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南居士
-
2 # 禾頁老師
1.做粉絲。
做一名琴童的父母,第一個角色就要做孩子的粉絲。
當你用讚賞的目光看孩子練琴的時候,孩子會感到很有成就感,這種成就感足以彌補練琴的枯燥。
在練琴的路上肯定不是一帆風順的,每當孩子突破了一個小小的困難,家長用語言肯定孩子的努力。是對孩子付出的認可。同樣也是對孩子今後繼續這樣的激勵。
做孩子的粉絲,是最良好的親子關係。千萬不要只做孩子的監督者。監管出來的,不是音樂,而是奴性和反抗。
好的親子關係就是最好的教育。家長做孩子的粉絲,孩子才會越來越好。
2.做助理。
琴童,需要父母付出更多。
我的小孩在學小提琴的時候,雖然我不懂小提琴,但是每節課我都陪著,跟著做筆記。
做孩子的助理,而不做他的導師。
因為很多琴童的家長,自己並不很懂琴。所以也沒有必要假充內行對孩子指手畫腳的。那樣孩子會很反感。
做好孩子的助手,幫孩子記筆記。整理他學琴時必要的東西,就足夠了。
如果孩子參加老師的演奏會,那麼從化妝到著裝,到行程安排,都需要家長幫助孩子。學琴的孩子演出機會比較多,所以家長不管不問不幫,肯定是不行的。
3.為孩子請名師。
學藝術,一定要跟最好的老師學。
可別小看啟蒙老師。有的家長可能認為孩子剛剛開始學琴,不需要請最好的老師,因為最好的老師學費是很貴的,這其實是一個誤解,剛開始是孩子良好琴感培養的階段。所以一開始就應該學最正確的,如果剛開始的老師教餓不好,孩子會走很多彎路,今後改起來也比較困難。
既然讓孩子學琴,家長就得掏得起捨得掏這份學費。
-
3 # 媽媽學校
女兒學鋼琴將近半年,從最初的新鮮,好奇,到初入門時的找不著北,再到如今,半年之後,倦怠感抬頭,懈怠的情緒持續升級,我作為陪練媽媽的感觸也幾經變化。從最初的小心翼翼,到焦慮起急,總一副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再到如今逐漸平復期待。
這半年,對於我們母女來說,實實在在像是一場親子關係的特別訓練,公允地來講,收穫更大的人或許是我,因為,對於一個5歲的孩子來說,學琴不過意味著一項媽媽安排的功課,不!得!反!抗!當然,頂多在她的小腦袋裡,或許還意味著這是一項在眾多樣樣都比自己強的大人們中間唯一可以拿出來炫耀的“小本領”(儘管初學,也總比白紙一張的大人強),然後,便再無其他。那些在我們大人的腦袋裡,為這項技能所設定的功能,諸如身體層面的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訓練他對於小肌肉群的控制,及至精神層面的音樂的啟蒙,藝術的薰陶,我漸漸發現,這些,女兒都是不懂的,無法理解的。對她來說,實實在在的體驗才最真實,那就是每週要上幾次課,每天要練多久的琴,沒錯,她們能夠感受到的,就只有最最現實的層面。
我當然也是半年後才漸漸地從我給自己設定的美好幻象裡醒過來,那些我以為孩子也能和我一樣享受其中的幻象,差點讓我作繭自縛。我一度認為她既已踏上學琴之路,就理所當然地該用心對待,老師講的要點要往心裡去,練習時應該一遍好過一遍,所以,當我坐在練琴的女兒身旁,看著她錯誤百出時,我心裡的邪火便一竄而起。其實在女兒學琴半年的時間裡,我真正意義上對她發火只有一次,現在想來,她那段時期正在經歷認識音符的攻堅階段,對於小小的她而言,那些在五線譜上蹦來跳去的音符幾乎個個都長得一樣,要記住它們各自的位置和音調,真的是很難,然而那個階段的我卻滿心美好,完全沒有將一個5歲孩子學琴可能遇到的困難放在心上,所以,那時的我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在幾次這種對抗情緒下的練琴過後,我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我於是試圖找到一種方式去改變現狀。在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朋友的文章讓我幡然醒悟,她在文章裡說:“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音樂學習成了孩子的專利,好像從小沒有受過音樂教育的人,今生今世就喪失了選擇的權利。如果將音樂放在最基本的陶冶性情上,母親們開始第一節音樂課所給予孩子的影響,絕不會比星期天讓孩子們消磨在“音樂課堂”上差。把對音樂的嚮往仍舊作為我們自己的心願,比強加給孩子好。”
這段文字就像一把鑰匙,解開了我心裡所有的困惑。沒錯啊,學琴原本是我心裡的一份惦念。我決定,和女兒一起學琴,做一個真正“陪孩子學藝”的朋友,而不是指手畫腳的監督者。
從那天起,女兒學琴的課堂上我也認真旁聽,不是為了監督她哪裡對了哪裡錯了,而是為了讓自己也學會,回家我也和女兒一樣練琴,同樣的時間裡,因為多了媽媽搶琴,她反而多了幾分緊迫感。我用這樣的方式陪女兒度過了認音符和識譜的最初階段,漸漸地我又把更多的練琴時間交還給她。
女兒決定學琴前,常聽身邊的琴童家長正聲告誡說:學琴這條路,就像是上了賊船。這比喻聽起來粗陋,但以我半年陪伴女兒學琴的心路來看,她至少道出了這絕非一條坦途,你和孩子隨時都可能遭遇暴風驟雨。
當我還沉浸在解決了上一個階段問題的輕鬆心態中時,女兒學琴時倦怠的狀態再一次把我拽回冷冰冰的現實,只是,這一次,我的心態似乎沒那麼焦慮了,我知道,既然我們不以考級拿證為目的,那麼學琴就沒有時限,何必急在這一時。倦怠感是學琴必然要經歷的階段,每天重複同樣的彈奏練習,錯音時的挫敗感,都會讓孩子萌生退意,我們怎能要求眼前這個孩子用自己的意志去管理自己,而此時我們要做的便是溫柔地陪伴,溫柔地堅持,一遍,兩遍,三遍……10分鐘,30分鐘,1個小時,別走開,聽她彈奏每一遍,然後,溫柔地告訴她,哪裡比上一次彈得更好,哪裡有個小錯誤,再來一次,會更好!
其實,我只是想說,對於年紀尚小的琴童,媽媽們一定要給予實質性的陪伴,動輒拿學費和時間來說事兒是最最要不得的(這些話我當然也說過),如果可以,請媽媽也學學看,真的沒有你看到的那樣容易,那時你會對孩子多一分理解,甚至敬佩,如若不能,也請你寬容,寬容,再寬容,耐心,耐心,再耐心,孩子已經很努力在適應我們為他們安排的一切,何必苛求太多,何況我們一開始就不是抱著培養天才的目的來的,又為何要把氣氛搞得如此緊張呢?
回覆列表
我覺得最好的“陪練員”首先得是一位鐵桿粉絲聽眾,欣賞孩子的每一次演奏。然後還要做一個認真聽講的“學生”,讓孩子講述他所學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