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艾羅cym

    按勞分配(distributionaccordingtoone"sperformance)  分配個人消費品的社會主義原則。即在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的社會扣除以後,按照各人提供給社會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分配個人消費品。在社會主義社會,由於社會生產力發展還沒有能夠達到產品極大豐富的程度,工農之間、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還存在著差別,勞動還未成為人們生活第一需要等原因,只能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多勞多得,少勞少得。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產物,又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實現,是對剝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歷史的一大進步。這個原則對於調動勞動者的社會主義積極性,建設社會主義,有重大作用。由於勞動能力不同,家庭人口不同,勞動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實際上是不平等的,這是一個“弊病”,但在社會主義階段是不可避免的。實行按勞分配的原則,必須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反對平均主義,選擇合適的按勞分配的形式什麼是按需分配  按需分配,按照流行的說法,是指:“分配的生活資料按人頭來分,不按照貢獻大小來分,不按照投資額來分,每個人想要什麼就分配什麼,想要多少就分配多少。”  假如這樣說,一個財主家裡,每個人都吃麵包和牛奶,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吃多少就吃多少,這就是按需分配。一個窮人家裡,每個人只能吃窩頭,而且還受限制,大人吃倆,小孩吃一個,而這也是按需分配,不能說窮人家裡不是按需分配。或者,我們可以認為按需分配不過就是平均主義的大鍋飯。那麼,共產主義就成了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  各種流行的說法都體現了小市民不勞而獲和均分財產的可鄙私慾,是一種徹底的空想烏托邦。這種美妙的共產主義天堂只出現在巴枯寧主義者為挑動農民而進行的欺騙性宣傳中,與馬克思主義無半點關係。但是這種流行說法常為資產者所利用,成為了向科學共產主義潑去的汙水。流行的對共產主義的解釋充斥著小資產者的庸俗幻想,他們所想要的最多不過是均分財產,這不過是私有制的擴大而已。而在公有制的表象下,極有可能出現的是亞細亞生產方式的復活。  其實,共產主義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共產主義以生產力高度發展、社會產品極大豐富、人們覺悟水平極大提高以及三大差別消失為前提。人人都能自覺地、盡其所能地為社會勞動;社會則按每個人的合理需要分配消費品。  然而,這依然不是馬克思的原意,按需分配首先由路易布朗提出,馬克斯提出的按需分配是馬克思為了批判一種分配觀而提出的,過去的社會主義者曾提出一種分配方案,主張將社會產品不折不扣地公平地分配給每一個公民。相對應地,馬克思提出了按需分配的概念,力求將它迴歸於科學的基礎上。  對社會產品進行分配,必須先進行以下扣除,以滿足社會生產擴大再進行的需要,只有對社會產品作出了以下扣除,才能進行分配:  1對生產所需的耗費的補償;  2對擴大再生產的積累;  3對應付一般意外的物資儲備。  除了對生產所需的扣除以外,還要扣除:  1社會的管理費用,類似於財政支出,社會越發展,這種支出越小;  2公共服務和福利支出,社會越發展,這種支出越大。  分配不過是生產之下的分配,分配不是關鍵,人們以什麼樣的方式被組織在生產中才是關鍵,生產方式決定分配方式。馬克思指出,在付出同等勞動的請況下,可能所需的消費品是不等量的。例如,他們從事同等勞動,但其中一個卻撫養了更多的孩子,就需要更多消費品;或者,他們分別從事簡單勞動和複雜勞動,但需要的消費品是等量的。那麼,共產主義原則要求不以勞動量為依據,而以實際需求為依據分配消費品。  但馬克思又指出,在剛剛脫離資本主義,人們的思想還帶有舊的思想殘餘的情況下,在物質仍不充裕的情況下,是不能實行按需分配的。也就是說,馬克思提出的按需分配,不是向我們展示未來的共產主義美妙圖景,而是指出,在資本主義被消滅後,不能馬上實行按需分配,在隨後一個漫長的時期內,應該建立民主共和國,發展生產力,滿足工人所需,實行按勞分配.馬克思想向我們指出的是按需分配所需的物質條件,實現按需分配的艱難,在馬克思的學說中,按需分配不是重點.馬克思實際上向我們表達的是按勞分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事銷售工作,在什麼時候給客戶打電話成交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