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橘子果醬

    《論語》中是這樣訓練百姓打仗的:

    教育百姓,就是教給他們孝敬父母,尊敬兄長,忠實誠信的品行。教給他們從事農業生產和行軍打仗的本領。即,是就的意思。戎,就是軍隊軍事。百姓懂得把他們的領導者當作親人,為他們的長輩長官去死,所以可以讓他們參軍打仗。程子說:“七年的說法,是聖人推測用一定的時間就可以教化百姓。就像說期月、三年、百年、一世、大國五年、小國七年這一類一樣,是個約數,都應該思考的是其作為如何才有益處。”

      善人執政,大概就是孔子所說的君子或仁君執政,說白了就是好人執政。無論專制制度還是民主制度,壞人執政總是禍國殃民的。要社會文明民主進步,首先就要有一種機制,能有利於好人執政。用什麼來衡量執政者是好人還是壞人呢,只有一條,那就要看他執政是否為民謀利益。

      看來孔子也不是一概地反對戰爭。好的國家制度,好人執政,這樣的國家要教育訓練百姓來保衛自己的。所謂教民,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要有七年之教啊,國防教育還是要天天講的。國家的主權與領土完整是全民的責任,每個公民都應該接受過正規的國防教育訓練,一旦有外來侵犯,便可全民皆兵,再強大的侵略者都必然葬身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對公民進行國防教育訓練,也是對人民負責,否則,一旦發生戰爭,必有敗亡之禍,這不僅是拋棄人民。讓沒有受過軍事訓練的人去作戰,就是讓他們白白去送死,這與殺戮百姓是很相似的。

      要進行全民的國防教育訓練,不打則已,要打就必須是人民戰爭,因為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我們絕不侵略別人,我們為保衛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而戰,是人民戰爭,人民的戰爭。

  • 2 # 質躍

    這個貌似不是儒家的特長吧,論語不是兵法,打仗有孫子兵法呢!儒家歷來是太平時節更發揮作用,亂時不見得大用,對內作用大,就是對外外交,鬼谷捭闔術也遠遠強於它。

    儒家而言,應是,打仗打架鬥爭之類的不禮貌吧!論語講和。敬人者人恆敬之,雖之夷狄不可畏也,講化敵為友了。

    非禮勿視非禮勿言非禮勿說非禮勿動!孔子骨子裡是慕名周公周禮的,尊尊親親,和和氣氣,都是分封出來的,按禮制規則來,打啥打啊!當年孔子懷著一腔熱血遊說各諸侯定是不少這樣教導的。可是事實上,禮崩樂壞,春秋戰國混亂局面不是表面和和就能真正解決的了,這大概也是孔聖人遭冷落的原因吧!

    老儒家的門人後來更乾脆發展出來了,君子動口不動手。

    動手非君子,再有暴君,多有打仗的影子了,不是仁人君子。

    當然,非要扯一扯論語如何認識關於訓練百姓打仗的話,那麼,也可以說不是直接的訓練百姓去打仗,而是,間接的訓練後勤,忠君的廣大財力物力人力支持者,是謂仁者無敵

    ......hh

    好了,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 3 # 神悅創

    《論語》是古往今來的終極經典,對世界萬事萬物都具有最高的指導意義,“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嘛,所以說《論語》無疑也可以指導百姓軍事訓練。

    前二年灣灣的蔡英文省長提出:用愛發電,我們這些升斗小民都蒙B了:沿來愛也可以用來發電!那些偉大的大儒們總結了一句話:孔子曰仁,孟子曰義。那我們可以理解為:《論語》全書圍繞著一個“仁”字做文章的,仁可以包打天下,自然用“仁”來指導百姓的軍事訓練。

    至於有人會問:如何用“仁”來指導訓練,對不起了各位,俺沒讀過儒家的原典,也不知道什麼是儒家弟子口中的儒家原典,所以俺不知道如何用仁來指導百姓的軍事訓練,就像俺至今都不明白蔡省長是如何用愛來發電一樣,只能說他們全是高人。

  • 4 # 娜娜32095

    論語《子路》

    孔子說:“用沒有經過軍事訓練的老百姓去打仗,這是有意讓他們去送死。”

    孔子是不贊成戰爭的,“子不語怪、力、亂、神,”其中的“力”是指暴力,便包括戰爭。但在本篇這最後的兩章卻專談戰爭,這是時代使然。當時諸侯各國混戰,對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傷害,孔子站在人道主義的立場上,反對戰爭,主張實行仁政德治。但在當時的情況下,若不曉戰術,不修戰事,一個國家便不能儲存,國家不保,仁政何在?又加之孔子的學生也多任職於各諸侯國,時常接觸到一些與戰爭有關的問題,就向孔子請教,孔子不得已才談論戰事。當時由於連年戰爭,許多諸侯國兵源不足,便把未經訓練的老百姓拉去打仗,孔子對此不人道的行為很不滿。他認為,一個善人教導人民七年,才可使他們上戰場,還難免於傷亡,現在讓未經訓練的人去打仗,不是讓他們白白送死嗎?

  • 5 # 塞北豪客

    孔子沒有說怎麼打仗,這可能不是夫子的專長,但這絕不意味著夫子不知道戰爭的重要性,特別是春秋時期,戰爭幾乎是家常便飯,所以夫子在《論語 子路》還是有關於對國民進行訓練的。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夫子說:要精通軍事的教官,教老百姓七年,老百姓就可以上戰場打仗了。

    本人沒有經過任何軍事訓練,所以就有些搞不懂,為什麼孔子強調要訓練七年,好像現在當兵是要三年吧。總之,孔子認為,不管打不打仗,都要訓練自己的老百姓七年,才可以自保。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如果不訓練自己的國民呢,孔夫子認為,如果不訓練自己的國民,基本上就是放棄他們,任他們自生自滅了。

    孔子都這樣說了,可見春秋時期形勢的嚴峻性。就是說如果沒有兩下子根本不能自保。不像現在我們有強大的軍隊做靠山,不用自己再去少林寺練幾年。

    不過,根據現在的實際情況,最好還是去學一下武術,因為現在的人運動越來越少,高血壓,心臟病越來越多,去醫院做個心臟支架要好幾萬。練練武術,一個可以增加運動量,使身體健康。另外,遇到崑山龍哥這樣的混混,不至於被砍,說不定還能反殺,一舉兩得!

  • 6 # 山堅海闊

    應該說論語是怎麼訓練儒生遇事逃跑的才對。儒家打仗,別人沒攻下來就是勝利。崖山之後無中華,明亡之後無華夏。日本人侵華時期從不說這句話,而是這些年才留出來。儒家已經滅亡中國兩次,要想第三次滅中國還得靠儒家。日軍侵華是要團結儒家實現王道樂土才是,如果說訓練儒生打仗,只有在殺漢人上儒家戰功卓越,成就斐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如何評價蘇打綠樂隊主唱吳青峰獲得《歌手2019》第七期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