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武小五聊人文
-
2 # 夭夭灼灼
華人從來都講,字如其人,文如其人。
人有樸實無華,自然就有樸實無華的詩歌和文章。言為心聲,發乎本心的聲音,才會是真的好文章。所以說,能寫出樸實無華的文章和詩歌,才會是好文章,才真的值得寫。而那些無病呻吟的,華而不實的東西,是絕成不了千古事!
大家都知道,言志的詩三百,採集自民間的《國風》,絕大部分都樸實的描述著人們生活、生產中的一些精彩細節。沒有浮誇,沒有華麗,有的就是樸實。“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都成了千古絕唱。而《雅》和《頌》似乎就不是這種感覺了。
再如李清照的“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多麼樸素的文字。可是卻讓千年來多少人傾倒。
華人歷來對文章立意和質量極其重視的,所謂文章千古事,是不可以馬虎的。樸實無華的文章和詩詞可能不如那些故弄玄虛,浮華不實的東西抓人,一時不會得到那麼多的喝彩,可是長長久久的東西,哪一件不是樸實無華的,真實可靠的?就如人們論人時常常說的“老實常在”是一個道理。
所以說,不是樸實無華的文章要不要寫的問題,而是你要寫,就要寫樸實無華的,要那種出自本心的,發自肺腑的真感情。那才會是好文章。
-
3 # 熊熊大火
樸實無華是一種文風,文風本身並無優劣之分,主要看個人喜好。比如說明代散文家歸有光的文風就是樸實無華,現代作家周作人文風也是樸實無華,但由於飽含感情,所以特別感人。但漢代文學家賈誼、司馬相如,唐代文學家王勃、韓愈詞藻瑰麗、文氣充沛,也很能打動人心。
總的來說,能打動人心的文章就是好文章。從理論上講,任何文風都有一批喜愛者,沒有哪種文風會令所有人喜愛。但各種文風在不同時代粉絲量是大不相同的。比如漢朝唐朝鼎盛時期,氣勢恢宏,聲威遠播,被稱為漢唐氣象。這時無論統治者還是廣大人民欣賞的都是華麗的文風,賈誼、王勃文采飛揚,所以贏得了很高聲譽。魏晉時代重風骨重文采,曹植文辭華茂,故享有盛譽,謝靈運稱其為“八斗之才”。而陶淵明語言樸實無華,在東晉時代名氣很低,其作品僅被列為中品,未進上品之選。所以契合時代的文風必然贏得大量粉絲,反之則粉絲寥寥。
到了北宋,文化全面繁榮,可謂百花齊放,爭奇鬥豔。歐陽修文辭清麗、音韻和諧、一唱三嘆,不但做到了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而且極富音樂感。蘇東坡文風由早年的絢爛到中老年的平淡。王安石文風平實,但文氣峭拔,很有張力。曾鞏文風也平實,但平鋪直敘,感染力較弱。蘇洵有戰國策士之風,誇誇其談,內容貧乏,基本上是靠歐陽修的抬舉和兒子蘇東坡的名氣進八大家之列。
其實文風不僅與時代和作者的個性有關,還與要表達的內容和感情有關。比如寫聲討敵人的檄文就要語言鏗鏘有戰鬥力,不適宜樸實無華的文風。這就是內容影響文風。下面再說一下情感影響文風。韓愈在侄子十二郎死後,哭的呼天搶地,其感情如洪水洩閘,不可遏制,故其寫成的《祭十二郎文》文辭峻厲鋪排、撕心裂肺。這是符合韓愈當時洶湧激越的感情的,你叫他平靜下來寫樸實的祭文,他也做不到。蘇東坡悼念亡妻的《江城子》和清朝文學家袁枚悼念亡妹的《祭妹文》語言樸實,情深意長,催人淚下,這是符合他們當時沉痛心境的。
對於我個人來說,年輕時對辭藻華麗、氣勢雄偉的文章特別喜愛,現在人到中年,反而對樸實無華、感情深沉的文章情有獨鍾。
-
4 # 般若悟道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覺得對於一篇文章的的創作,必須要有一個真實歷史背景,還有一個樸實的寫作水平。
踏踏實實的的寫作,就如踏踏實實的做人一樣,雖然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漂亮的衣裳,但是最樸實、最實在的才是最純真的。
每個人的審美觀不一樣,每一個創作都會有自己的觀眾。相信大家還是喜歡“純真”樸實的東西多一點。而那些華而不實的東西,往往如過眼雲煙一樣,不會留給人們太深刻的印象。
-
5 # 玉石文化傳承人
樸實無華的文章當然值得去寫,樸實無華往往比堆砌華麗詞藻更能打動讀者。
樸實無華並不是平淡無味,這要看內容是否精彩,文章好壞的標準不是你採用何種敘述風格,而是傳遞給社會及讀者大眾意義的影響多寡。
-
6 # 雙子風箏
能記錄或闡述內心的真實感受就值得一寫,很多文章的詞藻並不華麗,內容也沒有多高大上,但是非常能解動人的靈魂,這樣的文章就是好文章!
