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絕緣
-
2 # 模糊的歷史
本人親自去虎門炮臺原址遊覽過,先上幾個圖大家觀感一下:
炮臺入口,充滿了歷史感和戰爭的痕跡
營房和炮臺內部道路
大炮
炮臺外面的江面
這是海戰博物館裡的一個介紹,戰爭還是很激烈的
可惜,最終的結果是中國慘敗,有多慘,可以看看資料:
虎門炮臺與大名鼎鼎的鴉片戰爭相關,回顧一下: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藉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雙方進行了一系列戰爭,其中也包括虎門之戰。
虎門之戰:
1841 年(道光二十一年)2 月英國艦隊向廣東虎門進逼。清軍提督關天培向總督琦善請求增兵,琦善不允。23 日英艦向虎門一帶進攻。關天培率領所屬部隊固守橫擋、永安、靖遠、鎮遠各炮臺。25 日英軍從橫擋登陸,次日攻破各炮臺,關天培在靖遠炮臺率兵抵抗,負傷數十處,仍與英軍搏鬥,英勇戰死。
看一下資料,清軍不可謂不英勇、將領不可謂不用命,但是結果卻是極其慘烈,清軍以死傷數千人的代價,結果只是打傷英軍5人。落後就要捱打,不是假的。
-
3 # 歷史課課代表
虎門炮臺發生的當然是虎門之戰。 我們先來看看一直以來便有天下第一門的稱號虎門。作為廣州第一門戶清朝在1834年就派了一大批的優秀將領在此經營防禦。著名的有關天培,後來有虎門銷煙的林則徐,還有盧坤等人。 在講述虎門之戰之時,我們先來看一看虎門的火力佈防。當時虎門有13座炮臺,建設在沿海一帶,大多是依山伴水的險要地形,而且每一座炮臺旁都有堅固的城堡及其防禦工事。建築用的材料多為堅固的磚石和先進的三合土。在每個炮臺布兵達8000甚至1萬人以上,而且小型火炮達500多門,在虎門的沿海一帶還有許多的大型船艦,隨時進行警戒佈防。 1941年,英國艦隊逐漸向虎門方向進軍,當時英國艦隊大型城建10只以上,小型輪船也有三隻。糧食等軍備運輸船達數百隻以上。
-
4 # 紫禁公子
清朝末年,朝廷無道,帝王無能,西方國家看準機會,準備入侵中國,當時的英國大量輸入鴉片到中國,想要禍害中國。1839年林則徐在虎門海灘進行了歷史上著名的虎門銷煙,來表示對英國的抗拒。與此同時,中國愛國將領關天培,也在虎門設立了十一座炮臺,與英國對抗,那麼這些虎門炮臺,有沒有經歷過戰火呢,它又有怎樣的故事呢?
在虎門炮臺邊有“義勇之冢”,這是為了當時戰死的將士,可見虎門炮臺肯定是經歷過戰爭的,那麼這場戰爭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虎門銷煙後,林則徐被朝廷撤了職,但是關天培依舊鎮守沿海。英國對於關天培設立炮臺的事十分不滿,所以一直想對關天培下手。
1841年,英國開始攻打虎門炮臺中的一些炮臺,當時清朝大臣琦善於英華人談判,投降了,這次可是答應又割地又賠款。當時在位的是道光皇帝,道光對這件事十分不滿,所以下令對英國開戰。
收到命令後,早就準備好的關天培,就和英國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搏的戰鬥。關天培英勇善戰,英華人也是知道的,最後沒有辦法,英華人竟然用了近20艘軍艦來進攻,但是關天培還是死死堅守,多次打退英國軍隊。可是關天培手下計程車兵卻越來越少,最終關天培因為寡不敵眾,與手下士兵一起殉國。
回覆列表
虎門炮臺經歷過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的虎門之戰
虎門戰爭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虎門銷煙,建虎門要塞
18世紀中葉,英國透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生產力暴增,急需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中國剛好符合此條件。19世紀二十年代,中國對英貿易仍每年保持出超二三百萬兩白銀的地位。為改變與中國巨大的貿易逆差,英國決定向中國走私鴉片。
鴉片貿易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嚴重危害,屢禁不止。道光帝便於1838年12月,派林則徐到廣東禁菸。1839年6月,林則除將收繳的鴉片在虎門銷燬,同時在東莞縣虎門要塞積極佈防。1840年4月,英國國會決定向中國採取軍事行動。6月,懿律率40餘艘英國艦船達到中國海面,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
第二階段:戰爭爆發,沙角、大角炮臺失陷
戰爭之初,清政府沒有積極備戰。6月,英國艦隊封鎖廣州、廈門等處的海口,7月攻佔浙江定海,8月抵擋天津大沽口,8月道光帝派琦善與英方南下廣州談判,拖延時間,並命沿海各省督撫籌防海口。1841年1月,義律失去耐心,決定戰後再商,於1月7日,突然進攻虎門要塞。
虎門要塞分三重門戶,以沙角、大角為第一重門戶,以橫檔一線為第二重門戶,以大虎山島為第三重門戶。第二重門戶是虎門要塞最險惡的中心門戶,由沙角、大角向北航7裡,有上橫檔島、飯籮排、下橫檔島3小島橫擋來路,上橫檔島上建有橫檔炮臺、永安炮臺。三島東邊為珠江主航道,主航道東側雄踞南山,建有威遠、靖遠、鎮遠炮臺。西岸山上建有鞏固炮臺、蕉門炮臺。林則徐督鑄、安裝了5000至8000斤重的大炮幾十門,火力可以嚴密封鎖江面。同時,在南山與上橫檔島,南山與上、下橫檔島間的飯籮排之間江面最窄、水深流急處,安裝了兩條攔江木排鐵鏈:第一條長達309丈,安裝大木排36個;第二條長372丈,安裝大木排44個。由上橫檔島再北進5裡,又對峙著大虎山炮臺和小虎山,構成虎門要塞第三重門戶。
1月27日,虎門要塞第一重門戶沙角、大角炮臺被攻佔,英軍向第二重門戶進逼。道光帝下令對英宣戰,派侍衛內大臣奕山為靖逆將軍,並從各地調兵萬餘人赴粵。
第三階段:虎門失陷,戰爭結束
2月25日,英軍發現下橫檔島沒有設防,遂於初五下午派出炮兵分隊由輪船運至該島登陸,並連夜選擇陣地,安設炮位。26日清晨,南風正盛,英軍乘上風轟擊橫檔、永安炮臺。清軍陣亡300人,一部分被俘,少數突圍。
之後,英軍集中兵力進攻靖遠、威遠炮臺。兩艘最大的軍艦“伯蘭漢”號和“麥爾威裡”號才乘漲潮冒著炮火駛抵南山一里左右的水域,以右舷炮轟擊威遠、靖遠炮臺。關天培死守陣地,與敵激戰近10小時之久。英軍自炮臺背後進攻,關天培壯烈殉國,虎門各炮臺相繼失陷。大虎山、小虎山清軍不戰而退。英軍獲得虎門戰爭的勝利,殺死清軍350人,自身僅僅輕傷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