人對著幹的職位。劉伯溫辭官的時候很多人放鞭炮慶祝,搞的跟過年一樣。最後還被毒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