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太陽兒童健康
-
2 # 兒科醫生陳青
兒童孤獨症的患病率為何高居不下?
兒童孤獨症,我們常稱為自閉症。自閉症的患病原因其實非常複雜,也是近幾十年來國內外不斷研究的一個領域。
而最近的研究結果表明自閉症有很強的遺傳傾向,也就是很大機率是遺傳的,但是一些環境因素也可以導致自閉症的患病風險增加。所以說自閉症是一個由於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導致的一個結果。
在遺傳因素方面,研究結果顯示有超過四百到一千的基因和自閉症有關,可見其複雜性。
另外環境因素的影響也有很多,比較常見的一個就是大齡生育,即女性超過35週歲、男性超過40週歲生育的孩子患自閉症的機率,要比適齡夫婦生育的孩子患病機率高出3倍之多。除了年齡問題,身體健康情況更是不容忽視的條件。比如備孕期間夫婦雙方的健康情況,有沒有太胖或太瘦,母親有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或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孕期有沒有被病毒感染、服用某些藥物等等,也會導致孩子患病機率升高。
孕期所處的環境也很關鍵,比如孕婦有沒有長時間處在空氣汙染較重的地方,或者長期接觸重金屬,比如鉛汞等,以及其他化學汙染,像有機農藥等。另外還有一些不太可控的因素,比如胎兒在宮內缺氧,或者孩子出生時出現缺氧甚至是腦出血等情況,都會增加孩子患孤獨症的風險。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孩子的腦部結構發育異常,或者是神經系統發育異常,造成任何一種結果都是很難治癒的。
也正是由於這麼多原因存在,也就導致了孤獨症的患病率一直高居不下。
-
3 # 兒科主任曲鳳媛
自閉症兒童被稱為“星星的孩子”。他們雖然有著純真的眼睛,容貌也和普通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是他們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會交流,不會溝通,沒有群體觀念,行為刻板重複,缺乏好奇心。
兒童自閉症的病因有哪些,專家為你介紹如下: 1、社會發展環境和資訊汙染 資訊汙染是有關專家認定的使目前孤獨症兒童日趨增多的罪魁禍首之一。人類被資訊包圍、淹沒,造成一部分人在潛意識裡對資訊的排斥和對人際交流的厭倦,從而“影射”到了後代身上。而社會競爭的加劇、生存壓力的加大,導致家庭沒有親情愛意,也是孤獨症的一大因素。 2、與生物體本身有關 歐美科學家經過5年的聯合研究,在第2、7、16和19對染色體上發現了導致兒童孤獨症的切面。這一發現為徹底解開孤獨症之謎,為預防和治療孤獨症帶來了新的希望。 在神經病理學方面,透過動物模型研究,一些研究者發現大腦邊緣系統可能與孤獨症有密切關係。 邊緣系統中主要是杏仁核和海馬迴與孤獨症有關,杏仁核呈杏仁形狀,是控制人類情感和攻擊行為的皮層下中樞。社會行為退縮、強迫行為、不瞭解危險處境、不能從記憶庫存中提取資訊、不能調節自己以適應新事件或環境與海馬迴受損有關。 3、家庭氣氛緊張讓孩子備感冷落 據統計,目前,兒童患孤獨症的人數是以往的3.5倍左右。
溫馨提示:隨著診斷水平提高,自閉症的診斷年齡已大大提前,低至兩歲。診斷水平的提高讓更多的患者獲得明確診斷;兒童自閉症,早發現,早干預,希望孩子健康茁壯成長。
-
4 # 優加學院
有自閉症相關知識的人都知道孤獨症的病因還沒有被明確的發現,但是目前的研究表明,某些危險因素可能同孤獨症的發病相關,可以歸納為:遺傳、感染與免疫和孕期理化因子刺激。
遺傳因素雙生子研究顯示,孤獨症在單卵雙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達61%~90%,而異卵雙生子則未見明顯的共患病情況。在兄弟姊妹之間的再患病率,估計在4.5%左右。這些現象提示孤獨症存在遺傳傾向性。
感染與免疫因素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就有研究發現,孕婦患病毒感染後,其子代患孤獨症的機率增大。後來數個研究均提示,孕期感染與孤獨症發生可能有一定的關係。
孕期理化因子刺激受孕早期孕婦若有反應停和丙戊酸鹽類抗癲癇類藥物的用藥史以及酗酒等,可導致子代患孤獨症的機率增加。根據這些研究,對懷孕12.5d的大鼠一次性高劑量腹腔注射丙戊酸鈉,其子代鼠表現出類似孤獨症的行為學表現。還有研究發現,孕期大鼠暴露於反覆冷凍刺激中,也會增加子代患孤獨症的機率;對孕鼠進行反覆冷凍刺激,其子代也表現出孤獨症的行為學特徵。【以上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如果根據以上資料來看,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一些可以刺激孕婦孕期的理化因素會變多,可能造成兒童患自閉症機率上漲。
但更多的原因可能是社會大眾對於自閉症的認知提高了,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把自閉症歸到智力障礙或者傻子的範疇內,大家逐漸開始意識到孩子的問題,瞭解到自閉症的知識。不再對自閉症談虎色變,所以才會讓人覺得自閉症的患病率居高不下。
回覆列表
孤獨症被稱為“來自星星的孩子”,
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透過決議,從2008年起,每年的4月2日被定為“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在這之後人們對於孤獨症認識的人就越來越多了。
目前孤獨症的病因不明,也沒有針對核心症狀的藥物可用,這種病是一組起源於兒童發育早期,通常伴隨終生的先天性大腦發育障礙性疾病。
病因找不到,所以提出的問題為何患病率居高不下就難以說清楚。
只能大概說一下:
一方面與遺傳、圍產期因素、免疫系統異常、神經內分泌和神經遞質等因素有關;
另一方面是,隨著對自閉症相關分類的完善、評估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自閉症相關知識的進一步普及,對於自閉症的診斷越發精準,這樣就使許多原本不能夠明確診斷為自閉症的兒童得到了明確的診斷,也間接提升了自閉症的診斷機率。
在“自閉症之聲”網站上有幾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話: 世界上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自閉兒童,就像森林裡沒有兩片一模一樣的葉子一樣。
如果你認識一個自閉兒童,你只是認識了這一個自閉兒童,而不是因此就看清了這種疾病,從而可以推測其他自閉兒童的症狀和表現。
這些孩子雖然有缺陷,但他們中的一些人有很高的天分,在某一方面,新聞上也播了很多這方面的新聞。
面對自閉症患者,我們可以做的是:
一、試著多些瞭解,減少誤解;
二、體諒自閉症家庭的困難
三、不要歧視、嫌棄他們
四、避免因為誤解而責怪他們
五、尊重他們、關愛他們、認可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