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尚晉齋書法工作室

    一,大部分法帖都是古人隨手書寫的,看似不經意間的隨性而為,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古代的書法家都有師承關係,也是從臨摹開始的。所為開宗立派,並不是目的,而是帶有學習的目的,融會貫通後,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流傳下來的作品,看似簡單的,其實不簡單,一筆一劃,都有來頭,通篇佈局,都有藝術美感。倘若現在我們學習發帖,不去分析研究具體細節,就會照皮畫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二,古代能夠流傳下來的法帖,都是經過時間檢驗的經典,是經過無數書法家甄別和推崇的,都有起突出的特點和優勢,如果不去深入研究,只能學些皮毛而已。

    三,如果現代的書法學習者,不去深入分析,研究筆畫和細節,請問,你推薦一個好的學習方法,簡單實用高效。我也想知道。

  • 2 # 虛如

    謝邀,古人用毛筆寫字如同今天我們用筷子,從小就用,雖然寫字也有好壞高低之分,但在大環境里耳燻目染也不會太差,所以書寫技巧的基礎從小就有了(這其中的關鍵是用腕力),技能熟練才談得上達到忘技而凝神,即“手中無筆,心中有筆”。我們今天研究古人用筆其實完全是在恢復古人的技法,從而試圖重新尋找並再現那時、那情、那人的書寫狀態。大致是這麼個意思吧……說的不夠請大家再補充吧。

  • 3 # 無為大聖o

    大文豪名言: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出了路。

    本來沒有字帖人們在寫字的過程中發現一好字拿來臨摹,於是乎出了名叫字帖,人們在臨摹的過程中把好的東西都拋棄了,字的缺點都保留了下來是為什麼?因為字寫好太難了。

  • 4 # 真空妙有無量壽

    古人雖無預設之意圖,其當時為勢在必然。無因則無果,經典的法帖其產生丶流傳自非隨意丶偶然。

    後人之應用,目的為顯然,擇其善者而從之,"分析研究",當屬自然而然。

    古人善書者,當為我師,其人作古,不能面授。所傳法帖即為典範,活學活用,只待目識心研。

    古人創作,"無意自然″,何所謂也。非無意也,是有學也丶是有道也丶是有技也,是有規範約束也,自非隨意也,更非無意也。潛在之意意更深,臨時起意意轉深,不去刻意是高手,妙手偶得勢必然。何為"勢″,因緣聚會箭上弦,引而不發躍如也。發即中的,大威之勢,豈是盲目無意者可比也?

    古法帖,無價可沽。識荊者,寶而珍之。善學者,終生受益。古人之學丶之道丶之技丶之深潛內涵之意,盡在其中,盡顯其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百看不厭,常賞常新,並非一時之"分析研究″所能得其點滴者也!

    妙造出自然,自然歸於"無意",此之"無意″乃圓滿大意,非點滴一二之具體之意也。難具不盡之意,皆在自然之光中隱顯。正是古人之"無意自然"之作,方能產生無盡之藝術魅力。正是象蘭亭序這樣的妙手偶得之"無意自然″之品,才有永恆學習研究的價值。

  • 5 # 如石書藝

    王羲之的蘭亭序是即興之作,後來再怎麼認真寫,無法超越。他寫給朋友的信札,無意之作,卻成了經典書法。顏真卿的祭姪文稿,悲情之下,奮筆疾書,心手兩忘,卻成了千古絕筆。充分證明,書法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但其實,我們學古人的書法,主要學法度,而他們那種無意識的揮灑,是沒辦法學的,法度可學,個人的性情怎能模仿可學?

    漢代學者趙壹在他的《非草書》中,明確提出,各人血脈不同,豈能一味模仿。但這不是說臨帖學古人書法不對,我們要分析古人的用筆,重點不是分析他們帶有性情揮灑自如的形質,而主要是理解蘊藏在點畫形態中具有普遍規律性的筆法,即法度、書寫的法則,包括點畫筆法的基本要領、字形結體原則等。

    法度和自然書寫,與書體有著密切聯絡。楷書、篆隸書體,相對規整,故難以一揮而就,因此,正書的意境重法重韻,而行草的意境重神彩重筆勢、筆意。這也是我們都主張學書法要從楷書入門的原因之一。

    我們大家都崇尚“二王”的書風,其實是他們的行草體的瀟灑和性情打動了我們。我們不能被瀟灑飄逸的表面所迷糊。研究古人的用筆,其實是要研究和理解他們書法裡面的筆法。有人認為,蘭亭序的筆法難度高,不宜初學。其實,筆勢、筆意和筆法不是一回事,我們學王羲之的蘭亭序目的,不是要學的一模一樣,我們只是透過臨帖學像,獲取蘭亭序的筆法,例如“之”的寫法,有二十餘種,但基本要領大同小異,每個“之”的不同書寫,包含著王羲之他的個人理解和情感融入,這是筆勢和筆意範疇。我們只要明白其中“之”的基本筆法就可以了,而每一個“之”的不同形態,即使學的一模一樣,你也不是王羲之。從這個角度理解,筆法具有一般的共性和規律性。而筆勢、筆意帶有個人意識形態。

    我們分析古人的用筆的目的,不是為了和古人寫的得一模一樣,而是為了掌握筆法,為自己的創作服務。

  • 6 # 中州耕牛堂主

    無心恰恰用,用心恰恰無。古人在無意、自然狀態下書寫出來的字(書法),只所以能成為經典字帖,這裡面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古人有紮實的基本功;二是無意。古人無意勝有意。只有在無意中才可以彰顯書法功力。王羲之的《蘭亭序集》,顏真卿的《祭侄文稿》,蘇軾的《黃州寒食詩帖》,都是在“無意”中、都是在自然書寫的狀態下完成的。書法,主要是用筆,結字次之,古人寫字,首先學的就是用筆,用筆掌握不好,“書法”就無從談起。在用筆方面,古人掌握的是極為牢固的,其運用也是靈活的。關於這一點,今人應向古人學習!今人在臨摹古人的經典字帖時,分析研究古人在無意之中和自然狀態下書寫的作品的用筆,主要是學習古人的書法創方法,他們是在無意之中和自然狀態下書寫的作品,充滿著書法的靈魂、生命力和無盡的神秘感!

  • 7 # 王獻之stark

    無意寫不是瞎寫,是在熟練掌握了書法的法之後的高境界自然書寫,研究它他們的用筆就是研究書寫的法度,為我所用。古代也有很多沒有法度就無意的自然的書寫的,不過都被淘汰了,我們也不會去臨摹他們的字跡,歷史留下的大家基本都有可學之處。

  • 8 # 羅落落

    從文字使用開始,每種字型筆法都不一樣,篆隸楷行草,每種書體都在不同的朝代達到了高峰,如果你喜歡古人的字,就必須按照古人的方法來寫字,包括筆法和結字。如果不研究古人的筆法,你就寫不出來古人的味道,比如你用隸書筆法去寫魏晉小行草,所以筆法還是需要深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情商最高的綜藝主持人是誰?他的哪句話或什麼表現讓你路轉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