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家APP
-
2 # 小眼兒說和田玉
皮色是和田籽料的玉皮,也是和田籽料的身份證。
在玉雕作品中巧妙的利用皮色,可以賦予作品更大的視覺衝擊力,提高了玉雕作品的觀賞性。
市場上皮色漂亮的籽料價格非常高,而且皮色這塊是大家公認的。沒有人質疑,關於和田籽料的皮色你有什麼說的?
-
3 # 翡翠和田玉籽料收藏家
可以這樣說,真正的新疆和田玉籽料大部分是有皮色的,也是檢驗是否真品的身份證。也有一部分籽料是沒有皮色的,不是行家是看不懂的。怎樣鑑別和田玉籽料?第一是看皮色,幾乎所有籽料都有皮色,由於長年受玉龍喀什河河水沖刷,形成天然的皮色,皮色主要有秋梨皮色,黑色,紅色,紫色。放大鏡下,皮色跟我們人的面板一樣,有毛汗孔。
第二是看結構,和田玉籽料的結構細膩,顆粒細,幾乎看不到內部結構,細糯,表面油潤。第三點是和田玉籽料的獨特待徵,也是造假造不出來的,就是二層皮。真正的籽料皮跟我們人體的面板一樣,有真皮和假皮。現在有些剛入門的和田玉愛好者,只認皮色,怕買到假貨,所以只看皮色。市場上目前假皮色很多,但是無論你怎麼造假,二層皮是造不出來的。市場上現在許多和田玉都是人工染色的,內行人就看得懂。在這裡我就簡單的說一下,那些顏色豔麗的,大多都是人工染的。 -
4 # 藏玉
經常有人問,為什麼這塊籽料要留皮呢?又或者問為什麼帶皮色就要貴。其實這反映了一個問題,對於籽料的認識,很多不瞭解的和田玉的人仍然對皮色沒有概念,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到底為什麼籽料要留住皮色。
沒皮的年代
對於和田玉而言,在古代確實是不留皮的,大概知道一個古玉留皮的,就是下面這個了:
到乾隆時期,也很少見有留皮的情況。一直到改革開放的八九十年代,那時候一些玉雕廠進料,第一道工序就是去皮。然後再交給玉雕師們雕刻。
從古代到近代,和田玉一直是沒有皮色的,玉在人們心中,很多時候是一種潔白的象徵。
籽料的身份證
在以前人們不留皮色是因為,和田玉是不分山料籽料的,但之後人們發現了籽料相比山料來說玉質更溫潤,於是籽料慢慢成為人們開始追求的目標,但問題來了,要怎麼區分籽料和山料呢?
籽料是在河流的沖刷過程中,會導致外形變的圓潤,而且因為河流中有很多的礦物質,在歷久的沖刷下,在籽料的外表沁入一層皮色。而這個皮色就是分辨籽料最好的一種方法。所以人們開始慢慢保留皮色,皮色也在玉器雕刻中越來越多的出現。
而且你會發現,在玉石中,籽料的皮色是一種獨特或者說獨有的,比如很多瑪瑙的巧雕是靠瑪瑙本身不同的顏色,翡翠也是同樣,有些玉石也有保留皮的情況,但與籽料的皮有很大差別,籽料的皮一般都薄薄的一層,可以說沒有任何玉石能夠有與籽料皮色一樣多樣而美麗。
皮色之美
皮色是上天賜予籽料的外衣,而這個外衣也是豐富多彩的。籽料的皮色有很多種,於是人們給它起了很多形象的名字。比如棗紅皮、灑金皮、秋梨皮、紅皮等等。每一種皮色都有它獨特的美麗。各種皮色與白潤細膩的玉質相互映襯,更加突出了籽料的美麗。
在以前,和田玉是因為它的溫潤而受到人們的愛戴,而到如今,我們可以說不僅僅是它的溫潤,而且也是因為它漂亮的皮色,籽料因為皮色的存在而顯得更加彌足珍貴!
籽料皮色的存在,讓籽料變的豐富多彩,試想如果籽料沒有皮色,當你去逛市場的時候,看到滿眼全是白花花的籽料,是一種什麼感受~
俏色的產生
當籽料有了皮色之後,給玉雕師們帶來的改變也是巨大的。
在以前,人們雕玉可能只是根據料型進行雕刻,但如今雕刻師們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把皮色進行一個更好的創作。
就像一幅畫,白紙上陡然多出來一份色彩。當籽料有了皮色之後,我們才能看到這樣的一些作品:
如果沒有皮色的存在,這些俏色的美是難以表現出來的。
不過這裡也要說明一個問題,籽料皮色的俏雕,是為了美而產生的,很多玉雕師知道皮色的珍貴,而刻意去留皮色,比如一些比較亂的皮色,也會保留下來,因為皮色珍貴而生硬的保留皮色,不僅沒有增加它的價值,還會破壞它的美。所以,皮色的巧雕一定是要經過玉雕師們精心設計的。
不過也因為大家都喜歡皮色,所以導致如今皮色造假的泛濫,所以在喜歡皮色的同時,我們先要鍛鍊自己的眼力,如此才能欣賞到真正的皮色之美。
關於皮色,其實有時候真的不用說那麼多,對於玩家們來說,它的重要性已經不言而喻。而對於不懂玉的人來說,我們只需告訴他,皮色是最美的就好了~
喜歡皮色是我們這個時代獨有的,留住那一抹皮色!
回覆列表
“瓷看底,玉看皮”,皮色是上天賜給和田玉的玉衣。
常見的皮色有:紅皮、黃皮、灑金皮、棗紅皮、秋梨皮等等,美麗的外衣讓和田玉變得更豐富多彩。
行內也有句話:“籽料去了皮神仙認不得”,可見皮色對於和田玉籽料的重要性。
重要是重要,但請不要天真的以為帶皮色的一定是籽料,不帶皮色的一定不是。
千萬不要抱著撿便宜的心理來買和田玉,大便宜不一定會撿到,大虧一定會吃到,請一定相信一分錢一分貨。
皮色也並非是籽料唯一的認證標誌,判斷一塊和田玉是否為籽料,要從細度,油性,皮色等幾個方面綜合考量。
其實在古代,雕刻和田玉是不會留皮的。
古人認為玉本無皮,所有的皮色都是髒,而和田玉在人們的心中是純淨、聖潔的代表。
一塊和田玉拿到手上,玉雕師通常都會先去掉皮,然後再進行設計雕刻。
為了迎合大眾對於和田玉的口味,現代的玉雕師在雕刻過程中會盡量留皮或多留皮,有時會影響玉件呈現效果的美觀性。
我們認為,在一件玉雕作品裡,不要為了留皮而留皮,整體的完美才是最重要的。
內容來自東家靈玉池品牌創始人李明明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