-
7 # 至虛至無
我們寫文章往往是為了讓讀者。明白一些文化創作的精髓。當然了,點綴是最好的。但是不可以過多的修飾。那樣就遮擋了文章精髓的光芒。把最要表達的放在次要了。一個充滿綠葉兒的花園裡。只有一點紅花那是不太顯眼。有很多綠葉陪襯。而且有很多紅花。這樣才寫出花園的漂亮。並且人們的著重點在於花。這就是寫文章的真正含義。
-
8 # 單向旅徒
當然值得寫,再華麗的辭藻也是為了表達現實的樸實,樸實無華不代表雜亂無章,真正樸實無華的文章比華麗的文章更有難度,能表現得更真切。
-
9 # 臨川多夢
不一定非得華麗辭藻才可以。平淡但是能反應出深刻的道理而且通俗易懂更能廣為流傳。
古代的白居易的作品就是通俗易懂的代表,照樣流芳百世。
近代的作家路遙也是如此,而且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更是獲得了第三屆矛盾文學獎,而且還被拍成電視劇。
-
10 # yimeng大山
樸實無華的文章當然值得寫,大道至簡,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沒有華麗的修飾,用最樸實的語句,表達自己,往往更能夠引起讀者的共鳴。
回覆列表
樸實無華的文章非常值得寫,而且我本人一直在堅持寫這樣的文章。
“淡極始知花更豔”,越是樸實無華的東西,往往越能打動人。寫作也是如此。
在手機刷屏時代,讀者大都喜歡輕鬆、溫暖的東西,反感華而不實、文藝腔太濃、過於高大上的文章。
所以,我在寫新媒體觀點文時,總是考慮讀者的心理需求,在選材和敘述上儘可能地“接地氣”,這樣更容易觸動他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
首先,在案例選擇上,我總是根據主題的需要裁剪素材,除了“拉”名人為自己“站臺”外,還要讓平凡的“小人物”亮相。
比如,在拙作《你不佔別人便宜的樣子,真美》一文中,我除了講了古代名人歐陽修從小不佔別人便宜的案例外,其他正面和反面的案例都是選的“小人物”的故事。
正面的案例,包括我大學同學及其父親、河北女孩王心儀、吉林德惠農村婦女李凌芝、大學生許濤、河南農村男孩洪戰輝、山東臨沂老人等。
反面的案例,包括開三輪車的大媽、農民企業家劉廠長周邊村的村民、河南息縣農村婦女、女大學生。
其次,在語言敘述上,我儘可能不作過多的修飾,而是多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話。即使是講名人故事,也要儘量用樸實的語言說出來。
比如,在拙作《好好活著,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一文中,在講到林清玄回憶父親的往事時,我是這樣寫的:
有一回,林清玄面臨了創作上的瓶頸,回鄉去休息,並且把他的苦惱說給父親聽。
父親說,你的苦惱也是我的苦惱,今年香蕉收成很差,我正在想明年還要不要種香蕉,你看,我是種好呢?還是不種好?
林清玄脫口而出,你種了四十多年的香蕉,當然還要繼續種呀!“
你寫了這麼多年,為什麼不繼續呢?年景不會永遠壞的。假如每個人寫文章寫不出來就不寫了,那麼,天下還有大作家嗎?”父親笑著說。
一番話,讓林清玄豁然開朗。
這樣樸實地講故事,更能把一位老父親對兒子巧妙安慰的關愛之情生動地展現出來。
有一位網友在貼吧吐槽說:“不著邊際,下不接地氣,說話等於放屁,汙染空氣,想想都來氣。”
話糙理不糙,對我們寫作者是一個有益的提醒:寫文章樸實無華接地氣,讀者市場才有人氣。
願與喜歡寫作的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