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軒書畫
-
2 # 一湖春月
宋代花鳥畫以工筆花鳥畫為代表。
1.準備宋畫範本
2.用硫酸紙把造型用鉛筆複製下來(硫酸紙比較透明)
3.用熟宣把硫酸紙上的畫複製下來
4.墨色鉤線
5.淡墨渲染
6.層層渲染
7.點白和勒線
完成
-
3 # 雲壑聽泉
大家都知道,宋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鼎盛時期,可以說是無比繁榮。甚至人說宋代小品是中國民族繪畫中的一朵奇葩。要臨摹好宋代的花鳥畫,首先要對其特點個明析的瞭解,其最大的特點就是精妙的技巧、絢麗的色彩、嚴謹的造型融為一體。精細工整是宋人花鳥小品的共性。
臨摹前,應該認真地把畫讀一讀,要仔細分析畫面的意境、構圖、空白關係等,加深對畫的理解和感悟,不能憑著一時的衝動與激情盲目地去臨摹;那樣不會好的結果,起不到學習傳統的作用。古人作畫,造型、構圖、色彩、技法等均以“六法”為準則,宋代花鳥小品也不例外。宋代工筆花鳥小品在技法上已經達到了十分成熟的地步,我們臨摹並不是單獨對章法和筆墨技巧的學習,更為重要的是要領悟前人的審美意趣、創作思想與創作方法,更好地表達畫家的情感。臨摹宋代工筆花鳥小品一點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要不斷提高對線的審美意識,不能一味地追求工細,而忽略了文化品位和文化格調。一幅好的工筆花鳥畫不僅僅是讓人只看到技法、技術的精熟,而是讓技法和技術藏於畫內,讓人欣賞到的應該是透過畫面流露出來的美。
一、關於臨習畫作的挑選和注意事項 我們在臨摹教學中為了能夠清楚地看到宋代作品,通常會選擇清晰的印刷品,由於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不可能長期看到原作,所以印刷品的選擇至關重要。書籍市場上提供了很多臨本,雖然現代的印刷術有很大程度的改進,但是大部分臨本的印刷質量都不盡如人意,色偏和畫面細膩程度達不到要求。有的印刷品色偏嚴重,學生甚至無法辨認畫面的色彩及線條。所以在臨本的選擇上儘量選用高模擬印刷品,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理解作品。學生可以直接觀察到作品的尺寸、色彩以及線條的細節。 另一點是白描臨稿的選擇,市面上的一些宋畫的白描臨稿質量也是參差不齊,部分書籍的白描線條質量非常差,對於我們教學來說造成很多障礙,我們在教學中儘量讓學生拿著高仿的宋畫來對臨線條,而那些市面上印刷品可放在宣紙下面起一個定位作用。線條的轉折變化等細節,還是要求學生在閱讀宋畫中習得。
二、白描在工筆畫學習中的重要角色 白描是工筆畫學習的基礎。在宋畫臨習階段前期,教師應多著手示範白描的臨習,詳細講解花卉、鳥類的結構以及不同質感線條的表現。對於初學的學生,教學的細節決定了學生整體的學習進度,因為大部分的學生在臨習宋代花鳥畫時對工筆畫的定位還不是很明確,很多學生先前接受的都是西化的教學體系,接觸中國畫作品較少。所以學生對中國畫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認識,作品臨摹過程更多地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閱讀作品。在臨習宋畫時,學生對線條的組織穿插、粗細變化、質感表現,教師都應悉心指導。教師需提供優秀的白描臨稿,和較差的白描臨稿作對比,讓學生進行辨識。線條決定了一幅臨習作品的好壞,很多學生甚至去臨摹那些質量較差的白描作品,線條浮躁、粗糙。基本骨架都沒有建立起來,其後的設色教學便很難進行。 宋畫臨習和白描課程可以穿插進行,根據學生對線條的掌握程度,大概3周左右學生對白描勾線臨習基本掌握了,便可進行宋畫臨習教學。臨習過程中也要適當地讓學生臨習一些白描作品,這樣學生對白描有一個不斷深入的認識,體會會更加深刻,對今後的寫生創作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為形成正確的工筆畫認識提供了良好條件。
三、設色運用、分染及其他技巧的概述 宋代小品畫的畫面非常小,大部分的小品畫作品的尺寸都在30釐米左右。雖然是小畫面,但是宋畫恰到好處的經營佈局使得小小的畫面展示出廣闊空間。宋代繪畫以其富麗堂皇的色彩流傳於世,色彩也是我們臨習教學的重點。 分染、罩染、統染這些基本的技法教師需在課堂示範,包括控制兩支筆的水分,水色、墨色分染,石色、水色平塗,等等。與油畫水彩等西洋畫法不同,薄塗多次是工筆畫色彩厚重豔麗的關鍵。工筆畫中的薄中見厚是透過多次的渲染實現的。教師的示範可以給學生最直觀的觀察,學生對工筆畫色彩的認識才會更深刻。很多學生在初次臨摹時很容易急於求成,分染出的顏色會很浮躁,教師需及時糾正。 為了更好地復原原作的精美細麗,我們在教學中儘量要求學生使用傳統的石色和水色顏料,因為大部分錫管制的顏料質量較差,尤其是白色、花青和赭石色。學生在臨習刷底色時,錫管制的顏料會與墨色發生反應,產生大量的沉澱。而姜思序堂生產的花青膏和赭石膏相對來說細膩很多。用於底色塗刷以及分染設色較適宜。 宋畫作品中有很多畫面使用到了白色,比如《果熟來禽圖》等等。尤其是白色的花朵,學生在初次臨摹過程中由於對白的性質不是十分了解,白色不是經過三礬九染,兩到三遍便分染完成,所以很容易就將白色畫得比較火氣,色彩浮在畫面上。在臨摹宋畫作品時,有些學生會選擇錫管制的白色,由於錫管制的白色質量不能保證,有的錫管制的顏料由於放置時間過久,膠與色粉脫離,顏料在加水之後會產生大量沉澱,很難染勻。尤其是在染一些小的花瓣時,染不勻的情況更加明顯。而傳統的蛤粉相對來說乾溼變化太大難以控制。所以也不提倡在分染較小的花朵時使用。在這裡推薦學生使用日本的“吉祥”中的白色,“吉祥白”相對來說細膩很多,膠的含量也適合,但是相對蛤粉的覆蓋力較差,底色平塗較適合。在白色的葉片分染時可適當加入鋅白提亮畫面。 宋畫作品儲存了上千年,絹的顏色由於常年的氧化形成了較深的顏色,它是時間的印記。時間賦予了宋畫更多的美感,我們臨習宋畫也要將這時間的印記複製出來,底色的塗刷要儘可能接近原作,由於印刷的偏差,有些書籍的色彩會和原作相差很多,所以臨稿的選擇變得十分重要,我們應儘可能地選擇高仿的和印刷接近原作的書籍作為教學範本,這樣的色彩才不會相差太大。在底色設色時,有意思的是有很多學生都會去調和出底色的色彩一遍刷在紙上。這樣做的話顏色都浮在紙上,生硬晦澀成為必然。正確的做法是先用淡墨平塗多次,當紙上的墨色接近底色後再用花青、藤黃、朱膘等調出接近的色調繼續薄塗多次,這樣刷出的底色才能沉穩、耐看。