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如果有一天你有足夠的能力,在這兩個中做出選擇,你將會如何選擇?
2
回覆列表
  • 1 # 人體研究所

    題主難道以為秦始皇一開始修萬里長城就是為了讓大家參觀著玩的?

    萬里長城,開始於戰國秦、趙、燕三國。起初目的是為了防禦匈奴、東胡的南掠。

    在冷兵器時代,長城防禦體系的軍事作用是卓有成效的。秦時,“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新書·過秦》)漢武帝時,“建塞徼、起亭燧、築外城,設屯戍以守之,然後邊境得用少安。”(《漢書·匈奴傳》)

    “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的趙武靈王正是以“變俗胡服,習騎射”而著稱於世的政治家(《史記·匈奴列傳》)。事實上,秦皇漢武,包括明初,無不是在主動出擊、軍事上取得壓倒優勢時修建長城的。這說明,修築長城既是一種積極防禦,又是積蓄力量、繼續進取的謀略。

      

    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實在是無奈之舉,當時秦朝的百姓算是農耕民族,而關外的胡人,卻是遊牧民族。遊牧民族有馬匹和牲口,而缺少的是糧食,遊牧民族為了弄到糧食,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貿易,以自己的馬匹,換取關內的糧食。(他們偏偏不稀罕貿易)

    第二個方法比較野蠻,那就是搶奪。

    胡人騎兵來去如風,令秦朝老百姓連連吃虧,剿滅胡人的秦朝官兵幾乎無計可施,後來術士給秦始皇算了一個卦,得到了這個讖語——亡秦者胡也。

    秦始皇為了消滅胡人這個心腹大患,他下了一道命令:修建萬里長城。

    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從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也就是派大將蒙恬開始討伐匈奴開始,到秦二世胡亥即位,賜死了蒙恬和扶蘇結束。共用五年完成了這件巨大的工程。

    所以數百萬百姓的性命和修長城之間沒有可比性的,就像隋煬帝修大運河,作為一個被大表哥踢下臺並可以醜化的亡國之君,多數人只看到了他徵用民夫的殘暴,卻不去想接下來的千百年來大運河對後世百姓是怎樣的一個意義。

    最後打個廣告吧

  • 2 # 滄桑短笛

    這是一個愚蠢的問題。題主把修建萬里長城定義為犧牲數萬百姓的生命,說白了就是人云亦云。

    一、修建長城究竟是修還是建?

    我們今天說的長城,實際上是齊長城、燕長城、趙長城,秦始皇將他們連線起來而成為的長城。是修長城。

    即便按建長城來算,這個長城也不是什麼創造發明。前面說過有齊、燕、趙長城,是面向北方防禦匈奴的。魏國有魏長城、楚國有楚長城,跟防禦匈奴一毛錢關係都沒有,但同樣是歷史的客觀存在。若防禦匈奴的秦長城都被吐槽,哪怎麼評判魏長城、楚長城?

    二、把修建長城等同於犧牲百姓生命、純屬扯淡。

    長城是軍事設施。修建長城拿金錢、財富去換區百姓的生命安全。就像現代國家擁有飛機、軍艦、坦克等等一樣,花錢建設軍隊,是為了保護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

    齊、燕、趙長城,以及秦連線修建的長城,是智慧的結晶。相對於遊牧民族匈奴的騎兵優勢而言,建築、器械是農耕民族的優勢。長城,恰恰是以農耕民族之長,克遊牧民族之短。這不正是古代華人智慧的體現嘛?

    三、秦朝的土木建築是社會轉型的需要

    眾所周知,在幾百年戰亂的歷史上建立起來的秦朝,面臨的是國家建設的大量欠缺,同時面臨的是軍隊建設的大量剩餘。比如訓練有素的軍隊,沒仗打了,放著花錢養膘?轉型搞國家建設是最合適、最經濟的選擇。

    長城、水利、馳道等等基礎建設,在現代理念上屬於基礎建設,是拉動內需、鞏固國家經濟的基礎性工程。比如現代中國的高速公路建設、高鐵建設,不僅消化了大量的閒置勞動力,而且提高了國家向更高水平發展的基礎。

    最核心的一點是:秦國的大型建設,除罪犯服刑外,普通百姓都是有工錢拿的。這一點在《睡地虎秦簡》中就能看到。

    四、基礎建設是節約、還是浪費?

    以馳道為例。漢朝至漢武帝時國力有所起色,但比秦朝時還差的很遠,如蒙恬那樣的大規模邊境駐軍,是國力無法支撐的。在戰爭無法迴避的時候,漢武帝利用馳道的優勢,快速機動,取得了對匈奴作戰的勝利。僅僅以經濟、金錢、財富論,馳道是節約、還是浪費,是一目瞭然的事。有長城的存在,就能減少北方邊境的防禦軍隊數量,這同樣是節約。

    當然,生命的犧牲是在所難免的。從兩彈一星、到支援三線、到現代化軍隊,犧牲是在所難免的。這不是軍事建設的特有,而是建設的特有。涉藏公路、老少邊窮地區的援建,甚至支教,都不可避免的有人犧牲。但是,這種犧牲換區的是整個國家、更多百姓的幸福。

    不要以為為國為民敢於犧牲是現代才有的。秦末的章邯刑徒軍,是世界奇蹟般的存在。給你一隊死刑犯人,每個犯人跟你同樣的荷槍實彈,你敢押送這隊死刑犯到幾個月路途之外的指定地點嘛?

    秦人在公元前達到的精神高度,是人類文化的奇蹟,即便今天的我們都需要仰視。

  • 3 # 二陽山人

    問這個問題的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很明顯的就是中學歷史課本的論調。

    修長城,秦朝是為了抵禦匈奴。而且,修長城的可不是普通百姓,而是那些犯了秦法的官員,是作為一種服刑,而不是義務勞動。這個在資治通鑑和史記裡都有記載,普通老百姓還沒資格去修長城呢。

    再說,古代百姓每年都要服役,一般是二十天到三十天/年,就是去參與國家工程建設,以及其他為國家服務的工作。百姓被徵發去幹活,就跟現在服兵役一樣正常,只是秦法特別嚴厲,偏於利益而少講倫理,不通人情,秦法變成一種毫無彈性的制度,後來變本加厲,就成為一種死法,而非活法。

    秦朝百姓受難,根本原因在於制度層面的秦法和秦二世的暴虐,跟修長城可以說沒有特別大的關係。

  • 4 # 山林騰勝

    秦始皇北擊匈奴築長城並不是剛統一六國後就開始的,而是在休養生息後的始皇三十二年進行的,長城是蒙恬擊敗匈奴後率領將眾在原秦、趙、燕長城基礎上連線修築,大概5年時間,史記記載除了後來有違法的官吏被罰去修長城,沒有再次大規模徵調百姓去修築長城的記錄。

    而且長城秦之前在修,秦之後的朝代也在修,漢內外長城東起遼東,西至大宛貳師城,總長大約一萬多公里,漢長城是最長的長城;秦長城在原秦、燕、趙三國長城連線,由臨兆至遼東,現代考證大約3400多公里;明長城東起遼東虎山,西至嘉峪關,全長大約6300多公里;秦漢長城大多是夯土長城,明長城大多是磚石長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英語專業前景如何?是否已經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