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有關戚大將軍的生平,只用他的一句遺言就可以概括了:“餘生平三十餘年,凡大小水陸百餘戰,未嘗一敗。”但是為什麼他就被棄用了呢?原因很簡單,他的靠山倒了。

    《明史-戚繼光傳》記載了戚繼光的謝幕經歷:“居正歿半歲,給事中張鼎思言繼光不宜於北,當國者遽改之廣東。繼光悒悒不得志,強一赴,逾年即謝病。給事中張希皋等復劾之,竟罷歸。居三年,御史傅光宅疏薦,反奪俸。繼光亦遂卒。”

    張居正去世半年後,就有言官說戚繼光不適合在北邊駐防(此時他正在擔任薊門總兵),內閣首輔張四維立刻就把戚繼光扔到廣東去了。此時的戚繼光在北方的兵制改革正搞得有聲有色,這樣的調動是很傷他心的。

    可是他也沒辦法,只能怏怏不樂地去了廣東,一年以後就稱病請求退休。結果不省事的言官們又上書彈劾他,張四維乾脆就讓戚繼光回家歇著了。三年後,有人重新推薦戚繼光,結果反而被罰俸。不久以後,戚繼光鬱鬱而終。

    這個事看起來好像很複雜,其實特別簡單,就因為兩個人——張居正和張四維。

    張居正是戚繼光的後臺,這個很多人都知道;張四維和張居正是死對頭,至少他表現出來的是這麼個意思,這個很多人也知道。所以,這個邏輯推演下去就不難理解了:有御史要迎合張四維搞臭張居正的政治需求,捎帶手也就把張居正的同盟戚繼光給彈劾了;張四維也覺得張居正的朋友就必須打倒,所以也收拾戚繼光。至於什麼兵制改革,什麼良將難得,那關他們什麼事?這種對人不對事的風格,不正是中國源遠流長的傳統?

    只是當幾十年後,明軍慘敗在薩爾滸的時候,會不會有人後悔,如果當年繼續戚繼光的改革的話,國家會是什麼樣的場景?

  • 2 # 船伕

    這涉及的就是一箇中國封建王朝的一個積弊,那就是文官結黨,尾大不掉,左右皇帝的決策,將黨同伐異至於國家大事之上。問題中所說到的朝廷將一代名將戚繼光棄之不用,就是張四維對前首輔張居正政治清算的典型體現。

    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

    這是漢代第十位皇帝漢宣帝劉詢,在教訓太子“柔仁好儒”之弊時所說的,但很不幸太子沒領會到精髓,最後還是將西漢帶進了溝裡。

    很多人認為,秦漢以來都是儒家思想治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儒家那一套太務虛了,嚴重缺乏實踐操作性。就連歷史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時期,也都是外用儒家忽悠老百姓”都老實的本分點,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內用黃老道家思想,提倡無為而治,這可不是說皇帝啥都不管,而是讓皇帝不下場和臣子鬥,而是平衡臣子間的內鬥,最後再做裁判員。其餘還要用法家思想,該動手時動手,別手軟。

    後世帝王學跑偏了

    興許是王朝斷代的原因,後世的皇帝在帝王心術方面大多隻學了個皮毛,真把儒家當統治階級的核心治國理念了,結果就悲劇了,在明朝體現的最為淋漓盡致。比如清算帝師張居正的萬里小皇帝,這不就是下場和臣子直接掐架了嗎,的確是把張居正一派完全打死了,但留下來那一派可就沒有牽制力量了,那還不蹦上天,後來萬曆連將自己最心愛的妃子葬到身邊的願望都沒實現,你說這個皇帝當的窩囊不窩囊。

    崇禎更是如此,上來就自己動刀子把魏忠賢幹掉,都不想著培養替代勢力,結果閹黨一死,造成的權力真空讓東林黨一家獨大,開始肆無忌憚的禍國殃民,將明朝最後一口氣生生耗盡。

    【歷史不會重複,但往往會重蹈覆轍】

  • 3 # 看遍山川

    戚繼光在浙江義烏招募樸實勇敢的農民和礦工,組建新的抗倭軍隊,採用新的軍隊編制方法,嚴格進行武藝和兵器訓練,同時注重全體將士的保家衛國的教育。革新了對倭寇的戰術,創立了鴛鴦陣法,在抗擊倭寇的作戰中大顯身手,所向披靡。

    “戚家軍”這支大明的抗倭生力軍先後同倭寇作戰80多次,屢戰屢勝未嘗敗績,披荊斬棘出生入死,累經多年蕩平了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倭患。在軍事生涯的間隙還撰寫了《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軍事學術著作,是戚繼光本人抗倭實戰經驗總結,也反映了當代軍隊訓練作戰等情況,為後人所推崇。

    戚繼光這樣一位名族英雄,傑出的軍事家被明萬曆皇帝過河拆橋般棄用最後鬱鬱而終,實在令人扼腕嘆息。這不得不提到明代也是傳統封建社會禍國殃民的“朋友圈”政治,廟堂之上山頭林立,拉幫結派黨同伐異。文臣武將是否能得到重用,他具有何德何能有時真的不那麼重要,關鍵要看他是否是當權派自己圈子裡的人,如果是否定的,那麼他縱然有經天緯地之才對國家有利,對自己的小集團相反是絕對有害,接下來就盡一切可能給予掣肘或橫加迫害。

    明代到了中後期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嚴嵩,徐階,高拱,張居正,你方唱罷我登場,作為明帝國的內閣首輔們哪一個不是靠爾虞我詐上臺,誰又不是玩“朋友圈”的高手。大明的功臣名將,朝堂清流沒有誰能逃脫得了這種政治漩渦,除非你及早看破紅塵,跳出五行,否則回家做個富家翁也難。

    戚繼光也不例外,當然他的實幹,軍事能力確實出類拔萃,但除了他個人的努力外,當時萬曆初年的首輔張居正對他的賞識和器重也起到了更關鍵的作用。張居正用人大膽不疑,在戚繼光抗倭期間包括之後奉調北上駐守薊州拱衛京畿,張居正和其“朋友圈”向戚繼光提供了各項優惠政策,給予其大力的支援,甚至調離那些和戚繼光作對的官員,才使戚繼光能夠將其軍事才能發揮地淋漓盡致。

    也正因為如此,戚繼光在客觀上成了張居正“朋友圈”的死黨,在隨後的清算張居正的政治運動中,戚繼光無疑會連帶遭到打擊,這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在萬曆皇帝的授意和縱容下,張居正成了欺君罔上,不忠不孝,五毒俱全的罪人,他的家產,子孫無一倖免。

    很自然地戚繼光被調離京畿重地,去南方出任廣東總兵,離開帝國的政治核心,從此處江湖之遠,不再經受政壇的風雲突變也未嘗不可。不過“樹欲靜而風不止”,朝堂上絲毫不允許有張居正的“流毒”,一點都不讓他的“朋友圈”有殘存空間。政治嗅覺靈敏的投機分子會迎合皇帝的心思,痛打落水狗是各朝各代的傳統習慣。

    萬曆十二年十一月,有人上奏彈劾戚繼光,皇帝下詔罷免戚繼光的廣東總兵,一代名將就此徹底被罷官,成了官場傾扎的棄子,永遠失去了躍馬揚鞭報效國家的機會。蒼老憔悴,鬱鬱寡歡,清貧落魄的生活使戚繼光一病不起,三年過後一代將星隕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好不容易熬過了孕期的各種不適,再迎來坐月子的煎熬。坐月子寶媽和寶寶都應該準備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